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声音
2023
德语
作诗
保尔
诗文
诠释
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保尔.策兰声音诗文之诠释
:保尔·策兰于1959年出版的诗集语言栅栏是诗人语言晦涩与诗文碎裂的开始,显现了诗人痛苦的生存状态和向往死亡的意念,标志着诗人的创作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其中的诗篇声音具有提纲挈领的地位,破解此诗中的隐喻、密码,重建诗文整体关联性,有利于理解诗集里的各种声音。纵然诠释此诗的学者如云,却鲜有以诗人恋母和死亡的恒常主题一以贯之者。诗学的个体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也在声音一诗的理解中得到表达:一方面,诗学文本变异了希腊神话,重构了圣经典故,凝炼了历史经验,从而抵达个人情感的深处;另一方面,儿子对母亲思恋的个体情状,通过神话和宗教的互文关系以及历史维度又超越了思念的个体性,进入到人类思念痛苦之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诗文碎裂性结构的分析,再现完整图像,解读隐秘情感,聆听策兰在德意志语言中发出的帛裂声音。
关键词:声音;语言碎片;爱情;死亡
中图分类号:151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23)01-0001-14
一、导言
保尔·策兰的诗集语言栅栏开篇就是一首长达五十二行的诗文声音,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一个组诗,由星号分开的八个长短不一的局部构成;它的纲领性地位使其具备了领唱和定音的功能。这首诗的形式和地位在策兰诗学创作中绝无仅有,是我们理解语言栅栏整部诗集不可或缺的重要诗文。声音一诗产生的时间跨度与语言栅栏诗集的创作几乎相同,不过写诗的过程并非连续,而是有很大的时间间隔,1956年7月完成第一到第四局部和第七局部,1957年7月完成第五局部,11月初完成第六局部,1958年11月完成增补的第八局部。
不仅由于这首诗文的重要地位,更是因为策兰诗文的晦涩难懂,文本拒绝断章取义的解释方法,因此,只有在诗学诠释学结构分析中才能领悟其义。诠释学家伽达默尔对策兰诗文的解读方式遭到日尔曼学界的诟病与疑心。德国哲学界显然不同意这种指责,同样是哲学家的策兰专家珀格勒为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方式作辩护:伽达默尔对策兰诗文进行“诠释学的反思〞,在“古老而优良的传统意义上〞为“令人无所适从的诗文〞提供“当时性解释〞,“当其他人用从策兰诗文中生拉硬扯出的诗句来效劳这样或那样的文学理论时,伽达默尔就已试图对整首诗文进行一字一句、一行一节的解释,最终理解整个组诗。〞在进一步的细读和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批评伽达默尔解释的出发点以及某些个别局部;但是每个争论都必须是当下的,对策兰作品更为细致的研究是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前提条件,今天的努力也会被超越。争论中也允许说错话,因为与这些处于现代性顶尖诗文的快速相遇,这对以哲学为根底的诠释学而言实属前所未见。〞
在策兰诗文的解释中,似乎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理解上的过失和谬误。伽达默尔也看到了策兰诗文的“锁闭〞特征以及解释困境,“要去释义一首晦涩锁闭的诗,肯定会经常遭遇巨大的为难〞。他依然坚持的是文本自明的诠释学方法,认为解释者没有“必要知道诗人写诗时的思想〞,“对诗的理解仅仅在于诗本身说了些什么——而不是去猜想其作者的意图,或许诗人也没有能力明白地表述出来。作者的视角来自于‘素材’的不变状态,诚然,这种视角对读者阅读完成的诗文有益处,还能够防止错误的理解尝试。不过这仍然是危险的帮助。〞伽达默尔担忧,把私人的和偶遇的母题解释进文本,就会破坏本文的自在结构,因为这些东西“在诗中却并不存在〞。他强调文本的自主性,当“理解还处于不确定和粗略性之中〞,诗还是诗,“只不过以其粗略性和不确定性的方式对我们说话,而不是一个人以经历的或者感受的私人方式向我们表达。〞他宁可保证诗文朦胧的完整性,也不愿意借助诗人给予的私人信息来理解诗文,“一首诗采取拒绝的方式,不提供相当程度的明晰性,在我看来,比一切明晰性更富意义,明确性的东西会把读者淹没在由诗人给出意图的纯粹保障中。〞
这种“纯粹保障〞可能会阻碍诗文结构的自我彰显,而策兰诗文的锁闭特征却又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诗学现象。这也是策兰诗文的解释者所处的两难境地和面临的棘手问题。我们坚持文本自明的诗学诠释学方法,但不拒绝文本之外的知识和信息,这些都应是理解文本的必要前提,在策兰诗文的理解中显得尤为必要。没有文学、圣经、希腊神话、植物学,甚至动物学的知识,也就无法进入策兰的声音一诗。坚持文本自明就是突出诗文的自主性原那么,不是用诗文去解释诗人所想,也不是用文学去注解社会与历史,而是用知识和信息的帮助来彰显隐匿的深层结构,这就需要在文学诠释的实践中防止逾越文本的言说界限,始终将对诗文自在结构的理解置于首要地位。
目前,策兰诗文研究已经从“断章取义〞、“生拉硬扯〞的文本解读进入到对整首诗的细读理解,只有在此根底上得出的结论才具说服力。语言栅栏章句评注(SGK)、无人玫瑰章句评注、策兰诗文之解释的出版,以及一些专著和论文中对整首诗文的评注和解释都说明了学术界的共识。本文试图在适应诗文特征的根底上延续诠释学的传统,对声音一诗的主题、母题、构造以及诗句和诗节进行解读和释义。
二、主题、母题与形式
抒情诗是心灵对内在与外在现象的感应,诗人在这首诗中感应到的就是声音,它(们)有不同的所在、状态、源起和归宿,回荡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声音〞是一个零冠词复数,表示泛指,意为人或者动物(鸟类)发出的具有一定声学特征的声响,用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人的声音是气息冲击喉部声带引起的振动在共鸣腔(如胸腔、咽腔、头腔、鼻腔等)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声学效果,其形式为语言和其他的声响,如叫喊声、哭笑声、叹息声等;“声音〞在声乐上还指声部,即和声中根据歌手或乐器的声音上下而分的各个局部。诗中的“诸种声音并非一直可以识别〞,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渗透、排斥和抵牾,终因那场人性灾难而聚集到文本中。它可以是死者的低语,孤独者的轻吟;也可以是临终者的哀叹,刽子手的笑声,诬陷者的诽谤;抑或是母亲的叮咛,儿子的诗语。
古人云:物动而情生。正是这些多元的声音触动了策兰,才创造出独特的抒情诗篇。各种声音的重叠与组合形成了这首苍凉的哀歌,但策兰却并未告诉我们,这些声音具体的信息形式,诗文语词问的不确定性和极大的跨越性,致使阅读容易迷失方向。古希腊神话传说凯伊克斯和阿基奥娜以隐含不露、点到为止、变异跌宕的陌生化样式贯穿于诗文,其基调使诗文主题结构逐渐显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形象与希腊神话的互文重叠构成诗文首要主题:抒情之我对死亡母亲的念想和爱恋。
爱情与死亡作为双重主导母题在策兰诗中时隐时现,经久不息,就如热恋情人形影不离,融为一体。它们的互动关系彰显策兰诗文的独特风景:爱情因死别而炽烈,死亡因苦恋而苏醒。其他母题如冰鸟、孤独、方舟、蝎草、沉船等形成一个母题群,众星拱月般支撑并丰富爱情与死亡这双重母题,其因此而悠远、迷离、凄丽和绝望。
策兰诗语逐渐散裂破碎是一个过程,声音一诗中已初见端倪,其散裂形状还没有分崩离析,还是以离散的块状呈现:各个板块在诗中散落四处,断章残篇中仍可依稀识别出语篇结构的关联性和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