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贫富分化对和谐社会的影响.docx
下载文档

ID:1194116

大小:41.18KB

页数:3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贫富 分化 和谐社会 影响
论贫富分化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文章标题:论贫富分化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试论城市贫富分化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中国城市的贫富分化已经非常严重,并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贫富分化愈加悬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在凸现,将对社会的稳定开展构成严重威胁,这种状况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格格不入。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其贫富分化给社会和谐带来的影响进行一定层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消除城市贫富分化问题、促进社会的对策。 关键词:贫富分化城市贫富分化社会和谐影响对策 一、城市贫富分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什么是贫富分化 (一)、城市贫富分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开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开展,社会分化和流动的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普遍加快。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5】中国在经济高速开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报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到达0.415,而国内有关专家测算,这个数字现已超过0.5。。“2023年农民增收速度有可能出现下降,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基尼系数将迅速逼近0.47。〞据对北京、广州、南京、哈尔滨、兰州五城市300户穷人和富人家庭的调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课题组于2023年完成),中国城市家庭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6】并出现以下显著特征: 1、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两极分化呈现。 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数叫基尼系数,这个系数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确定的。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其范围是由0~1。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那么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92年到199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376上升到0.40.3;最低和最高的20居民的收入份额分别从6.2和43.9变为5.9和46.6。1998年,最低和最高的2023居民的收入份额为2.4和30.4,后者是前者的12.7倍。按照中国的统计,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进一步上升到0.458,高中低收入户的比例呈金字塔形。2023年,城乡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2,中低收入户占18,低收入户占80。从当前家庭财产总额的差距来看,最高的到达158.1万元以上,相当于户均财产22.8万元的近7倍。【7】从收入差距的形成和变化来看,贫富差距在近2023年中越拉越大,社会已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1988年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3,1995年到达0.33,2023年又比1995年上升了2023-15,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甚至已超过了农村。如果将收入界定为由工资、工资外收入、实物补贴、福利、资本收入、赠与等内容构成,富人与穷人的收入结构在近年中出现了反方向变化。富人的收入来源呈现出多样化和增值速度快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工资外收入和资本收入,如商业利润、投资分红、股票收益、兼职收入、讲课费、稿费等等在总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些不公平的"逆向调节"政策-收入地位较高的群体常常得到更高的福利分配,而较低的群体相反-许多在"体制内"就业的"新富人"仍保持着对社会稀缺性福利资源的占有,继续享有体制内的福利和实物补贴,享有住房、公费医疗、养老、加薪等等福利性、实物性收益。第二,富人通常拥有的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具有收益率高、增值速度快的特点。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货币资本收益按几何级数增长与工薪收入按算术级数增长,资本收益在社会总财富增量中的比重愈益上升,财富迅速向富人手里集中的趋势不可防止。 穷人的收入来源那么呈现出相反的倾向,近年来逐步萎缩,价值递减。表现在:第一,构成穷人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以及福利和补贴出现萎缩,甚至丧失。在1990年代中期企业制度改革后,下岗失业、内退退休,或企业不景气使得一大批城市人的工资性收入下降或丧失。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1999年,20低收入户中,实际收入较上年降低论贫富分化对和谐社会的影响第2页 的比例均超过70,一些城市那么超过90。此外,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使得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大宗消费负担更多地从社会向个人转移,原有的福利性、实物性收入渠道萎缩,一些工程被取消。第二,非技术性劳动力的市场价值下降,收入回报递减。许多穷人正在从事的非正规职业,如小商小贩等,由于劳动力过剩,已经出现收益率逐年递减的状况。穷人的状况是,不仅相对收入地位愈益下降,而且出现了绝对收入下降的情况。与富裕阶层的出现和财富迅速向其集中相对应的是,近年又出现了一批以失业、下岗人员,停产半停产企业工人和内退、退休者为主体的"新穷人"群体,城市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势。【8】 2、消费能力迥异,消费需求出现断裂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说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率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响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2023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开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根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据测算,城市中的富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0.33,总体处于"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线上;穷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0.54,总体生活在"勉强度日"的生活境况之中。在日常饮食日常饮食质量和消费水平与富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也是收入的物化形式。贫富群体无论在消费总量还是在消费结构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富人的消费结构主要侧重于对享受性、时尚性生活品质的追求,而穷人的消费结构那么主要倾向于对根本生存和温饱的维持。 在耐用消费品和休闲娱乐方面,穷人和富人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更明显地呈现出"断裂"的特征。虽然在"第一类耐用消费品"(家具、家用电器等)的拥有量上,贫富群体没有呈现明显的差异,但这些耐用消费品在品种和实际价值上的极大差异凸现了这两个阶层在消费能力方面的时代性差异-穷人对这类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根本停留在功能层面,对其在不停的更新换代中所展示的文化方面的价值失去追逐的能力。而富人在这方面那么显示出了持续性的、不断更新换代、追逐现代化和追逐时尚的消费能力。从耐用消费品的拥有质量上看,贫富阶层显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消费时代,这从更多用于满足于享受和提高生活品质的"第二类耐用消费品"(钢琴、健身器材、家用、汽车等用于娱乐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状况上可以更清晰地看出。 、等九十年代后普及起来、对富人不可须臾缺少的电子产品,在被访的穷人家庭中只有极小的拥有量。在富人,甚至全社会消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同时,穷的生活方式还停留在此前的时代,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能力根本被隔断在九十年代。在经济高速开展、社会的消费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多样的今天,穷人在消费方式上被时代所割断所抛离的社会现象真切地存在。【9】 3、“中间阶层〞形成缺乏 运用1996年暑期的调查数据证明,一方面,年轻的高收入群体主要出现在一些大城市中,在中小城市里还完全没有发现踪影,从中国社会总的结构看,中间阶层的欠缺是比拟明显的,另一方面,根据同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分组图显示,社会上高收入层较多的占有了其他阶层的收入。再者,即使对于上海这个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在2023年上海社会报告书中,调查分析结果显示,XX省的社会结构仍呈“葫芦型〞,类似于西方社会结构中庞大的、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中间阶层尚未形成,但办事人员群体和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是社会的主体(占调查总体的46.4%),正在逐步成为“类中产阶级〞。【2023】而另一种认识认为,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在经济增长的成果和社会成员的生活之间,经济增长和社会状况的改善之间,出现了断裂。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资源配置从80年代的扩散到90年代的重新积聚有关:市场机制、巨大的收入差距、贪污受贿、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等,使收入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其结果是国家的自主性降低,强势精英群体--由原“体制内〞、“体制外〞精英演变而来的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的联盟,特别是期间形成的知识技术阶层与统治集团的联盟--的形成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弱势群体及绝对贫困现象在增加,出现了不断被强势群体排挤到社会边缘的社会分化而致的底层社会--“断裂的社会并不是多元社会〞,“断裂是全方位的〞如果这一判断得以进一步证实,那么,中间阶层的社会定位将面临被这一“社会断裂〞撕裂的厄运。换言之,现阶段已现雏形的中间阶层,是否能够发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阶层品性及其社会诉求的社会分层群体,这仍是一个悬念。【11】 (二)、城市贫富分化产生的原因 中国城市当前贫富分化,收入分配悬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体制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既有市场竞争的因素,也有行政垄断的因素;既有历史积累的因素,也有当前阶段的因素。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一套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层机制,社会结构正日趋合理和平等开放,但是,种种因二元体制或结构转型而形成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制度和结构因素仍然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讨论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时,有必要将宏观的结构和制度性因素纳入到关于贫富分化的分析和研究框架之中。以下结构性、制度性的因素和缺陷对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社会经济体制转型。 经济体制的转型,特别是由方案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得一些政策规定滞后,造成一些空隙可钻,以及由过渡体制弊端和法治漏洞造成的公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等情况的产生都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城市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开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企业“关,停,并,转〞,甚至是破产,成千上万的工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或沦为贫困人口。 2、社会经济区域开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并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由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异等使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十分不平衡,同时也造成各城市间居民收入的差异较大。据统计数字,人均收入最高的XX市,2023年月人均收入为1247元,人均收入最低的XX市,同年月人均收入是430元,两者相差近3倍。从1988年到1995年间,北京、广东、江苏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分别是81.9,78.9和64.7,而甘肃仅为3.9。【12】 3、各经济类型单位和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市场竞争造成的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