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市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216249

大小:25.75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市 推进 名牌战略 实施 情况 调查 思考
关于我市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名牌是著名商标、知名产品、知名企业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不仅表达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准、创新能力和文化内涵,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开展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象征。实施名牌开展战略,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加快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开展。近日,我室会同市质监局对全市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推进名牌战略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XX省质量振兴方案,坚持政府推动和骨干企业带动,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方案,积极营造品牌兴市的良好气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突出扶优扶强,重点在化工、机械、电子、医药、纺织(丝绸、服装)、轻工、建材等产业及地方特色产品中培育开展名牌产品,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大大提升了黄山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产业规模、素质不断提高,产业品牌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40295户,内资企业4268户,外资企业20231户,私营企业3957户。全市拥有各类注册商标800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200余件(茶叶占119件),旅游效劳商标32件(宾旅馆商标17件,旅游景点商标8件,天津方舟集团注册“老街〞旅游效劳商标7件)。在这些商标中,获市著名商标41件,省著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零的突破。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已申请注册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祁门红茶证明商标今年有望申报成功。 2023年底,全市共有18家企业的19个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XX县区8个、XX县区4个、XX县区2个、XX县区2个、XX县区2个、XX县区1个)。黄山毛峰茶、太平猴魁茶、黄山贡菊花3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省12个),全市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3家。2023年9月,我市又有4个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覆盖机械、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表达了黄山地域特色、经济特色和黄山工业制造水平,对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品牌建设根底工作不断夯实,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从2023年开始启动全市“质量兴市〞工作,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先后被列为全省“质量兴市〞试点区县。通过加强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做好“贯标〞、“采标〞工作,加快计量检测体系、保证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夯实品牌建设根底工作,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体系认证。据统计,全市有20230多家企业(大多是工业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黄山风景区等单位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57家企业共15类64种产品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31家食品生产企业133种产品取得qs证书;13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3c〞认证证书。全市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80%以上采用国际或国内先进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体系,全市有市级质检机构1家(市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所),省级茶叶质检中心正在筹建。 (三)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保障鼓励机制不断加强。一是强化了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建设。成立了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名牌战略领导小组,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假设干问题的意见、XX省质量奖管理方法,先后出台了XX市实施〈XX省质量振兴方案〉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创立名牌产品工作的实施意见、XX市质量奖管理方法。二是强化了品牌鼓励和保障机制建设。制定完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和质量奖惩机制。建立名牌产品培育库制度,开展有方案、有步骤、有重点的培育工作。对重质量、创品牌、守信用企业在技改、贴息、税收、信贷、用地、能源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市政府建立了质量兴市专项资金和奖惩制度,对获中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分别奖励2023万元和2万元;政府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名牌产品;名牌产品自动列入各部门打假保优重点范围,享受优先宣传和重点保护,优先安排参加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质监、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调动企业创立品牌、开展品牌的积极性。新闻部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信用意识。 二、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名牌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与兄弟地市和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市名牌产品数量少(仅到达全省各地市平均水平),而且在争创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在全省处下关于我市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 游水平,这与XX市的知名度很不相符。 一是企业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意识不强。有些企业认为品牌建设是大企业的事情,有没有品牌无所谓,缺乏创牌意识;有些企业把品牌仅仅看作是一个产品的外在形象,只注重产品包装和广告推广,而无视了品牌的内在建设;有些企业虽然能积极创牌,但是往往把名牌称号、著名商标、著名商标当作荣誉,没有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有效运作;有些企业生产开展了,品牌做大了,却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商标被人抢注现象严重。全市商标注册总数800件左右,占全省全省商标注册总数3万多件的2%不到,大约平均2023户各类企业或50户个体工商户才拥有一件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全省有5件,我市为零。全省有中国著名商标17件,我市为零。全省有XX省著名商标492件,我市目前仅有25件。另外,外省市用我市著名景点注册各类商标已高达460多件(省内注册60多件,省外注册400多件),黄山本地注册仅30多件。 二是名牌数量少、结构单一,品牌竞争力不高。从横向比较来看,在国内:自2023年开评中国名牌产品以来,全国共评出461家企业生产的501个中国名牌产品。2023年底,XX省有中国名牌产品163个,居全国首位;在华东地区,浙江有中国名牌产品140个,山东118个,江苏99个,福建60个,上海48个,江西2023个,我省9个(今年内有望到达19个)。目前宣城、池州、安庆、铜陵等周边地市在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方面均实现了突破,而我市空白。在省内:全省共有367家企业、448个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XX市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安徽名牌产品40个;XX市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7个安徽名牌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XX市有安徽名牌产品42个;XX市有国家免检产品3个,安徽名牌产品24个;XX市有安徽名牌产品15个。如与XX省相关地市比较,差距那么更大。2023年,在XX省140个中国名牌产品中:绍兴26个、温州25个、宁波33个,台州8个;在355个国家免检产品中:温州82个、绍兴48个,台州31个;在55个中国著名商标中:绍兴2023个、温州9个,台州6个;在202339个浙江名牌产品中:宁波149个、温州127个、绍兴160个,台州96个。 从纵向比较来看,名牌新产品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低,获安徽名牌产品的企业仅1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2023%。从名牌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情况来看,名牌产品结构单一。我市名牌产品主要在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而农业、效劳业名牌所占的比重很低。从名牌产品产生的效益看,品牌经济总量不大,名优产品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不高,品牌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例如2023年,XX市名牌产品销售总收入176.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7.6%;利税总额到达14.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50.6%。而我市名牌产品企业工业总产值仅19.44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4.45亿元的26.1%;利税总额2.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6.2023亿元的33.1%。 三是品牌综合培育机制不健全。缺乏品牌培育长远开展规划,品牌全面开展目标和具体培育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综合性的培育措施,部门间质量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健全,产品标准、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商号保护、检验检测等创立品牌的一系列根底性工作还比较薄弱。另外,我市目前尚未建立名牌开展基金,获安徽名牌产品的企业现在只能由同级政府兑现奖励政策,且2万元奖励标准远低于周边城市,且由于各区县财政状况不同,有时还难以兑现。而福建、广东、浙江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普遍在20230万元以上,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奖励在2023万元以上。我省XX市、XX市对中国名牌的奖励是50万元,XX市对中国名牌的奖励是20万元,XX市对获中国名牌、中国著名商标或国家出口名牌的奖励是20万元,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奖励是2023万元。 三、下一步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的目标和对策建议 主要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开展“XX市级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品牌兴市〞,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品牌建设的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我市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重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全市质量管理和品牌工作到达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到达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到达全省同行质量平均水平,重点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根本到达全国同行业质量先进水平,在主导产业、支柱行业中创立一批居行业前列、有较强竞争力和生产规模的省级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 到2023年,全市50%以上的规模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等质量体系认证,80%以上的工业企业配备必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建成1个省级质检中心。80%的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力争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1个以上,省名牌产品30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以上,XX市知名品牌200个。使我市名牌产品的总数到达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和名牌效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70%以上,其中工业品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0%以上。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壮大企业规模和提升产业素质为根本,不断夯实“品牌兴市〞的产业根底。立足黄山的现实根底,不断挖掘我市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块状经济的优势和根底,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开展和提升制造业品牌。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高端切入、迎接辐射〞的原那么,大力开展以市XX县区为龙头,区县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工业体系,打造工业开展和产业集聚的平台。利用现有的工业根底、独特的资源优势,紧邻长三角的区位条件,围绕旅游商品、山区资源和高新技术开发,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壮大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开展四大产业集群,加快提高工业聚集度。培育开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光源及电源、旅游商品加工五大成长性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辐射扩散效应,加快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开展。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0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到达20户,超2023亿元企业到达2户。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围绕建设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茶业、竹木业、蚕桑业、果蔬业、药业和养殖业六大主导产业,打造茶叶、木竹制品、茧丝绸三大行业品牌,建设有机茶、食用菌、茶油、竹笋、山核桃、枇杷等绿色食品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