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正念论
观照
任教
师职
适应
策略
正念论观照下的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策略正念论观照下的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策略 于琪 李维 摘要 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往往会遇到诸多压力与不适。近年来,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与适应问题日益凸显,促进初任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时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正念论作为一种改善自我注意与情绪状态的心理学方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尚不多见。依据卡巴金的正念论思想,提出了当下意识策略与非评判性接受策略,并对其进行学理与可行性分析,期望借此提升初任教师的教学品质与职业适应能力。关键词 正念论;初任教師;职业适应;当下意识;非评判性接受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2-0041-05 初任教师一般是指人职后刚工作 1-3 年的新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教师往往会遇到诸多压力与不适。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普遍存在较重的压力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教师自述在任职初期感到有教学压力,其中感到极有压力的教师占 14.2%,感到很有或者有压力的教师占 77.3%。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对初任教师的入职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职业压力与适应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会使其产生挫败感,降低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凹。因此,如何促进初任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减少初任教师的离职与流失,已经成为当今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念论是由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以“美国式的语言”从东方佛学语境中借鉴并发展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注意、记忆以及情绪的改善有关。近年来,正念论已逐步向学校教育研究领域拓展,并被应用于校园环境中的正念干预。正如英国斯科特巴克勒和保罗卡斯尔合著的写给教师的心理学一书中写到的,“正念并不是企图建立一种理念,而是精神与身体的知行合一。”鉴于目前将正念论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依据卡巴金的正念论思想,对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特征与策略进行学理与可行性分析。1 正念论的基本思想“正念”的思想起源于东方佛学语境中的禅修,佛教中的正念强调自我通过安心当下、止于心念的方法来发展定力。卡巴金最早把佛学语境中的正念抽取出来运用于心理学领域。根据卡巴金的定义,正念(mindfulness)是指“通过关注目的,在当下以及不加评判地逐渐展现体验而出现的意识”。也就是说,正念需要敏锐地意识到自我在当下的体验,并且需要不加评判地接受自我感知到的事物。从正念的定义可以看出,正念涉及到注意(敏锐地意识到自我在当下的体验)和态度(不加评判地接受自我感知到的事物)两个关键的工作机制。因此,正念的意图不在于否认或者拒绝不愉快的想法、情绪或体验,而是站在客观的立场培养意识主体对相关体验的注意状态和态度倾向,以达成明确且开放的感受性,站在客观的角度获得更广阔的视角,避免因思维与情绪之间的连结而将情绪放大,也避免对情绪习惯性的反应。事实上,对自我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无条件的接纳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在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影响下,个体在面对某一体验时,不会首先以纯粹意识的角度评判这一体验的好恶,而是会联系过去和未来进行好坏、对错的判断。另一方面,一旦个体将该体验判定为消极体验,主观上便会试图对其进行抑制,并追求积极情绪。人们偏爱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能给个体带来身心上的正向影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追求积极情绪会导致消极后果,越追求积极反应反而会使消极反应加剧。通常,在面对消极情绪时,个人会试图进行表达抑制。表达抑制调动了自我控制能力,启动了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但当个人越是试图消除某些不愉快的想法或感受并追求积极情绪时,越是会加剧这些负性情绪;越是试图强迫自己的内心顺应某些“应然”的体验时,越是可能会产生“抽刀断水”的挫败感和无助感。因此,一味地否认或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想法或情绪,只会徒增这些想法情绪,造成恶性循环。情绪本身是不具有正向或负向倾向的,是人为对情绪加以解释和评断后才会区分出积极向和消极向情绪。如果个体能敏锐地意识到自我的内心体验且对这种体验采取不加评判的态度,反而会有助于切断这些负性情绪体验与自我的过度联系,从而减少个体的心身应激反应和情绪困扰。从上述意义来看,正念的目标既不应被视作要达到自我永久心理和谐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纯粹理想,也不应被看作是在没有评判的前提下完全接受任何心理体验的一个外在强加于自我的苛刻要求。相反,正念的目标恰恰是要自我敏锐地意识到遭遇负面影响亦或自我正在评判自己内心体验时的心理状态。因此从本质上讲,正念是通过元认知的介入去监察自我的习惯性判断,进而采取非评判性接受的方法为自我最大限度地提供舒缓的心理空间。2 正念论观照下的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策略 在教学环境中,关注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使教师更及时地响应学生的智力与情感需求。此外,正念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职业倦怠水平呈显著相关性,提高正念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工作投入水平。然而在当前的教师教育研究中,探讨运用正念论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尚不多见。针对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从正念论的基本思想出发生成如下职业适应策略。2.1 当下意识策略 正念的核心机制在于注意力的训练,开放性态度能否如期展现取决于自我是否拥有足够的注意力这一基础。教师为了确认自己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教学行为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必须首先能够对自身所处的教学情境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估。当下意识策略就是指:教师要具备把自我意识中心始终指向当下的习惯和能力。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包含诸多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敏锐的当下意识的支持。首先,在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能够达成多维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多个同时出现的教学意图作出快速即时的权衡,但这种权衡过程却极有可能会让初任教师感到决策困难和认知过载。如果初任教师能够敏锐地意识到课堂上正在发生的教学事件,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不同的教学进程中针对出现的诸多意图或关注点作出更及时准确的抉择,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