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谈谈
中国
设计
现状
看法
谈谈对中国设计现状的看法
隆 丽
【】中国的现代设计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结果。设计与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经济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重要联系。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是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这是一个矛盾且多元化、而又具有开放性的三十年,走至新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现代设计依然没有划上句号,仍在延续开展之中。但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缺乏。平衡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注重设计教育和设计理论体系的建设,重视设计的地位(特别是工业设计),国家民主体制的进步及民主设计的形成等,将是中国现代设计未来的开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设计;中国特色;工业设计;设计教育
我国导入设计理念已有二十多年,但我国现阶段的设计水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工业产品设计是靠“一仿二改三创造〞来制作“新产品〞的。在这些设计中,多流露出欧美设计的地模仿和对日本、韩国设计的风格的抄袭,唯独找不到我们本民族文化的对设计的影响。设计理念的混乱、设计风格的暧昧,使我们的设计表达极为苍白,导致我们的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因此我们很难从国内产品设计中看到真正表达中国特色设计,即使有也只是凤毛麟角,我们无法将其推而广之地确认它的普遍意义,当然造成目前设计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我们周围充满了急躁的味道。设计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急躁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开展中国家,一个正在奋起直追的国家的常态。我们正在追赶世界,世界张开双臂迎接我们。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急躁真的很难。况且设计在我国还处在幼稚阶段,如何面对这么强大的社会背景值得深思。
2、整体设计意识的薄弱。拿工业设计而言,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是现代意识与现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与感性的构成,是科技、艺术、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创造活动。这时,设计意识也就有个人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只有在社会意识表现出对设计的渴求,设计活动才会被认可与重视。而一个国家的设计开展与否,也与这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对设计的需求的有无来决定。
我国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从考工记、天工开物、髹饰物、长物志到天数口头传承的工匠口诀,从我国的陶器、铜器的制炼到四大创造,集中融会了我国古代设计师对造物、设计及其精神内涵的认识和思考,这时我国古代设计师个人意识的有力显现。即使到了现代,这种设计师的个人意识依然不断涌现而且不断扩展,可谓人才辈出,但这些个人意识在没有被社会认可和重视的情况下,不可能左右社会意识,更不可能成为社会意识。设计开展的差距就毫无疑问地成为必然。
3、教育问题。首先师资力量极其薄弱。仍拿工业设计而言,原创工业设计的教师大多由美术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改行而来,在教学的立足点上没有转过方向,将学生过多地引导到纯艺术、纯外观造型的轨道上,影响了对工业设计的正确认知和顺利开展。当然可以稍微乐观的说,这几年情况有些好转,新的师资大力涌现,专业化程度提高。但是面临着另外的问题,他们大局部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局部没有实际的设计经验,仍然照搬书本知识进行下一代的灌输,缺乏形象性和说服性,其次偏于注重学生“技〞的训练,特别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手绘的训练,最起码的设计史论很少涉及,一问三不知。
1、改革设计教育,提高设计人才素质
设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设计教育,应当进一步转变观念,强调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在这方面我国的设计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并且已有大量的文章论及。面对设计新的国际竞争,社会和设计业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设计教育关系到明天中国设计业的振兴,我们应着手建立完整的设计教学体系
并加强理论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普及设计教育,尤其要逐步提高社会群众的设计审美水平。我们的根底教育缺少设计审美和设计鉴赏内容,以至于群众对惨不忍睹的设计环境表现出冷漠与麻木。当然,设计教育行内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现在许多综合性大学把艺术鉴赏课作为必修课,素质教育当中也提到了艺术修养问题,大学设计专业的扩招等等。但我们更需要教育界、文化界甚至政界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发动全社会来关心艺术设计,我国设计现状才会有根本的改观。这一点应该向世界设计大国学习,如日本长期把设计作为‘经国之本,强国之术,举国上下奉行‘设计兴国的决策。
3、加强设计行业的联合与交流,实行开放政策
为了竞争的需要,设计公司可以在建立共同遵守的契约和道德标准的根底上,采取公司与科研院所、院校实行联合,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等方式,增强竞争力。以往设计业内部之间交流缺乏,公司与公司之间互为竞争对手,这种状况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开展。今后应加强设计行业之间的信息与技术、管理与设计思想方面的交流,起到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作用,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我国的设计业与世界接轨。
结语
没有继承就没有开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正如爱默生在他那篇论自信的散文中所说的:“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嫉妒等于无知,模仿无疑于自杀。一个人不管好坏,必需先接受自己。虽然广阔的宇宙不乏好的东西,可是如果不根植于自己的土地上,富有营养的谷粒不回自己送上门来。〞因此,中国设计界更应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设计兼容并蓄,用严谨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传统和文明,而要完成“中国特色〞、“中国设计〞的历史使命就要通过企业作为一个根本的平台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世界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月版
[2]地域性与当代性—关于今日设计教育方向的思考赵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