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四川绵阳
出来
防治
生命线
四川绵阳:四川绵阳:“跑跑”出来的地灾防治生命出来的地灾防治生命线线 王潇仪 汤雁 时钟回拨到 2008 年。汶川大地震过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断裂带的绵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地灾防治“大考”山体裂缝加速“发育”,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山已经松动,一阵急雨就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数据显示,2008 年以前,绵阳地质灾害隐患点为 992 处;2008 年之后,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最多达到 4022 处,危及近 10 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灾防治成为绵阳持续攻坚的“生命工程”。2020 年新年伊始,绵阳地灾防治工作交上了一份“新答卷”截至 2019 年年底,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连续 9 年“零伤亡”。实现连续 9 年地质灾害“零伤亡”的关键核心是什么?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淳道怀概括了四个字:“早撤,快跑。”提前预警,及时撤离,迅速转移是减少地质灾害伤亡最有效的手段,要做到“早撤、快跑”连续 9 年“零伤亡”,绵阳始终在和三大难题做博弈,一是什么时候跑,二是往哪儿跑,三是怎样跑得快。博弈之间,在地灾防治领域走出了一条“人防为主、技术支撑、创新驱动、群专结合”的“绵阳地灾防治路径”。绵阳市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人防打底人防打底 “绵阳的地灾防治核心是以人为本,群测群防是基础。”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光德说。关于群测群防的做法,放眼全国其实并不少见。中国作为全世界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监测和预防的群测群防体系,目前正在多地加速推行。但结合区域特点,构建“市、县、乡、村、社、点”六级下沉到一线的群测群防体系并不容易。“地灾防治的几条线都要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其中最核心的是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点上,提升老百姓意识最关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处副处长胥良说。面对山区中地灾知识近乎“零基础”的村民,绵阳推行群测群防工作坚持科普培训先行,由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形式多样、下沉基层的地灾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截至 2019 年,绵阳市地质灾害基层监测人员达到 2793 人。虽然群测群防参与者数量仍在刷新,但一个人和一个监测点,背后联动的是整个绵阳市的群测群防体系。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每个暴雨天都是他们的不眠夜。2018 年 7 月 10 日,绵阳北川县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当晚 11 时,在接到各级预警信息后,陈家坝镇老场村基层监测员权英开始彻夜巡查。11 日凌晨 2 时,权英发现陈家坝镇樱桃沟有发生泥石流迹象,便立即上报镇政府,并鸣锣警示群众。接到预警信息后,陈家坝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群众避险撤离。3小时后,樱桃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由于提前撤离,最终实现 157 户 500 余人成功避险。“近年 90%以上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与避让实例,是由群测群防监测员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后实现的。”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科科长邹生鹏说。技术支撑技术支撑 “河水溪流变浑浊、突然断流是泥石流的最明显前兆,这是驻守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给我讲的,我就是依据这个现象发出的预警撤离信号。”平武县黄羊关藏族乡龙池村泥石流点位监测员王连平说。2019 年 8 月 19 日,正是他及时发出撤离预警,使该点位泥石流暴发前 6 小时,受威胁的 11 户、33 人提前转移成功避险。“地质活动是一门科学,地灾防治需要意识,更需要专业知识,必须在防灾一线打下专业技术的坚实钢钉。”李光德说。为加强基层地灾防治,绵阳市统筹九九地质队等全国全省地灾防治专业技术力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地灾技术支撑层层落实。目前,绵阳市 9 個县(市、区)都有 45 人的专业技术队伍长期驻守,定期对隐患点进行全覆盖排查,开展防灾知识宣讲。数据显示,2012 年到 2019 年,绵阳市各区县专业技术队伍共排查地灾隐患点20000 余个,平均每年开展宣传培训 2000 余场,组织避险演练 600 余场,专业技术服务覆盖群众超 200 万人。科技加持科技加持 “山高坡陡往返一次监测点要 2 小时,暴雨大风人不可能 24 小时蹲守,肉眼皮尺量裂缝误差过大,科技防灾、全天候全时段监测是地灾防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绵阳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岳辉说。如今,分布在地灾隐患点位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成了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帮手。外表看似普通的监测仪器,背后却有一项了不起的“中国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 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之后第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活场景中,地灾防治就是其中一项。“除了雨量计等设备同北斗系统的联动,绵阳地灾防治还充分利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短报文通信两大功能。”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飞说。相较行车导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通过在山体上安装的高精度定位终端,能够感知山体的实时位移值。位移数值一旦超过系统设定的安全范围,就会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短信、APP 等渠道,向隐患点所在区域的各方发出警报。创新升级创新升级 群测群防、群专结合与“天地空”技防的组合模式,加上“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行动力,让绵阳的地灾监测体系“跑”出了一条新路径。但在淳道怀看来,“早撤快跑”还有很大“提速”空间。例如,如何让隐患点下的百姓跑得更快,更早远离地灾隐患,近期绵阳又探索出了新方法。“我的命是被他们抬出来的!”绵阳市游仙区芦桥村三社老人刘锡周,回忆起两年前的山体滑坡,仍心有余悸。2018 年 11 月,刘锡周所在的区域出现山体滑坡迹象,撤离预警发出后,刘锡周和同村的其他四位老人不愿撤离,社区随即组织党员干部将老人们撤离危险区域。老人多、妇女多、儿童多,反应时间长、转移能力弱、行动迟缓,是农村地灾隐患点的普遍现状,也是实现撤得全、撤得快的难点。为此,绵阳市构建了“三互助”工作机制,每年对隐患点区域内的老人、妇女、小孩和行动困难人员进行摸底排查,采取分片包干、点对点、一对一的方式,在各村社组织农村青壮年成立应急疏散小组,各组组织干部点对点建立互助关系,邻里之间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构建了“村帮村、组帮组、户帮户”三互助避险疏散工作机制。伴随“三互助”深入人心,“早撤快跑”效率也在不断刷新。未来,还会有哪些举措共同守护“零伤亡”,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