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发改委新农村建设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215825

大小:27.55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发改委 新农村 建设 研究
发改委新农村建设研究 x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位于XX省西南部,经济根底较为薄弱。20x年末,全市总人口12023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80%以上。近年来,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坚持科学开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社会经济开展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如何理性认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缺乏,制定有效措施,合理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大量调查资料,对x市农民收入变化特征、分配差异现状以及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历程、出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提出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思路,以供各级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一、农民收入的变化历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农民收入从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之势。20x年,x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386元,是1978年的52倍,年均递增15.2%。通过对农民纯收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大致上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x农村经济开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划分为高速--平稳--高速--滞缓--快速等五个阶段: 1、1979-1984年高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x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65元增加到1984年的301元,年均增长29.1%。这一阶段由于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农民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家庭经营承包为根底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实立,使农村生产力释放出空前巨大活力,推动了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2、1985-1993年平稳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x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301元增加到1993年的633元,年均增长8.6%。这一阶段主要由于乡镇企业快速开展和农村家庭多种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总量增长和收入结构的改善。但由于受全国农产品"卖难"现象和通货膨胀的影响,x农民收入增幅不大。 3、1994年-1999年高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x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3年的633元增加到1999年的1886元,年均增长24.4%。这一阶段,x农业根底设施发生了较大改善,农业连年丰收,加上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缓解,农民收入获得了高速增长。 4、x年-20x年滞缓增长阶段 x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x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只比1999年的1886元增加3元。之后,乡镇企业开展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困难重重,农产品价格处在较低价位上,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滑坡,农民人均纯收入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到20x年农民纯收入才到达2x0元,仅比1999年增加134元,年均增长2.3%。 5、2022-20x年快速开展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22年以来,国家采取减免农业税费、实行种粮补贴、加大农业根底设施投入力度等措施,农民收入增速有较大上升。2022年x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122元,20x年增加到3386元,年均增长达16.9%。 二、农民收入的结构特点 目前,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局部组成。在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主体,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份额较小。纵观改革开放以来x农民收入的结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工资性收入从无到有,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局部 改革开放以前,x市农民的收入主要靠村组集体分配和少量的家庭副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几乎没有。1984年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及经济联合体的快速开展,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才从无到有,并逐年有所增加,但占全部收入的份额不大,到90年代初比重缺乏5%。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加快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地企业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家门务工经商,成为收入新的增长点,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大幅增加。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5.1%上升到1997年的13.6%。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力度,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大提高。20x年,x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91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99%。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 2、家庭经营收入全面增长,仍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局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x进行了家庭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家庭经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组成局部。但在开放初期,家庭经营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非农产业收入较少,到90年代初非农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比重缺乏2023%。随着农业产业化、扶贫攻坚、科教兴农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国家两次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逐步放开了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实行市场调节,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的调整和收入的提高。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县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开展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粮食播种面积大大增加,加之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实现了农产品的大丰收。同时,农民经营的家庭二三产业也红红火火,大大拉动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到20x年,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到达23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5%,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奉献率也越来越大。 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虽有增长,但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不大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租金、城乡亲友赠送、离退休养老金、粮食直补、报销医疗费等非经营性收入。长期以来,x农民此项收入虽有增加,但数额一直不多,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不大。20x年,x农民人均得到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为151元,仅占纯收入的4.5%,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不大。 三、农民收入的差距比较 随着经济的开展,x农民收入有了长足的增长。但与省市的平均水平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是在农户内部,在"人均数"这个平均指标下还掩盖着收入的上下差距,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 1、与先进市相比的差距与原因 x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改革开放初期,x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1979年x农民人均纯收入130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34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60元,虽然与全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全省根本处于同一起步平台。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展,x农民人均纯收入20x年已到达3386元,实现历史性跨越。但是,x与先进市相比仍有差距,比XX市少2173元、比XX市少112023元、比XX市少883元、比XX市少676元、比XX市少497元、比XX市少386元、比XX市少266元、比XX市少49元、比XX市少22元。从历史上看,x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地市中的位次,从1980年的第六位,1985年的第八位,1990年的第十三位,1997年的第九位,到20x年的第十四位,2022年的11位,20x年的11位也呈现泼浪型态势,多年在第2023位左右徘徊。x农民收入与先进市差距的原因在x农民增收的前三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模式为农业推动型模式,由于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x作为农业大区,当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且具有价格优势时,农民收入就会大幅增长,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就会缩小,1981年、1982年、1983年、1997、20x年年x农民收入都超过全省水平,1981年超过全国水平;反之,当农产品产量增加且具有价格优势不在时,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就会扩大,在x农民增收的第二阶段,虽然农产品总量继续扩张,农产品“卖难〞、现象出现,直接造成农民收入大量减少,x农民收入明显表现为与全省、全国的差距逐步拉大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模式由农业推动型模式向农业主导型模式转变,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民增收入受第一产业及非农产业的双重制约。其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农民收入的渠道主要来自两方面即第一产业收入、非农产业收入,x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全国差距是由于收入结构不同而造成的,x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多来自第一产业,而全省是不到60%,全国不到50%。现阶段x农民来自第一产业收入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可以说是发挥了作为农业大市资源优势的结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这种优势的发挥可能已到达最大限度,面临增收空间缺乏的问题,增收缓慢,同时农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增收波动明显,已经不可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快速开展。而现阶段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快速开展的非农产业在x开展滞后,无力带动农民收入的快速开展,这是x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差距所在,更是与先进市差距。 2、x农民收入县域之间的差距与原因 x农民收入县域之间差距x农民收入在改革开放初期县域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开展虽然有所缩小,但由于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步伐有快有慢,最终导致县域之间差距依然存在。从历史上看,1985年低于全市水平的县市区有8个,1990年低于全市水平的县市区有2023个,1997年低于全市水平的县市区有8个,20x年低于全市水平的县市区有5个,20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XX县区比最高的XX县区相差966元,比全市水平相差601元,换个角度来说,XX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县区低40.5%,比全市水平低29.8%。x农民收入县域之间差距原因x农民收入县域之间差距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时的因素。x作为农业大市,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1/3,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客观存在,就决定了各地农产品产量的差异,对于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的县市区来说,第一产业收入是造XX县区域之间差距的原因。但是随着经济的开展,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收入不再是造XX县区域之间差距的唯一原因,非农产业收入的差距也成为县域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贫困县的存在也是造XX县区域之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贫困县由于自然条件不好,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农民收入水平低下。1985年全市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4个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9元,比全市水平少138元,仅相当全市水平的56.5%;1990年全市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4个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4元,比全市水平少20233元,仅相当全市水平的78.8%;1997年全市XX县区、XX县区、XX县区、3个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43元,比全市水平少434元,仅相当全市水平的75.6%;20x年全市除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的老贫困县以外,又新增XX县区、XX县区2个贫困县,20x年只有这5个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x元,其余县市区都超过x元,这5个贫困县的平均收入为1620元,比全市水平少400元,仅相当全市水平的80.2%;20x年这5个贫困县的平均收入为2742元,比全市水平少644元,仅相当全市水平的81%。 3、基尼系数偏高,仍处较为合理范围 考察农民收入总体差异程度,目前多采用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率,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分析指标,它能以一个数值反映总体差异,考虑了全部居民的收入状况。按国际上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提供的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在0.2至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至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以上表示差距过大,有可能给社会安定带来不利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x农民收入的总体差异程度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到20x年基尼系数到达0.38,仍然处在较为合理范围。 4、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 收入方面的差距。今几年城乡收入差异有扩大趋势,20x年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386元,增长17%,城镇居民收入是同期农民收入的2.6倍。 x 消费方面的差距。从消费水平看,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