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科学
探索
活动
存在
问题
解决
对策
浅谈科学探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郎玫
(XX省XX市播送电视总台幼儿园)
幼儿的科学是启蒙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要注重幼儿自身活动,重视幼儿的探索活动,通过“做〞“操作〞,激发幼儿好奇心,使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公布,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逐步改变了只重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灌输式〞的学习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记录、讨论等组织教学活动,但是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否恰当。讨论和记录的效果是否能引起幼儿思考和概括问题的欲望。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考虑,所以本人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活动选择的内容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教学需要改革、创新,但改革并非全盘否认,教学内容不在于新与旧,重要的是适宜。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开展不同,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存在对教材内容选择偏难的问题。
比方,探索“自由落体〞的实验,教师提供了沙包、纸团、积木、毛线等材料让幼儿探索。让幼儿同时拿两样物体举高,同时放下,观察哪种物体先着地、速度快。因为这关系到物体的质量、重量、体积的大小等问题,提供的材料种类多又大小不一,落地距离短,根本看不清什么物体先着地,幼儿只能乱猜,教师很着急,于是只好“填鸭式‘地教给幼儿知识,幼儿仍然是一头雾水,不难看出是活动内容的选择偏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开展水平,不能满足幼儿“学〞的兴趣和需要。
二、活动中投放材料的呈现次序不当、材料放置不当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材料的呈现是相当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呈现材料时出现以下问题。
1.材料呈现次序不当
有序地呈现材料,方可让幼儿在材料的引领下进行层层深入地探索,反之,可能会干扰幼儿的思维与操作。如,探索“哪些东西容易吸水〞的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猜想哪些容易吸水时,已将实验材料全部呈现出来,受眼前材料的影响,幼儿的猜想就很不准确了。
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投放材料的方法,教师认真分析活动进展环节,根据幼儿操作过程的不同环节,提供相应的材料,不要因为过多材料的一次性堆放而影响幼儿,教师在操作前引导幼儿猜想“哪些东西容易吸水〞,目的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活幼儿的已有认知。因此,此环节不要呈现材料,以免局限制幼儿思维,待幼儿猜想后再呈现,以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检验自己的猜想。
2.材料放置不当
材料怎样放置也会影响幼儿的操作,如,在活动“调制泡泡液〞中,教师将洗手液、肥皂、洗衣粉、盐、面粉等几种材料都放在桌子上。幼儿实验时,自然会这种加点,那种加点,最终调出的泡泡液究竟是哪种材料有效,幼儿已难以分辨。所以,教师对材料的放置要考虑是否会有干扰因素。
“调制泡泡液〞是集体活动,幼儿要在30分钟内得出一个结果,因此,教师应将这几种材料分开摆放在不同的桌子上,幼儿想了解其种材料是否能调出泡泡液,就到那张桌子去做。这样可防止出现幼儿将多种材料混放在一起的问题,较好地排除了干扰因素。
不同的活动形式对材料投放、呈现的方式也有不同要求,集体活动是一种高结构化的活动,一般要求根据不同活动环节,采取分层投放、科学摆放位置,而区角、个别化活动,那么可将材料开放式投放,让幼儿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
三、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不适宜
科学探索活动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特别是小班需要人手一份操作的材料,如,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每个小组有一大盆水就可以了,幼儿合用一盆水可能会使不同的材料之间、不同幼儿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作用,但沉浮的东西应该比较多,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有充分尝试的时机,到达经验的积累。中、大班幼儿可以2到3人一组合作探究,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
比方,在大班科学观摩活动“乌鸦喝水〞中,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四个烧杯,20位幼儿,教师要准备80个烧杯,还要装水、分盘,准备其他材料,这可能还需要其他教师帮助。这种观摩活动的可学性在哪里。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本人认为活动前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参与收集小可乐瓶、自己制作刻度、自己装水,这样的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幼儿学会勤俭、学会创造,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四、活动的讨论流于环节
讨论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讨论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流时机,幼儿会在相互的讨论、碰撞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同伴间的相互质疑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应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时间长点,反之那么缩短一点讨论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讨论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讲述的时机,经常提出问题请幼儿讨论。
在科学观摩活动“斜坡上的滚动〞中,教师请幼儿先讨论:相同的汽车放在铺有木板、地毯、水泥板的斜坡上行走(长度、斜坡角度相同),哪一种速度最快。幼儿立即围在一起讨论,结果只用了5分钟左右讨论好了就没话说了,只好在一起吵闹。听到教师请幼儿动手操作,幼儿的兴趣又来了,过了2023分钟,教师又请幼儿讨论:“你是怎么操作的。发现了什么。〞讨论才刚开始一分钟,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又要接着下一环节的验证操作活动。这样,前次的讨论时间太长,第二次的讨论时间太短,讨论是否有效、是否到达目的,教师就忽略了。
本人认为,无论哪种讨论,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组的讨论中,主要是倾听幼儿的看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讨论出现僵局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关注到一致和不一致的观点,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思考和概括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
五、活动的记录流于形式
如今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提倡让幼儿记录操作的过程和发现。因此,几乎所有的活动教师都会为幼儿提供纸和笔让幼儿记录。记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使幼儿更关注探索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可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出现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具体表现之一是无效记录。如,中班的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陀螺〞,教师提供积木、玩具、塑料碗及制作陀螺的材料,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记录陀螺转起来的次数。由于陀螺转起来速度快、幼儿看不清楚,再加上幼儿数的速度也跟不上陀螺转的速度,结果只能是乱数、乱记。具体表现之二是重复教师或同伴的记录,如,在活动“什么东西会滚动〞中,教师提问:“生活中什么物体会滚动。〞根据幼儿的答复,教师在大记录纸上画上皮球、轮胎、游泳圈,还请幼儿上来补充画图,共画了十种物体,然后教师要求幼儿在记录纸上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
这有什么教育价值呢。教师和同伴的示范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大多数幼儿只是重复记录教师和同伴的答案,完全丧失了记录应有的价值。“好玩的陀螺〞活动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幼儿操作、观察、记录什么东西能转起来,为什么会转。至于转的次数不是探究的重点。
记录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启发幼儿先猜想,并用简单的图表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然后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并记录下他们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使记录为幼儿得出结论,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平时工作中,教师应该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还给幼儿探索的权利,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处处有教育。
参考文献:
王志明,张慧和,张俊。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论文小学教育科学化管理探究创立科学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