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工具
主体
模式
社团活动
课题
管理
中的
应用
推广
“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应用及推广
摘 要:“教育+互联网〞转型为“互联网+教育〞需要过渡。杭州第七中学的过渡策略是揉合“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结合其“工具性〞和“主体性〞,形成“工具-主体〞模式。最初应用实践探索是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包括管理流程、管理机制与管理保障体系,推广应用范围包括校园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校园教学数字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校园移动学习平台等五大平台。 关键词:工具;主体;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20-0056-03 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概念理解 “互联网+教育〞不同于“教育+互联网〞。在“教育+互联网〞的模式中,互联网是工具。教育者将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来实现教育目标。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互联网是主体,教育者将受到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互联网〞转型为“互联网+教育〞需要有个过渡。“教育+互联网〞虽然属于低级别的应用层次,但是在目前阶段,也是为教师们能够广泛而且熟练采用的。“互联网+教育〞是新生事物,是前沿教育科研成果,层次高,要求也高。它的局限性突出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数量上还不够多,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二是涉及的教育变革力度大,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说,积累的经验还缺乏。 所以,转型需要平稳过渡。我们的过渡策略是揉合“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将其“工具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形成为“工具-主体〞模式。所谓〞工具-主体〞模式,就是这样一个标准样式,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当作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工具,二是又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载体(重点是载体)视作“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诱导教师自觉地改变教育观念,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最初的应用实践探索是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 二、“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研究是我们于2023年申报立项的杭州市规划课题之一,前后经过三四年的实践与研究,采用了“工具-主体〞模式,获得了研究工作及实践工作双丰收。整个成果以开阔的视野与创新的角度,获得了杭州市内外众多教育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校很高的评价,他们热情很高,纷纷采用,推广力度空前。 1.“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我们对学校社团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分析,确立“让广阔中学生乐在社团、学在社团、成长在社团〞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开展管理〞、“自主参与〞、“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三大原那么,将管理过程分为筹备、立项、推进和总结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分为设立类别、社团申报、申报评审、管理过程、结果评价五个环节。 上述管理流程根本上表达了互联网工具性的管理特点。社团类别的标准公布,社团申报的过程,申报评审的第一阶段“匿名通讯评审〞,管理过程中的绝大多数环节的操作(除专家评审外),结果评价的各种方法,都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完成的;但是同时,也表达了互联网主体性的管理特点。比方,评审第一阶段因为采用了“匿名通讯评审〞的网络方式,为了解决由于评委人数多而容易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由于评委认知不同而容易出现“偏离正轨〞的现象等问题,保证评审结果公正性、公平性,既要制定统一的、明确的、细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坚持量化与质性评价的结合原那么,还要有适度的公开性,增设权威专家的终审权。 我们认为,诸如“匿名通讯评审〞的网络方式,就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在使用这个科技产品的时候,我们既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也要重视弥补互联网技术的缺乏或缺陷,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创造出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程序。这也是理念上的一个必然转变。 2.“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机制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科学化管理机制,过程有效鼓励机制,全面评价机制,高效的网络平台。 “工具-主体〞模式在其中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比方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这一工程,诸如收集、整理多方意见建议等许多“制定〞方面的工作可以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技术来完成,表达“互联网+教育〞的工具性特点;而诸如审核、查询、申诉、辩论等许多“实施〞“监督〞方面的工作,那么必须要强化“互联网+教育〞的主体性特点,视之为“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自觉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采取新的策略方法。 比方“加强内外交流和联系〞获取“信息鼓励〞,作为工具,互联网技术应用是很重要的工作渠道。但是,我们同样要关注与分析这种工具性很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比方什么时间应用,应用多少时间,提供怎样的硬件条件……如此一来,“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又得到了充分的碰撞。 不管是“全过程性〞评价,还是“全员参与〞评价,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应用与主体性表达都是必需的。尤其是评价进行时的环节,网络(包括其他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必不可少,作为“主体〞也不容无视,我们必须将之视作“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创造出适应互联网“工具-主体〞模式下的管理策略。 “工具-主体〞模式在其中的表达,同样反映了理念更新的重要性。网络平台既是管理工具,更是教育主体,因为它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确实定和教育策略的运用,渗透了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在落实、执行层面的配套上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手段。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