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当前
农村
空心
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空心化的思考
--“百村调研〞实践活动XX省XX县区赵家沟村归来有感
2023年6月12日-18日,笔者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在国家级贫困县、山西XX市XX县区的坡头乡的赵家沟村驻村5天,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分别入户或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累积交流农户20余户,与30余位县、乡、村的基层干部,以及10余位乡小学教师也进行了屡次深入的交流。在驻村生活和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充分感受到了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村近年来收入增长对“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强烈感受到在当前农业开展、农村开展和农民增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一、山西XX县区和赵家沟村开展现状
XX县区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XX市西北边缘。东邻XX县区,南连XX县区,北与XX县区接壤,西与陕西XX县区一河之隔。全县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06个自然村。永和属十年九旱,属雨养农业县。全县土地可利用面积169.5万亩,人均占有26.25亩,现有耕地面积34.7万亩,人均5.37亩;根本农田11.8万亩,人均1.87亩,林地面积66.4万亩,其中乔木林31.39万亩,经济林35万亩。林木绿化率36.5%,森林覆盖率17.3%。目前红枣、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2023年底,全县经济林面积到达35.5万亩,产量到达1700万公斤,经济林产值到达6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具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等地下资源。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亿元,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31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16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63%和31%。赵家沟村是坡头乡呼家庄行政村中的一个自然村。呼家庄共有农户146户,人口523人,耕地总面积7000多亩,其中包括退耕地1800亩。5200亩的种植土地上,沟坝地1600亩,其余是坡地。赵家沟村,现有村民65户,234口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和读书人员外,在村常住约130人,其中低保户9户、五保户1户,耕地面积2500多亩,其中平地600亩,主导作物是玉米、核桃,核桃有1300多亩,3万多株,已开展养猪户8户。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2022元左右。即使山西XX县区赵家沟这样偏僻较穷的山村,国家取消农业税、种粮直补、退耕还林、新农合医保、养老、危房改造等政策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老乡们的生活虽然还比拟困难,但是比前几年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不低。
二、“农民荒〞和“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状
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赵家沟户籍人口数234口人,在村常住约130人,根本上就是老年人和儿童。经我们与河北、湖南、内蒙等其他省的“百村调研〞的同志们交流,其所在的农村也都根本是这种状况。农村人口外流在给国民经济增长与开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民荒〞和“撂荒〞问题前景不容乐观。
近几年,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下,“民工荒〞的问题时而引起普遍关注,所谓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问题的讨论也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就在公众对“民工荒〞问题寄予注意的同时,却将藏匿于“民工荒〞背后的另一种“劳工荒〞现象--“农民荒〞给有意无意地无视和屏蔽掉了。何谓“农民荒〞,相对应制造业的“民工荒〞来说,就是从事种植粮食等农业的合格劳动者〔农民〕的大幅减少。“撂荒〞就是有耕地没有种,成为荒地,这是农业中的“开工缺乏〞。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事关社会稳定和粮食平安的大局。据报道,在全国农村尤其是欠兴旺地区、劳务输出地区的农村,土地撂荒的面积并没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而减少。相反,随着农业高本钱、贫富差距拉大的种种现实,局部农民认为“种地不如打工〞,使土地撂荒的面积有增无减。
在我们调研的赵家沟村目前的2500多亩耕地中,还很少有撂荒的现象,但是前景不容乐观,一是目前种玉米、核桃等的主要劳动力都是60岁左右的农民,纯朴的农民大叔大娘,出于对土地和耕种的自然感情依然坚守耕作,但是现在每人平均要经营20-30亩耕地,劳动力严重“超负荷运转〞。二是种田辛苦而收入少。该村农民根本上早上5点起来下地,晚上8点回来,带着干粮和水,栉风沐雨,锄禾日当午,有的田地在5公里以外,有时候就要在地里过夜;据农户介绍,一年收获玉米约3万斤,销售收入3万元,种子化肥等本钱投入1.3万元,如果计算上每天的劳动力本钱70-80元,一年到头净收益率很低。三是目前农村已经出现种粮的农民缺乏,再过5-10年,这些老人无法劳作之时,种粮主产区的劳动力将后继无人,据调查了解,青壮劳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青年一代农民“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方法〞、“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最高理想〞,即使他们在外务工遭遇困境返村,由于务农经验严重缺乏,也成不了合格的农民。四是在这些地区土地流转在制度上和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加上种地的低利润率,社会资本进入正常闲置土地进行耕种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尽快解决,假设干年之后,“农民荒〞将不可收拾,农村已经存在的“撂荒〞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加上粮食生产的时令性,一次发生,影响一季,持续发生,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平安和社会稳定。
〔二〕农村义务教育面临“人去楼空〞的严峻形势。
我们调研所在的坡头乡在上世纪年代全乡小学生最多时约有800位,202322年减少为200位左右,2023年开始减少为90位左右。现在全乡已经没有初中学校,原有的初中改成了中心小学,有教职工24位,现在中心小学只有68名学生,其他行政村还有四所小学,共有21名学生,平均每个小学5名学生。中小小学的1-6年级分别只有13位、9位、10位、11位、14位、11位小学生,3700平米的校园面积,正在新建的校舍总投入130万元,如果学生继续减少,国家对学校的教学、住宿等根底设施、教职工的经费财政投入将面临巨大的浪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将受到极大影响。原来乡里建设的行政村小学,有的已经只有几个学生,有的校园已经撤销而“人去楼空〞,改作“养猪〞、民房等其他用途。据调查了解,乡村小学学生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三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的适龄儿童的减少,近年来该地农村大多一户家庭只生1-2个孩子,而上世纪大多4个孩子左右;二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带走了适龄儿童;三是乡村学生到县城、城市等教育条件更好的地方上学。
此外,在我们的调研中,农村学校民办教师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比拟突出,XX县区中小学共有30名民工教师,占,其中坡头乡小学有一名,据校长介绍,民办教师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上都很出色,但是工资待遇仅为“公办〞教师的1/4左右,“公办〞教师每月工资为2022-2600元,民办教师每月仅为670元左右;民办教师的处境让人心酸,每次年底公办教师发奖金的时候,校长都让民办教师不来上班,怕民办教师因为没有奖金而感觉不公平和难过。
〔三〕乡村政权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严重挑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在乡村的贯彻落实,效劳群众生产生活,维护乡村生产生活秩序,都需要乡村基层干部具体实施。在XX县区这样的农业县,伴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普遍外出务工,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严重挑战,我们所在的赵家沟村平时看不到青壮年村民,根本上年轻的夫妇都外出务工,留村的主要就是老人和儿童,村里的主要青壮劳力和主要干部就是村支书一人,村委会每年包括工作补贴在内的工作经费只有3万多元,他要效劳包括赵家沟村在内的呼家庄行政村共146户、523口人,事无巨细,疲于应付。乡党委书记、乡长应同样面临这样的工作状况,在我们驻村的一周内,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除与我们交流外,每天从在到晚都是处于上下奔波在全乡各处田间村头。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广阔乡村干部团结和带着农民群众艰苦创业为推进农村的改革、开展和稳定,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突出的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优秀干部的先进典型。但是,在乡村政权组织和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科学素质、工作方法、党性修养还存在“短板〞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和紧迫的问题是乡村干部队伍“人员短缺〞、“后继无人〞。
〔四〕农村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处于被消失的前夜。
目前,由于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村民除过偶尔看电视和电影下乡外,赵家沟村的传统文化生活根本处于空白,传统的社戏、戏曲、民俗活动已经根本上“曲终人散〞,赵家沟村的古戏台已经破败不堪、长满杂草。按照目前的趋势,再过10到20年,随着老人陆续过世、儿童外出求学,赵家沟村这样典型的黄土高原的生态村落,可能将面临“空巢〞的境地,在赵家沟这样的村庄,农村的传统和文化生活形态将只能成为记忆中的往事。这样的情况在南方等经济较兴旺地区同样触目惊心。据报道,在广州清远XX县区文化广场旁,乘45分钟的公共汽车,再徒步40分钟的山路,穿过连绵山坳,便到了河背村。这是一个普通的粤北小山村。现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也未能给它带来一丝生机--原本23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以“消灭〞农村、消灭农耕文化作为代价,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不复存在,“水泥森林〞和“鸽笼生活〞覆盖神州大地,那么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代价就太大了。
三、“农民荒〞和“农村空心化〞的原因解析
经研究发现,“农民荒〞和“农村空心化〞现象正在我国内地局部农村上演并日显严重,这不仅将对“三农问题〞的终结产生深刻影响,亦将给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开展等带来诸多变数,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共同原因是当前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输出,即在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农业和农村投入产出率相对较低、相对城市根本公共效劳相对较差,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消费者〔孩子上学、就医等〕持续、单向的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临近城市以外的农村较为明显,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农村。
进一步思考发现,农村劳动力和资本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并非是资源有效配置、要素重新分配的新形式,而是城市又一次对农村的“汲取〞,只是“汲取〞的不是“资源〞,而主要是劳动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城市凭借着对农村的相对优势吸引着农村人口不断地流向城市,这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却也给乡村社会经济开展、社会结构变迁与乡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过度外流〞。我们到农村调查不难发现,全国各地乡村所聚集和留守的全是妇女、老人、小孩,青壮年劳动力在内地众多农村已近乎绝迹。
虽然农村农业向城市和工业的劳动力、资本流动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是,纵观世界工业化国家,乡村“空心化〞却不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目前这些现象有的地方刚刚出现苗头,有的地方已经比拟严重,需要尽快研究应对,以表达“统筹城乡开展〞的科学开展观。这种单向度的城市化战略如假设不改变,不只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实现,而且中国农业开展的后劲将彻底丧失,最终只能是农村、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愈演愈烈。
四、有关政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民荒〞和“撂荒〞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