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音乐
活动
培养
孩子
倾听
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刘彦萍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内设备也日趋完善,有录音机、钢琴和丰厚的音乐磁带,而且是班班配备齐全。然而,当我们漫步在校园中,偶然听到了孩子们那毫无动感和美感的歌唱声,看见了孩子们那面无表情的单调又机械的律动神态和对于每天播放的音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场景,再猜测一下此时此景教师的教育反思,到底我们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有多少呢在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开展〞,“尤其要防止只重知识和技能,无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猛然觉得不断总结和提炼教育者有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提高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教育,已迫在眉睫。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无声即不成世界。而“美妙动听〞的乐声与“烦躁刺耳〞的噪声之间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假设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声音〞孩子们真实的答复一定是“不确定。〞就让我们也用同样的问题,自我思考一下,你将也会发现:对声音的感受是如此的奇妙,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都显得格外直接,然而,这也是种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到达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的。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根底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在幼儿园大班,对40名孩子,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感觉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清楚显的:
1 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引导语:“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孩子们保持根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拟宽松的心境,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比照拟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开展的年龄特点,在起初的“听〞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让孩子们屡次反复地欣赏,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师的引导语:“看,故事中的……,他怎么了听,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
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祝你生日快乐.mp3、找朋友.mp3、睡吧小宝贝.mp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肖邦).mp3、玩具兵进行曲(耶赛尔).mp3、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夫).mp3等等,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3 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教师在孩子们听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听的表现和听的效果影响都是十清楚显的。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真正地感受的音乐中的内容。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应该将其单一地“解剖〞。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进孩子,更不能以我们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3.1 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根本方法。
3.2 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性,不用选择性)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3 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的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3.4 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总之,我们力求每次的“听〞都在孩子们自然的环境中进行,通过反复“听〞活动的开展和开放性的指导教学,关注每次“听〞的过程,更多的去欣赏孩子们自我展现的、富有个性的“听〞,强调每次的活动孩子们都能“乐于其中〞,哼唱、模仿、舞蹈、甚至是沉默,只要是快乐的,只要他们体会到的,是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到达了。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多样倾听体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体验参与和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主动注意,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多样倾听体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也锻炼了集体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体验浸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相信在倾听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到达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