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221537

大小:26.87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三个 离不开 四个 认同 教育 材料
“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材料 三个离不开学习材料 “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是对“两个离不开〞思想的继承和开展。 一、意义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开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开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开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那么。 从“两个离不开〞开展而来的“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开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它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开展的共同愿望,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那么。 二、由来 (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共同保卫祖国的统 一、共同推动祖国经济文化开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民族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开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党对民族地区工作的重点,是消除历史上汉族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压迫所造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膜,尽快改变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远远地落后于汉族地区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状况,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提倡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帮助。但这一工作因出现了1959~1976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开展而延长。其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又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信任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特别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1981年7月6日,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时提出:“新疆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新疆的各项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的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也搞不好。如果汉族干部认为离开少数民族干部也可以,少数民族干部认为没有汉族干部也可以,都是错误的、危险的。〞同月16日,中央书记处在讨论XX省自治区工作时也强调指出:“XX省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XX省的各项工作搞不好,内蒙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XX省的各项工作也搞不好。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要继续加强团结,做到亲如手足,相依为命。〞同年10月,中央书记处进一步指出:“我们中央书记处最近讨论民族问题有一个观点,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汉族离开了少数民族不行,少数民族离开汉族也不行。这个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12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举行的茶话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澜涛在讲话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这些可以说是关于“两个离不开〞思想较早的完整表述。此后,“两个离不开〞的提法便开始普遍见诸于党的报刊、文件和群众舆论中,并很快为各族干部群众接受和肯定,邓小平对“两个离不开〞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两个离不开’观点正确,很好,大家都这样想问题,处理问题就好了。〞 “两个离不开〞的侧重点在于强调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是在全党拨乱反正取得巨大成效,民族关系得到迅速恢复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针对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而提出的。它最初是为了强调在增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中,各民族干部特别是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之间加强团结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汉族干部和各少数民族干部要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亲密团结。由于这一提法既形象又概括,进而由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谁也离不开谁,开展为汉族、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二)上世纪90年代,与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相适应,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时候,不只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也进一步增强,经济文化上的互补性更加明显。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更广泛地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1990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新疆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样,“两个离不开〞思想开展成为“三个离不开〞思想。“三个离不开〞不但一如既往地强调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又专门指出了各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高度概括,成为今天我们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此后,在中央重要文献及领导同志讲话中,也屡次对此加以强调。胡锦涛在2023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就指出:“坚持稳固和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涵盖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点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各民族团结这一核心内容,既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开展;既是对党和国家长期实行和坚持的民族团结思想的肯定、继承,也是新时期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原那么,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个认同〞学习材料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到达的根本目的。 “四个认同〞具体指的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一、对祖国的认同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1)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国家是人类社会开展的产物;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2)正确认识公民与祖国之间的关系 (3)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历史上劳动人民是爱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创造者和体现者。 ②大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 (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开始形成最初的民族共同体,国家的产生是其形成的标志。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和稳固。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初步确立,此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两个历史大循环 (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新疆不可分割的一局部。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是新疆地区自西汉以后统一于中央政府的显著标志。 (三)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 (1)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反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英勇地反对沙俄入侵;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日战争。 (2)维护祖国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①“三股势力〞是分裂祖国统一的邪恶势力。“三股势力〞指的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②认清“东突〞势力的理论及其本质。“东突〞是“东突厥斯坦〞的简称。“东突〞势力就是指集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为一体的“三股势力 ③要同“三股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④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国际利益高于一切。 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四)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华民族起源于多元。 (2)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①华夏族与汉族的形成 ②中国古代民族的迁徙与分布。 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3)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五)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1)自觉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维护祖国统一 ②维护民族团结 ③维护国家主权 (2)各民族的利益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是一致的。 ①祖国的统一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保卫的。②国家的进步与开展是各族人民共同推进的。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的。④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3)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各个民族的特殊利益。 (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产生向心力的根本内核。 ①“大统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性形成的政治根底。 ②历史上就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关系。 (2)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 ①凝聚力是共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②要在抵御外侮中增强民族凝聚力。 (3)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必须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①抵抗各种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极因素。 ②摒弃所谓“突厥民族〞的意识。 ③坚决打击暴力恐怖主义破坏活动。 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七)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3)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 ①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文化。 ②少数民族文化吸纳了汉族文化。 ③汉族文化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纳的 (八)坚持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新的根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复合体为动力;以重整体与和谐为价值取向。 (2)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功能。 (3)继承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当代中华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2)充分认识新疆建设当代中华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②是引导民族宗教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