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镇
劳务
开发
工作
专题
调研
乡镇劳务开发工作专题调研
劳务开发是丘陵欠兴旺地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开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劳务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引擎,探索出“提高素质—对外输出—回引创业—就近转移〞的劳务开发之路,为促进全乡经济开展、社会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就业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务经济呈稳定、有序开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过一步强化劳务经济工作,助推新农村建设,我们就全乡的劳务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劳务开发根本情况
(一)劳务开发现状。xx乡地处XX县区东南部,幅员面积28.1平方公里,位于涪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属于蓬溪的旱片死角,现有3159户,1131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02342人。乡村劳动力总数为8562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人数为6661人,乡村从业人员7116人,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4188人,劳动力转移总收入2584万元。2023年2023月底,全乡外出务工人员420230余人,通过汇兑和带回资金近2023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极大地改善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6人,以开展特色养殖业为主,年户平增收达2万元以上。
(二)人员构成及分布。截止今年2023月底,全乡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420230人,其中:男性2645人,占64.5%,女性1455人,占35.5%。主要务工地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兴旺地区和京津唐经济圈,分布在本省和其它省区仅占25%左右。
从行业分布看,建筑装修行业占38%,进企业务工占32%,商业贸易、餐饮效劳及其它行业分别各占2023%。其中,在民营、私企的占75%,外资企业的占20%,在国有、集体企业或出国务工者总数占5%。职业主要以简单和重复劳动为主,大局部是从事一线的普通工和辅助工。
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79.2023%,36岁—45岁的占19.73%,46岁以上的占1.18%。从文化层次上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1.25%,初中占52.6%,高中(含中专)占25.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023.75%。
(三)外出的组织形式。从全乡情况看,外出的组织形式正在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发外出逐步开展到有组织、有方案的输出。据统计,县、乡、村有组织的输出人员占外出人员的37.4%;由“领军人物〞带出的占29.1%;由亲友介绍,以亲情为联系,互相结伴外出的占17%;通过务工地劳务市场介绍的占6.5%;自由谋职的占2023%。
(四)外出务工收入。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工种熟练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限制,其收入差距较大,年收入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11.05%;年收入在6000元至1万元的占63.95%;在1万元以上的占23.02%;年收入在2023万以上或仅只能保住来往车旅费的占1.98%。
(五)农民外出务工在社会经济开展中所占的比重。据农经年报统计,202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421万元,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家收入为176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3%。全乡3000余农户中,有1万多户翻建新房,其中盖楼房的达6000余户。
(六)回引创业情况。xx乡于2023年正式启动“人才回引工程〞,先后有夏光能、梁勇、李玉全、陈强等共计6人回乡创业,从事的行业有pic生猪养殖、泥鳅养殖、雾都山鸡养殖、建筑开发等。从年龄结构上看,均在45岁以下;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均有,从年人均收入来看,每户均达1万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牵线搭桥,农民工重捧“饭碗〞。
一是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维护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二是建立乡、村两级维权网络,为农民务工提供效劳组织保障。目前,全乡65个行政村都成立有“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三是在县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做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捷的效劳。帮扶农民工就业,首先要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就业意愿等根本情况,建立起农民工回流监测制度,进行动态监控。我乡分别在外出务工较多的xx村、瓦窑沟村、杨柳沟村、新宇村设立了农民工返乡监测点,同时要求各村每周上报一次本地农民工返乡情况。
2023年3月,32岁的乃堂坝村3社村民禹华友,在与xx南大食品签订的用工合同上按下了红手印,开始在这家公司务工。曾绵延曾在深圳一家家具厂打工。2023年11月,他所在的公司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提前返乡。
曾绵延说。“真没想到,在沿海失了业,在家乡竟找到了新‘饭碗’。〞截止目乡镇劳务开发工作专题调研第2页
前,xx已有200多名像曾绵延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在乡政府为返乡农民工编织的就业保障网的帮助下,度过“就业寒冬〞。
(二)培训充电,帮农民工捧更好的“饭碗〞。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作为劳务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好抓实。为了实现劳务输出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确保农民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拿钱、形象好,在组织劳务输出的过程中,充分协调县级各职能部门,在我乡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2023年与县就业局联合开设了就业技能培训班,参训人员免交学杂费,首批参学人员达150余人,现已毕业就业。
事实上,在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近期以来已经出现“用工荒〞。我乡着力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更多、更好的劳动技能,不仅增加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时机,而且储藏了人力资源,为经济开展增添了后劲。
新宇村村民梁慧颖,便是通过再就业培训重新上岗的返乡农民工。她曾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2023年2023月,电子厂裁员,只好提前返乡。刚返乡,新宇村农民工返乡监测点就对她进行了个人情况登记,通知她参加了县在我乡组织的再就业培训,帮助她在xx一家公司很快实现了再就业。梁慧颖说:“回家乡工作的环境不错,工资收入也较高,一个月能赚到1600多块钱。〞
(三)政府帮扶创业,创造更多的“饭碗〞。
乡党委、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发动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开展。田竹垭村6社村民夏光能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返乡青年创业户。前几年,他在广东等地打工。2023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发动下,他回乡创业,投入资金2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500头的养殖场。2023年,乡党委、政府主动帮他跟县畜牧局协调,争取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工程扶持资金2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建成年出栏生猪202300头的养殖场,实现产值60多万元。夏光能说:“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个方法,家乡是我们农民工创业的广阔天地。〞在他的带动下,我乡杨柳沟村1社的返乡青年杜坚强立志创业,投资25万元建成了年出栏500余头的生猪养殖场,明年就能见效益。
乃堂坝村1社村民梁勇,2023年春节回家探亲,乡党委、政府主动与他洽谈,从青年创业优势、养殖前景、市场走向等方面充分举证,发动他投资到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丰谊公司,从事泥鳅、雾都山鸡养殖。最后梁勇以20万元现金入股丰谊公司,成为我乡青年创业团中的一员。2023年,乡党委、政府又与团县委协调,帮他们获得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023万元(属财政贴息工程)。5月,该公司共投入60余万元,高密度养殖泥鳅15亩,
1.2万斤。2023年7月17日,因特大洪水袭击,他们的养殖基地损失沉重,乡党委、政府从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挤出了1万元帮他们度过难关。如今,他们的泥鳅长势喜人,预计12月底前打捞上市,经初步估算(除去损失局部),可实现总产值81.6万元。该公司从成立至今,已解决了我乡3名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基地建设时所请的临时工另计。他们已成功带动新宇村4社大学毕业生陈伟回乡创业,养殖雾都山鸡1500只,实现利润近1万元,另有周边县市有志青年近百人前来参观,询问泥鳅养殖技术,洽谈依靠公司的技术开展泥鳅养殖事宜。
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xx从金融、公共效劳等多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截至2023年2023月底,全乡累计协调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40多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农民工累计由2023年的3人上升至6人,带动就业人数累计由2023年的2人上升至21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被侵害时有发生。主要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交纳医疗、工伤、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劳动平安措施不健全;工资不能及时、足额兑现;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有些是采取计件工资制,工人被迫“主动〞增加劳动时间);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权利未能完全落实等等。
(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没跟上,一局部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政策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三)地方保护性歧视仍然存在。输入地的户籍管理仍然是“关卡〞,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外地儿童入学交高费现象严重。
(四)返乡创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及承担风险的能力缺乏。由于他们的资金来源单一,创业初期几乎将全部积蓄都投入了进去,如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往往容易一蹶不振。
四、几点建议
(一)构建依法维护农民进城务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平台。建议在宪法指导下,制定农民进城务工合法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对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的权利与责任等。
(二)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方案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开展。
(三)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那么,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
(四)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人员的政策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效劳机制,使他们在资金、技术等创业的关键性问题方面有地方可询问,有政策可依靠。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