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望天门山教学设计.docx
下载文档

ID:1203014

大小:34.08KB

页数:3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天门 教学 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二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三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四篇: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五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从古至今,中国最灿烂的文化有:古朴典雅的陶器、清秀隽永的字画、悠悠含蓄的古诗,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修饰推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题西林壁两首古诗。望天门山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作者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一、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学生心理开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在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较好的朗读能力,但学生往往会生搬硬套地理解诗歌,不能从深层次上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读准诗歌节奏、读出韵律。 2)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3) 借助于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加以记忆。 2、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 教学媒体准备: 图片、录音、ppt。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学习和鉴赏诗歌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通过对题材、情感词、意象的把握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六、 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对话法、阅读指导法 (2)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反思 七、 教学过程 (一)旧课导入,引出课题。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李白诗歌,(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利用这些诗歌引出这节课所讲的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 2、以故事形式表达这篇诗歌的写作背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也让学生知道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原因。 3、回忆作者李白,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李白诗人的了解。 4、由题目和作者引导学生确定这首诗歌的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己读一下这首诗歌,初步感知一下这首诗歌。 2、小组比赛读诗歌,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3、学生听录音播放的诗歌,纠正自己的节奏和读音。 4、全班齐读诗歌,进一步强化学生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古诗涵义 1、分小组,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讨论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进行品味品味,领悟诗意。 2、共同探讨,交流感受: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 想意境悟诗情。 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把自己的想到的画面试着画出来。 ②请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画面,表达美景。教师要进行积极反响,可根据他们的表达,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他们也评一评。 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长江壮丽景色,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 诵示范,以此创设他们想象的气氛,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感情。 4、小组共同探讨这首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四)结合讲读,挖掘诗歌 1、结合望庐山瀑布对诗题进行讲解,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找到了知识的联结点。 2、利用图片展现诗句中的景象,利用动画讲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断、开、回、出等)。 3、通过前面学生自己的感知感触与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运用想象,想象一下作者李白为什么写下这样的诗句,说出自己想象的景象与作者的感受,以及学生自己对于这些诗歌的评价。 4、让学生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情感基调以及综合分析这首诗歌的类别(可从表达方式、字数、内容、风格考虑),教师也给予一定的评价。 (五)结合诗歌,介绍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 1、感知、感触:由诗题感知诗歌的朝代、风格;由诵读感触诗歌节奏 2、鉴赏、评价:鉴赏诗歌内容,想象画面,评价诗歌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3、总结、表述:诗歌中的形象、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书画展现,拓展延伸 1、欣赏自己所作的画,激发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 2、展示这首诗歌的书法画,引起学生的书法兴趣。 3、配乐吟唱诗歌,让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得到听觉上的享受,唤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第二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邓 爱 云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答复),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 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 (1)把诗读正确、流利。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习成果。 (1)谁来读读这首诗? (2)说说你在刚刚的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 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 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 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反响:天门山长江太阳帆船)我还知道同学们的画画水平挺不错,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下来。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的望天门山一诗,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棒,其实李白只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第三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刚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诗) 点评:巧妙介绍作者及风格,通过链接李白的其他写景诗,引领学生获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的初步体验与感受,产生“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效果。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点评:吟诵是古诗教学中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初见新诗,学生总会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到达读准、读通、初步读出韵味、读懂古诗的目的,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打下根底。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 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盘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点评:“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一教学环节运用板画再现诗中描绘的景物,通过抓“开、回、出〞等关键字,启发学生想象,使之在循循引导中理解诗意,内化语言,从而感受山之气势,水的澎湃。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似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点评:紧扣关键字“出〞进行感悟,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表及里,再辅以复沓手法,通过一次 次朗读到达回环效果,凸显“出〞中之情。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 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 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 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 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