分享
2023年绿色社会工作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新论述.docx
下载文档

ID:1222584

大小:22.03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绿色 社会工作 迈向 生态环境 关怀 论述
绿色社会工作:迈向生态环境关心的社会工作新论述 翻开文本图片集 []生态环境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关键议题之一。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个人和社区日益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以工业化为主导形塑的传统社会工作范式对此却甚少涉足。近几年来,国际上有社会工作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论述,强调社会工作对“人在环境中〞之“环境〞意涵进行新的理解和拓展,“绿色社会工作〞即其中代表,它将“环境〞从社会环境拓展至自然、生态环境,强调从关注社会正义向环境及生态正义、从关注人向关注人与自然共生共处的双重转变。在当前中国“五位一体〞的社会开展新格局下,通过对“绿色社会工作为何〞与“绿色社会工作何为〞的梳理,期望为我国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一种有效的理论原那么和实践框架。 [关 键 词]绿色社会工作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基金工程]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工程“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创新及整合行动体系构建研究〞〔工程编号:17CSH051〕,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嵌入性治理:中国社会工作外乡化机制创新研究〞〔工程编号:2023ESH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星星,女,福建人,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社区工作、质性研究;徐选国,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国际社会工作学院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学、社区社会学等。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23〕03-0001-10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开展,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深度演进,自然环境对人类世界产生的影响日益深远,甚至常常带来不可逆的灾难性的影响,环境议题已经是全球性议题,并引发了诸多学科的关注。然而以“人在环境中〞为重要观点的社会工作专业,长久以来,却将“环境〞更多理解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即社会环境,而对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却甚少关注。这是一种工业化进程中的有限专业论述,面对全球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从仅仅关注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向关注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积极专业论述尚未得到有效探索。绿色社会工作〔green social work〕作为近几年社会工作学界的新兴论述,提出重新定义社会工作的“环境观〞,强调社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引发的不公义对于弱势社群的影响,主张人与自然环境是互赖共生的关系,认为全球的环境危机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呼吁人们一起投身于开展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响应方式以处理现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挑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开展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开展就包括了“重经济开展、轻生态开展〞所造成的不平衡,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全球化历程在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造成许多城乡社区居民的生计、社会文化生活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普遍衰败的状况。〞①社会工作的专业宗旨及实践关心在于维护弱势社群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出新的视角以响应全球性环境危机给人们及社区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就成为重要议题。 尽管实践中已经有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社会工作学界目前尚未能对这一议题做出积极回应和有效探讨,笔者以环境社会工作或绿色社会工作为题搜索了国内文献,迄今未见相关文章。②这与连续两年全球范围内国际社会工作日的宣传主题“促进社区与环境可持续开展〞是相背离的。基于此,本文期望通过介绍国际上绿色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价值关心及其实践路径,以此引起国内学界对此议题的进一步讨论,为我国社会工作外乡化开展实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 传统社会工作的深层危机与社会工作的生态转向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频发生产着源源不断的生态危机,社会工作自身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专业迷思,以及局部社会工作学者对于社会工作之“环境〞意涵的拓展及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处遇实践,共同推动着绿色社会工作实践范式的转向。 〔一〕 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社会。虽然工业化为人类带来更便捷舒适的生活,但也由于资源的大量取用,导致过度消耗自然资源,③由此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放射性废物及其它毒性物质的泛滥等。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气候及环境灾难的发生日益频繁,且其破坏性日益增大,已造成无数生命物种的死亡,极大破坏地球的生存环境,影响了无数人的福祉。然而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后果并非均等地影响到所有人,而常常是由最弱势群体承当较大的后果,④即环境问题隐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不正义。而社会工作者的效劳对象原本就是这些弱势群体,并且其专业使命在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面对这些议题无法置身事外。又因为社会工作者常常接触这些弱势社群,这也为其提供了时机及空间得以处理因自然生态环境所引发的经济压迫与环境不正义。 〔二〕 社会工作自身的专业危机 社会工作专业在西方产生时,就具有两条不同的开展路线,一条是继承慈善组织会社〔COS〕传统,朝向致力于推动个体行为改变的个案工作,一条那么承袭睦邻运动的精神,朝向推动社区开展,认为人在环境中,倡导环境结构变革。①然而自1915年,美国医学专家弗莱克斯纳〔Flexner〕提出一个锋利的问题“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吗?〞并认为彼时的社会工作只是一个准专业,社会工作就一直为其“专业〞地位而不断奋斗,长期以来致力于提升理论、研究等能力,通过提供文凭、证照等方式以证明自己具有独特的知识根底、理论和实务方法,是一门成熟专业。然而社会工作对“专业〞、“科学〞的追求可能令其变成机械化操作而忽略人的复杂性,并且易从病态的视角去看待人,从而忽略社会结构性问题〔环境〕所带来的影响。②同时社会工作还是一个具有“依赖性〞的专业。③这种依赖性令其受制于資助者〔政府〕的意识形态,随着西方许多国家受到经济危机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之影响,政府大量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将福利资源主要投放于补救性效劳。而补救性效劳也多从病态的角度去衡量效劳对象的需要,忽略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即西方社会工作日益走向个人取向,逐渐变成所谓的临床性专业工作,而远离了推动社会〔环境〕改变的传统使命,变成了“背叛的天使〞。④亦有学者指出全球生态危机也是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危机,因为社会工作不能保卫最弱势群体,无法促进社会正义。专业化阻止了社会工作处理全球和地方的环境问题,而这些往往导致新的贫困和社会不公正。⑤我们将这种通过专业化来处理相关社会问题,但实际上却出现了与之相反结果的现象称作“专业的悖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