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大学
信息化
建设
方案
大学信息化建设方案
XX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开展规划(2023—2023年)(皖政(2023)25号),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平安高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效劳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到2023年,信息化根底设施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效劳体系根本建成;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科研支撑、效劳手段实现新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到2023年,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效劳全面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并广泛共享;信息化对推进教育改革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充分显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开展机制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对各类教育及社会重点行业信息化的效劳、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建设任务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
1.XX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XX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省教科网)主干网的升级改造,更新安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以下称省网中心)及十六个市级节点(含巢湖)的硬件路由设备,将省网中心到市级节点的专线链路带宽提升到1g以上,并根据高校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适时增加接入带宽。拓展省教科网的资源优势、接入能力与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和应用需要,以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接入。实现连接省教科网的校园网出口平安联动管理,保证网络环境平安、稳定、畅通。
推进省教科网和高校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进程,实现高校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与开发,丰富和拓展ipv6的网络资源、应用领域和效劳方式。
2.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引导并推进高校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根底设施建设与改造,开展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增强网络和信息平安保障能力。全面开展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校园应用体系和面向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数字校园环境建设的根底上,充分融合教学、科研、管理、效劳和校园生活,建设平安、稳定、环保、节能、高效的智慧校园,以及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3.XX省高等教育信息标准建设。以教育部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根底,结合高校现有信息标准执行和信息化建设实际,按照科学、通用和可行的原那么,建立XX省高等教育信息标准体系,制订XX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实现高校数据编码的一致性,标准高等教育信息平台建设。
(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效劳体系建设
1.资源建设与共享。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兼容异构平台,开发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丰富高等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公共效劳平台。加强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丰富XX省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专题特色数据库及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成面向全省提供信息效劳的资源中心。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效劳平台,引入慕课(moocs)等网络教学模式,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及其运行、管理和效劳新机制,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试行组织高水平教师和技术团队创立慕课等教学资源,深化拓展安徽高校转型开展和特色育人成果并推广转化,加快推进高校公共根底课、专业根底课的网络共享;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形成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程〞、“移动学习〞、“网络教研〞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在线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形成全体师生和社会公众均可在线学习并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的新型网络学习体系。
3.高校资源效劳社会与文化传承创新。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XX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通,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增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依托XX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效劳平台,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效劳经济社会开展的能力。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对社会有序开放,充分发挥高校在效劳党委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开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三)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效劳体系建设
1.数据中心和根底数据库建设。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根底上,建设省级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形成全省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整合、完善全省高校人、财、物等根底数据,建立高等教育根底数据库,纳入省级根底数据库统一管理与效劳。实现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高校根底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2.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建设。建设省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高等教育公共效劳和管理平台提供身份认证和单点效劳。
建设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建设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其他业务管理类等5大类20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监管、教育效劳、资源优化配置等业务应用。
建设省级高等教育管理效劳门户。统一规划和布局面向高校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信息效劳体系。基于高等教育根底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为全省高等教育的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效劳。
3.高等教育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逐步扩大高校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范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信息、成果管理、在线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团队组建和协同创新等效劳,增强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创新。
建立基于骨干高校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省级公共平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和大科学装置及大型仪器的共建共享效劳;建立健全科研协作运行管理机制,整合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方面的科研力量和效劳需求信息,有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享教育科研资源,协同推动知识创新、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
4.试行高校间学分互认和转换。依托网络教学和校际协作联盟等平台,积极推进跨校跨单位选课试点,制订学分互认和转换方案,建立基于课程的学分互认体系和新的学籍流动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共享兴旺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和不同类型的优质特色教育资源。
(四)继续教育效劳体系建设
1.继续教育支撑环境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建设双向视频远程教学及会议系统,远程教育云教室,地市开放学习中心,县级开放学习效劳站,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中心,卫星电视课程传播系统,远程呼叫中心,远程考点视频监控系统,安徽继续教育管理中心等,增强继续教育远程支持效劳能力,打通各级各类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支撑环境。
2.成人高等教育效劳平台建设。促进安徽开放大学和高校合作,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手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搭建远程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移动学习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全省成人高等教育统一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社区教育效劳平台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在安徽社区教育研究中心根底上,整合各类继续小编络教学平台,建设安徽社区教育远程效劳平台,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支持效劳,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继续教育效劳体系。
4.学分银行建设。建设安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平台;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终身学习档案,支持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实现学习者教育学分的累积与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五)高等教育信息化引领和可持续开展能力建设
1.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制度。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研发与装备研究,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及人才保障。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形成制度,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
3.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围绕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运行维护等任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标准和鼓励机制,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方法;加大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努力构建一支技术过硬、相对稳定、保障有力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3年。省网中心核心路由设备从1000m升级到10000m,根据应用需求,局部高校接入带宽可到达1g以上,实现50g以上总带宽。
加强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XX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局部本科高校试点开发慕课资源和建设慕课平台,建立促进网络在线课程健康开展的管理机制。
建设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进一步完善远程教学、信息管理、资源管理、移动学习等信息系统,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第二阶段。2023年-2023年。升级完善高校校园网根底设施和软硬件平台,建立连接专网的校园网出口平安联动管理机制。全省本科高校实现ipv6接入;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高等教育根底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效劳门户、高等教育科研协作支撑系统、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平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高校广泛应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建成XX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及专题特色数据库,完成高校根底数据和全省教育资源的整合,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移动终端访问。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效劳平台,师生经实名认证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互动教学。
完成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建设,启动社区教育效劳平台和学分银行建设,继续教育支撑环境初步建成。
第三阶段。2023-2023年。全省高校以多种方式接入省教科网,根据应用需求,接入带宽可到达1g以上,并实现ipv6接入;全省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充分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丰富并完善XX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建成支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数字资源体系;完善继续教育效劳平台及支撑环境,社区小编络覆盖率达100%,根本建成满足“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信息化效劳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效劳平台,全面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相对完备的数据分析系统,为效劳政府科学决策、社会机构和用户需要提供实时精准数据支持。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作系统化和常态化,相关制度健全,培训和考核体系完备。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