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五校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docx
下载文档

ID:1211100

大小:49.38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河南省 郑州市 联考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中考试 新人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此 卷 不 装 订 郑州市2023——2023学年上期期中五校联考考试卷高三语文试题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参加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参加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那么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到达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那么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到达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根底。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那么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表达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根底。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到达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到达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到达“全性葆真〞。 1.以下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到达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到达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参加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参加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到达“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根底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开展,成为茶道哲学的根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那么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藏,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来源:高&考%资(源#网]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密 封 线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美,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局部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5分) [来源:]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8.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9.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6分) (1)天下云集响应, 。 (贾谊过秦论)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3)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 ,那么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水塔上的小白杨 李首峰 ①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在高高的水塔之上,勇敢地站立着一棵两米多高的白杨树。那年夏天,当我驱车从这里路过,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惊呆了,绝境之上站着一个生命,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命!我向它行的注目礼,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汽车把我从视野中艰难地拉出来。 ②那棵白杨树是怎样登临高塔的?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兢兢地落住了脚。也许是在水塔建造之初,随泥土被工匠运上去,砌到墙体里的。也许是飞鸟搞的恶作剧。 ③它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