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宏观
辨识
微观
探析
初中化学
教学
探讨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初中化学教学探讨
姚丽宏 陈迪妹
[]通过多个教学片段阐述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用化学实验、活用化学模型、模拟化学史实,从微观的角度探析知识的本质,完成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从具体知识的学习到“宏观-微观-符号-本质〞这一化学核心观念的构建。
[关键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初中化学,化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11-0059-02
一、问题的提出
浙教版初中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组合成了科学这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不管化学在初中以何种形式存在,其核心素养始终不会改变。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是针对高中化学的,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开展的重要根底。2023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居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逻辑思维占主要优势,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微观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一个难点。而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该难点,搭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宏观辨识作为学生认识化学的出发点,以微观探析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理解,以模型符号作为宏观与微观之间转化的桥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教学策略
1.巧用化學实验。搭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局部,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比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氧气的性质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先从宏观的实验现象中观察分析总结氧气的性质,再基于“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从微观层面理解氧气与硫、铁的反响,最后通过模型的构建,归纳化学反响的实质。
[教学片段一]
[问题]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引导]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质是什么?化学反响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除了这个化学性质以外,氧气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任务一]请总结你们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总结]从宏观层面看,化学反响有新的物质生成;从微观层面看,化学反响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2.活用化学模型,展现微观层面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
化学教学中,化学模型是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很好地化抽象为形象,使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组成物质的元素一课中,新名词、新概念较多,且对学生来说比拟抽象,学生学习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区分、归纳能力比拟欠缺,易将已有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混淆。因此,本节课可以从多个活动人手〔模型搭建、模型区分〕,通过化学模型形象直观地描述微观层面物质的组成,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进而一步步理解新概念。
[教学片段二]
[活动一]用碳元素和氧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能组成多少种物质呢?请用手中的球和棍搭建你们所想到的物质。
[总结]两种元素就可以组成如此多的物质,110多种元素岂不是能组成成千上万的物质?那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方便吗?你有什么方法吗?我们去图书馆找书的时候,比方要找八年级的教学用书,我们会一本一本去找吗?
[过渡]之前我们已经对物质有过分类,将物质分成纯洁物和混合物。
[活动二]辨一辨:碳、二氧化碳、空气〔如图1〕。
总结:我们是如何来区分混合物和纯洁物的?
[活动三]请给以下物质分类: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氧气、一氧化碳。〔如图2〕
[总结]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所有的稀有气体、金属单质〕;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模拟化学史实,渗透物质分类思想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融入化学史,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化学史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科学,体会科学的理念。例如,表示元素符号一课中,利用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历史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中的物质分类思想。
[教学片段三]
[活动一]给元素分类〔前20元素的卡片分类〕。
[活动二]我是门捷列夫。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对前20个元素进行排列〕
[思考交流]元素周期表为什么不排成长方形呢?
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每一行有一定的个数?
[结论]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性质进行分类的。这里面融合了宏观和微观等多层次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开展,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元素周期表也在不断地完善。
三、结束语
微观层面的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捉摸。如何以学生更易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一步步过渡到微观,是化学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浙教版科学教材提出了三种比拟常用且可行性比拟高的化学教学方法。文中的三个教学片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时代在不断改变,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良和摸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