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突发事件
信息管理
思考
关于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的几点思考
突发事件信息管理,是各级政府的一项日常性工作,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根本前提。从我市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实践过程看,有三大关键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打破传统思维,坚持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公开
信息公开,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只有信息公开才能引导社会公众以正确的方法进行预防和避险,减少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减少因不实信息导致的社会恐慌,防止采取错误的预防和避险措施引起损失。
(一)打破传统思维定式。面对突发事件,各级政府的传统思维是: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会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对自身形象造成重创。因此,在突发事件应对进程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封堵信息,期望在悄无声息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方法在闭塞的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为信息技术的不兴旺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对封闭,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扩散的速度和范围比较有限。但是在风险社会和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发事件的涉及范围、危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媒介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络、 等媒体出现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海量信息的获取者。而对巨大的“媒体轰炸〞和“舆论压力〞,突发事件很难依靠封堵信息或者简单的调集大量人力和物力来解决。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活动实际上是与突发事件本身的影响扩散进行赛跑,一旦突发事件传播管理的速度落后于突发事件本身扩散的速度,让其影响扩散开来,那么突发事件将有可能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在突发事件刚刚爆发的时候,往往是人们对信息需求最大的时候,如果这时政府迟迟不发出信息,那么,各种流言就会成为官方新闻的代用品,进入非正式的传播渠道,而当流言先于政府信息进入公众的认知领域之后,那以后再纠正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工作。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体系中,政府占有最多的信息、拥有最高的权威,处于绝对的信息优势地位和权力中心,在行动中也占尽优势,对政策、行动方案都享有掌控权。因此,我们在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环节上,一定要打破传统思维和行为习惯,把握及时性,力争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把有关信息向有关部门或人员通报,提醒其做好准备工作,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二)建立信息首发机制。建立重大事件信息首发机制是贯彻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公开原那么的重要举措。重大突发事件设立发言人,包括党委、政府、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新闻发言人。其职责就是适时、适当地发布事实信息。根本要求就是信息客观真实,发布口径一致,发布渠道权威。一是发布信息要“统一〞。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内容要按程序报批,统一口径发布。二是发布信息要“准确〞。发布的突发事件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发布之前,必须认真细致地核对事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三是发布信息要“及时〞。突发事件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并根据事态开展和处置情况适时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三)及时公开事件信息。根据突发事件演进过程,政府信息公开包括事前公开、事中公开和事后公开,每个阶段公开内容侧重有所不同。一是事前信息公开内容。包括告知公众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的起始时间和延续时间等,及时公布公众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做好的相关准备工作。二是事中信息公开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通过新闻发布会或其它形式全面公开已掌握突发事件的性质、发生和开展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已经和正在采取的应对措施,受影响的群体及行为建议等,让公众了解、监督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行为。对突发事件流传的各种谣言采用权威方式有针对性地予以驳斥。三是事后信息公开内容。包括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相关责任人的调查处理结果,恢复重建的政策规划和执行情况,受灾群众的救济和赔偿等。
二、克服双重困境,坚持突发事件信息适时引导
实践反复证明,政府在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往往面对信息短缺和信息泛滥的双重困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社会公众的认知向着合理、理性化方向开展。
(一)注重收集分析。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容易全面收集到关于突发事件真实而有用的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政府主要会收集到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群众媒介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的信息;二是一般公众通过不同渠道反映的信息;三是舆情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量不仅庞大,而且繁杂,事件管理者需要分清这些信息中哪些对这次事件是真实和关键的,哪些是虚假或者无关紧要的。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出有用可信的信息,以引导媒介、公众正确认识和了解突发事件。
(二)加强沟通引导。消除公众疑虑,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和引导方式,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可按照新闻代宣传模式,通过新闻媒介的造势活动,把政府和部门形象最大可能地让世人知晓;二是可按照公众信息模式,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广阔公众公布真实的信息;三是可按照双向不对等模式,通过政府公关活动,说服接受组织某个观点;四是可按照双向对等模式,把组织和公众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使其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并且根据沟通的结果相互调整各自的行为,通过不断地反响,组织知道公众所思、所需,公众也能理解的愿望和需要,以此化解危机。
(三)敢于担当责任。在突发性事件中,如果政府和部门负有不可推卸、较大的责任,政府部门为了平复民众的情绪,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突发事件发生的真相,并针对政府和部门所犯的错误向民众认错和抱歉。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修正和补偿,以此修复政府形象,赢得民心尊重和支持。
三、解决制度缺陷,坚持突发事件信息有章可循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保障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程序不乱,处置果断,不留后患。
(一)解决好信息报送问题。当前,基层上报突发事件信息存在“报送不及时、该报不报、口径不一致〞三种倾向。究其原因:一是因年度目标考核和平安指标的限制,担忧上级组织和领导批评问责,能隐那么隐;二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程序繁琐,须经多个领导审查,把各种不利因素排除后再报,结果造成延时报送;三是基层党政和部门直报系统各有差异,要求未统一。解决这一
问题,一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已建立的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制度;二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消除思想顾虑,走出认识误区,主动把上报突发事件信息作为本地本部门本系统发现缺乏、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大事来抓,支持应急管理系统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突发事件信息,提供决策信息效劳,不断提高化解公共危机的决策能力。三是坚持把死亡1人以上和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信息,发生在敏感地区的事件信息,或发生在敏感时间如重大庆典、大型活动等期间的事件信息,或敏感群体如学生、外国人等相关的事件信息,以及事件苗头性信息纳入上报范围。
(二)解决好信息办理问题。现阶段,不少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在办理突发事件信息时,显得比较混乱、无序和被动,为领导处突决策的效劳效率低下,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不标准。要消除这一缺陷,必须从六个层面予以明确和标准。一是各级政府总值班室为突发事件信息的接受主体;二是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第一时间告知应急管理专业科室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后,再由总值班室以短信、 或书面形式,向政府值班领导和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值班领导和政府分管领导提出意见后,及时通知基层和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和基层处理;三是一般突发事件信息向党政分管领导报告,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在报告党政分管领导的同时,必须向党政主要领导报告;四是对于部门和基层书面报告的突发事件信息,应急管理部门应贴送审单,提出处理意见后,按程序送领导批示;五是一旦领导有批示,及时电传相关部门和基层执行;六是信息处理时限原那么上不得超过半个小时。
(三)解决好应急值守问题。把收集、核实、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传达领导批示等工作明确为应急值守工作职责。对值守人员加强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提升值守工作效率。建立值班过失档案,对出现的每一次过失进行分析,找准原因并予以改正,防止同一问题屡次出现;对易出现过失的地方做好提示和把关,严防过失出现。同时,严格执行领导应急值守带班制。
(四)解决好信息披露问题。一是实行分级管理,对不同影响程度的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大小明确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二是制定分类措施,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等分类确定发布措施。三是明确纪律,严守新闻发布工作纪律,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严肃处理。四是本卷须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报道突发事件。五是充分重视并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及时消除不正确信息造成的影响,全面发挥新闻媒体的预警和效劳功能。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披露机制。一旦有权威部门的预警信息,播送、电视、日报、移动、电信应该及时响应,及时发布,以引导人民群众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编辑:月影)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