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doc
下载文档

ID:1182771

大小:29.50KB

页数:1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村教育 现状 发展 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开展对策  .  目录  一、农村根底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根底教育取得的成就  〔二〕农村根底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2、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3、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4、学生辍学现象甚为严重。  5、师资队伍问题突出。  6、教学内容与农村开展需求脱节。  7、德育教育令人担忧。  二、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2、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3、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良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工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推进教育改革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与开展对策  [内容]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开展的根底性条件,也是农村开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农村根底教育是我国根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根底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根底教育管理体制确实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根底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无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 根底教育 现状 对策  有统计说明,我国有农村人口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和政府下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带着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千百年来,落后、贫穷、愚昧一直是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代名词。虽然经历了30余年改革开放的沐浴,使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低,全国绝大局部地区的农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借我们祖先流传了几千年的“牛拉犁式〞耕作模式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开展。一句话,中国农民不摆脱这种古老的耕作模式,使其致富奔小康终将是一句空话。农村的小康哪里?农民的小康在哪里?在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开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不断增强农村开展的后劲。本文在此前提下,就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对策作一探索,与同行共勉。   一、农村根底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根底教育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来,我国的农村根底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开展,一是根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每年国家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几乎是成倍增长;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根底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的开展。  〔二〕农村根底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开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缺乏、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成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1、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脱离了农村实际,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正确方向,没有突出素质教育。〔2〕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办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是学校自己的事,镇政府不必介入,因此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必要检查、督导,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远远缺乏。〔3〕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开展的要求。比方,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诸多问题。  2、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中小学非毕业年级凭调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白猫黑猫,考得高分是好猫〞。据笔者所知,一处农村小集镇,镇上的小学老师早上6:30就赶到学校〔远道的学生5:30就得起床〕,一直忙活到下午6:00才会收起备课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家里赶,一天工作达十多个小时。在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的老师负担更重,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5:30天蒙蒙亮,老师就要早起下班辅导,晚上还要辅导到10: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老师们明知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这样做就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呢?一句话,随大流,这样,尽管自己辛苦点,但总比挨领导批评强。   3、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就这2%而言,绝大局部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就亲眼目睹了一个不到3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几乎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这些必需品都无法提供,有的学校穷得连电灯都不敢开。其次是教学设备的奇缺。在城区中小学校竟相购置多媒体、液晶投影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自制;当城市五、六岁的儿童在网络世界游刃有余的时候,在农村一些十五、六岁的的姑娘、小伙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难于“神舟飞天〞。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4、学生辍学现象甚为严重。  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又有所上升。据报道,广东省一些农村中小学,以往到初三时辍学率一般为10%,2023年已上升到23%左右,个别乡镇高达30%以上,为近10年来少见。从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实际流失辍学率,甚至比统计数字还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地方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经费的压力局部被转嫁到家长身上,家长们还要应付集资办学和分担教师酬劳等费用。许多家庭无力承当这些费用,不得已让孩子辍学。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5、师资队伍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偏低。农村学校有相当一局部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由于经费等各方面原因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时机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有的教书几十年,甚至没有走出校门听过一节公开课,加上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他们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3〕师资数量缺乏。农村教师普遍严重缺编,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师几乎为零。〔4〕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待遇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制度保障。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据统计,该市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400元以下的仅占37.3%,其中只有41%的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6、教学内容与农村开展需求脱节。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偏难;〔2〕缺乏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3〕有的内容已经陈旧,适用化的新内容较少;〔4〕灵活性不强。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一直沿用统编教材,而较少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更新,使用自编教材、乡土教材的那么极少。我国农村根底教育在提高广阔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方面做出了较大奉献,但未能很好地完成培养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劳动后备军这一重要任务。农村中小学一直没能围绕农村经济开展需要办学,缺乏农村特色,并且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由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不上,农村要用的知识学校又没有教,毕业后返乡务农的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许多家长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根底教育与开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7、德育教育令人担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沉着和支持。有例为证:某校初一年级十三岁的学生张某在与同村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一起玩纸牌时发生矛盾,回家后告诉母亲,其母亲竟说:“搞不赢就毒死他。〞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一天,张某果真将拌有毒鼠强的饼干在趁人不备时放入陈某家中,致使陈某兄妹三人当即中毒身亡,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公安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缴、销毁毒鼠强正是由此案引起的。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   二、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根底教育的现状,摆脱农村根底教育的困境,缩短农村根底教育同经济开展的距离,使农村根底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效劳,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机制的教育体制。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根底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效劳。制约农村根底教育可持续开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甚至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陶行知曾说过:“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这些话对当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