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市场
管理
问题
对策
文化市场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开展而逐步形成了文化市场并逐步开展起来。作为改革的物,从70年代至今,得到了及其迅猛地开展,本文主要从我国文化市场开展的历程中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市场开展历程中存在的市场方面的问题
(一)初创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0年。
我国文化市场的初创和起步最早从1979年x东方宾馆出现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的兴起,紧接着歌厅、舞厅、录像放映厅等娱乐场所的相继面世,并迅速从我国的南疆向北推移,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从此,人们参与文娱活动逐渐成为时尚。但是,文化管理层的觉醒是滞后的,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对新兴的文化市场一时显得手足无措。这个时期的文化市场管理主要表现为干预、限制、甚至禁止,处于被动保守的态势。到1987年2月,由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文,解除对营业性舞会的禁令,赋予文化活动以合法地位:1988年又有文化部、国家工商局第222号文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文化市场的科学概念,并由此开始注重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而此时文化战线上的人有原来被人管转变到来管理人,一时也摸不着头脑。从这一时期的开展来看,文化市场的管理主要依靠大量的临时性“红头文件〞用行政手段来管理。
(二)急剧开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1991年至1996年。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1993年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确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文化市场的开展带来了空前机遇,文化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内容也日益丰富。逐步形成几大市场。如:娱乐市场、音像市场、印刷市场、书报刊市场等。艺术培训、文物市场也应运而生。文化市场的急剧扩张、开展,也带来不正当竞争,制黄、贩黄、庸俗的色情表演、赌博等;文物市场的地下交易,使我国许多珍贵文物流往国外等等。文化市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以XX省为例:1991年XX省文化厅以鲁文市(1991)第1号文发布关于组建文化市场稽查队和发放文化市场稽查证有关事项的通知,在省及以下各级建立文化市场稽查队,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1992年9月XX省政府第35号令公布了XX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条例的出台虽说有法可依,但跟不上时代开展的潮流,在现实中不是很好运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只有采取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检查,来遏制文化市场的各种非法活动。但是,在联合检查执法活动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除了缺乏强有力的法规依据外,每个部门都有上一级业务部门制定的管理法规,这些管理法规角度尺度不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给文化市场留下空白和死角。
(三)调整标准阶段。这一阶段从1997年至今。
1998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同时,国内经济进行“软着陆〞的调整,文化市场开展环境已不如以前,行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20x年3月2日河南XX市音像俱乐部发生重大火灾而酿成74人死亡的惨剧。造成这样的平安问题,一方面是经营者只顾追求经济利益而无视消费者人身平安;另一方面,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一直被别人管惯了的“文化人〞从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电影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业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管理条例等多个行政法规,根本上形成了一套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但几十年来,强调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性较强,法制观念和认识较弱,行政管理取代了法制管理。以微观管理为主,宏观调控能力差。在我国社会由方案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依法治文的认识有所加强,但由于前期法制建设的薄弱,以及多头管理使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
1999年,国家对专职文化稽查队伍进行政策调整。停止征收文化市场管理费,实行费税改革,使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XX省为例:至1998年低,全省有文化管理186个,其中117个是市场行政管理机构,69支专职文化稽查队。至2022年上半年已有55个停发存在工资。稽查队的编制不落实,人员身份不明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尤其薄弱,乡镇以下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农村的文化市场管理几乎处于一种松散状态。
综上所述,在文化市场开展的历程中,存在着法制不健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队伍建设参差不齐的问题等。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时期,文化市场管理在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由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已经不容无视,它困扰着文化市场的健康开展,必须及时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对症下药〞,使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良性开展轨道。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方面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发前,我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刚〞,使我国的经建设根本停滞不前,甚至到了快崩溃的边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中心时代,以政治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虽然没有导致全域政治化,又走向了泛政治主义和政治万能论的歧途,“十年文革〞是典型的例证,也是典型而又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的方面事业都要服从和效劳于经济建设。但是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在一些人尤其是管理层的思想认识上,又出现了经济主义和经济万能论的苗头,认为只要经济建设搞好了,其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轻视甚至无视了文化市场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这是造成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
过去我国一直以物质经济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干线,并且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们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只有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的活动才属于经济建设领域,甚至狭隘地认为,流通领域和效劳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只有创造具有具体的物化形态的产品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长期以来的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为社会主义国家使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原理,把整个社会带动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两个局部,首先计算物质生产领域创造的物质产品成果,同时计算国民收入在非物质生产领域创造的再分配,但不将其看作创国民收入的产业因而不能真正反映非物质生产领域的价值创造情况;而西方国家使用的是国民经济账中体系。一直到了1985年我国参照国外的理论和作法,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制分产生部门并纳入国民经济的统计范畴,才在继续进行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统计的同时,开始建立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统计体系。其实现化经济早已突破了物质经济的狭隘概念。
走向“大经济〞的广阔天地在大经济范畴里,不仅物质产品可以具有价值,而且效劳产品也可具有价值;不仅物质生产创造的物质产品可以具有价值,而且精神生产创造的精神产品也可以具有价值。因此同,当文化产品和效劳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就形成了文化市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只有确立了大经济的观念,才能使文化市场进而建立开展成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的原野上找到了立足之地。过去那种无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的观念已经过时了。精神经济与精神产业地位正在上升。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因此,经济和文化已逐渐融合,但不会主动的融合,需要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去大力推动,物质经济搞上去了,并不会主动带动精神经济自动上升,并且大力开展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而使文化产业化。提升其经济功能,使文化产业及早成为以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局部,具体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就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立法,保障文化市场的健康开展。
(二)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
有的管理者认为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能统一,或者牺牲社会效益去追求经济效益,或者牺牲经济效益去追求效益去追求经济效益,前一种观念造成了在实际管理中失之于宽的现象,即执法不严,对经营者“网开一面〞,认为只要有利于地方经济开展就可以少管或者不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保护主义,一方面说明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管理者队伍建设的良莠不齐,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需要很大幅度提高。
有的管理者过分夸大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主张政府采取无为式管理,任由市场自生自灭,因此它们不愿健全管理机构或者根本不去健立管理机构。对于这种观点可以说并未完全否认政府干预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说在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调节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法制;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使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书〞共同发挥作用,来保证文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开展。
(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市场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越来越明显。文化市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新兴市场,它超出了部门、地域的限制。虽然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在现阶段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可以属于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部门。但市场管理主体应该也必须是唯一的。否那么,很容易造成法出多门,多头管理而使职责交叉,权限不清,导致文化市场管理的混乱。目前文化市场管理体制的现状是:一是市场管理不统一,各管各的,二是管理权限不明,几个职能部门彼此交叉,三是管理能力和管理权限不一致。有执法队伍的无法管理,没有队伍的却管理一块市场。四是上下错位,五是本位主义,即仍以部门,地区来划分管理权和管理范围。一个地区一个样。一个部门一个样。
以上思想认识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三个方面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以下试从“原因〞下手提出改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建议。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破除旧观念
在经济活动中增加文化的建设也应同样注重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的互相融合与协调开展、将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把繁荣和开展文化市场作为培育产业,促进消费,推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促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转变管理理念
在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调节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鉴于现实情况,对文化部门来讲,其中法制手段是主要的管理约束手段,因此建议尽早制定全国性文化市场管理大法。提高方法层次,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法治体系,使法制建设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舆论的手段,同时,要客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开展水平,掌握这样的政策标准,允许文化市场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前提是不可损坏社会效益,鼓励经营者寻求两个效益的最正确结合点,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在具体操作上,应明确不损坏社会效益的一个最低标准,在此标准以下的经营行为应当禁止,在此标准以上,但违背道德准那么的应予限制。
(三)创新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管理机构专门化
文化市场有着自己行业的特殊性。要求经济效益于社会效益并重。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于一体的机构,来研究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和客观规律。制定出适合文化市场的管理法规,方式和措施,并负责监督执行。完善和建立专门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可根治多头管理缺乏统一意志的弊端,合理调配人、财、物力资源,平衡地区之间的开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管理组织和管理本身日趋科学化,标准化。
2、管理职能明确化
现阶段,文化市场管理职能的划分较模糊,文化、新闻、公安,工商等职能互相交叉,都管又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