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人才培养模式.docx
下载文档

ID:1190923

大小:21.6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国际化 视野 高校 德育 人才培养 模式
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创新大学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题中之意。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校际交流工程为例,分析总结建立海外党小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以期为促进高校大学生校际交流工程的实践推广和探索国际化视野下的德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德育人才培养模式;校际交流;海外党小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文化多样化开展趋势在不断加强,我国对外交往活动也日益增多。作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潮流,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毋庸置疑也成为高校德育创新模式探索必须直面的当代视野。21世纪初,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开展十分依赖于自身的开放程度,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校开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包含多项具体活动的开展趋势,旨在提供一种融入全球化意识环境中的教育体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2]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包含学生、教师、课程及研究四个维度,其中学生国际交流的程度最为重要,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反映出学校国际化的规模和程度。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工程等方式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新尝试。  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德育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面对国际化给高校德育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高校德育需要在指导思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  1.在指导思想上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3]  越是面临纷繁复杂的情况,越是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国际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场,各自展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而大学生正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重点群体。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在于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武器,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辨是非真伪。这不仅是教育内容的问题,更是价值立场、思维方式和方法战略的问题,必须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  2.在德育目标上着眼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到达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七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4]  3.在德育内容上加强跨文化教育[5]  所谓跨文化教育,是指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教育活动,以引导这些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从而通过教育层面的努力,消解跨文化冲突,建构和谐的跨文化社会,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开展。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跨文化教育指南,系统总结了跨文化教育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准那么框架、具体目标和作用,以及实施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原那么措施。这一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在新世纪跨文化教育将成为热点前沿问题之一,为各国实施跨文化教育制定了参考框架,也为高校德育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  4.在德育途径与方法上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6]  鉴于国际化人才素质的综合性、实践性、前沿性特点,在德育途径和方法上,要打破高校原来的封闭式德育模式,加强对外交流,走合作培养之路。一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与企业(包括国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加强对社会的认识。二是加强与国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等方式,扩大校际交流,探索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扩大文化认同。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外国语类高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学校德语系建立于1950年3月,已有60多年的历史,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202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德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点。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学校德语系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德语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加强和完善根底教学的前提下,不断试用并完善新设的20多门课程(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教学),积极开拓与德语国家地区的校际交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学校德语系校际交流工程  近年来,学校德语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工程,不断探索推进多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工程和联合培养工程,有力推动了德语系国际化建设步伐。目前,学校德语系已同德国的3所高校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帕绍大学建立了4个校际交流工程。其中,包括一个联合人才培养工程,即“中德跨文化日耳曼学硕士研究生双学位课程〞工程。  自2023年起,根据学校与德国哥廷根大学签署的校际交流协议关于互派学生条款规定,两校每年可派遣本校10名本科生到对方大学学习一学年。该互换工程已经成功实施9年,互派学生也由每年10名增加到了每年15名。  学校与德国帕绍大学于2023年4月签署了校际谅解备忘录,就进行学生、教师互换以及联合科研等工程达成初步共识。2023 年9月,双方在肯定了既有合作的根底上,决定拓展新的交换生工程—让德语系本科生在帕绍大学交换一年,全面提高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并学习专业知识。该工程已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