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论皮亚杰
发生
认识论
哲学
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哲学性〞
[摘 要] 皮亚杰的工作是从继承和开展康德开始的,理所当然是哲学的开展,或者开展了哲学。然而,皮亚杰的工作是建立在实验观察即其自创的“临床法〞根底之上,这就遭到了当时的哲学界对其工作的“哲学性〞的质疑。特别在他的工作成果“破天荒〞地被“心理学〞奉为至宝之后,关于“发生认识论〞的解读几乎完全心理科学化。皮亚杰的工作究竟是哲学还是心理学?文章从康德在拯救形而上学时提出的“感觉经验〞的认识开始分析,给出的解释是,皮亚杰横跨“哲学〔认识论〕〞和“心理学〞两个层面开展工作,且在两个层面上均有独立完整的意义,即站在哲学立场上,发生认识论指向的是两个范畴说〔以物理范畴和逻辑数学范畴描述的知识发生理论〕;站在心理学立场上,所指的才是儿童开展阶段理论。廓清和解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哲学性〞,将为教育技术学乃至教育学的开展开辟出更有意义的前景。
[关键词] 发生认识论; 儿童开展阶段理论; 物理范畴; 逻辑数学范畴; 感觉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刚要〔1978—〕,男,江苏新沂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根本理论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E-mail:zhanggy@njupt.edu。
一、引 言
“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结果看,它要解答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问题。〞[1]现实是,学界普遍地将发生认识论视为认知心理学下的一个流派,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和更广泛意义的价值发现,相对而言呈“落寞〞状态。以至于发生认识论原理英译本的作者W.梅斯在序言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皮亚杰的工作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心理和教育思想方面虽然有极大的影响,但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影响那么远远不及,这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2]。直至现在,学界对这个问题虽有所回应,但依然远远缺乏。本文的工作即是对此“出乎意料〞的继续追问和回应,拟将皮亚杰置于历史和当代西方哲学的整体背景之中,对他的发生认识论进行系统意义上的学理寻踪,看他究竟從“哲学〞继承了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哲学〞的,以求获得更加逼近真相的认识。我们期待,借此认识,能够拨开笼罩在发生认识论周围的迷雾,让其真实面貌“如其所是〞地显露出来,从而为教育技术学乃至教育学的开展开辟出更有意义的前景。
二、康德的“综合路线〞与形而上学
康德的一生都在进行形而上学的研究,“他所有哲学的主题都是形而上学〞[3],“对于形而上学的更富有理论性的批判〞[4]是其伟大奉献。实际上,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非要将其置于死地,而是要寻求形而上学的新生。在传统哲学那里,由于理性的“僭越〞,形而上学“绕开〞了“感觉经验〞而“预先被设定为理性应当且必然能够认识的实在对象,并且这样的对象成了在现象之先并产生现象的东西〔本体或本质〕〞[3]。康德认为这种“传统形而上学〞存有弊端,即“仅仅在概念之间来回摸索〞[5],从而陷于单纯的“形式〞,成为“理性僭越〞的“幻象〞,需要对其进行“理性批判〞。
其结果是,康德调和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个认识论主要流派之间的冲突①,形成了认识的“综合路线〞。对康德而言,理性能力与感性能力都是重要的,二者对于人类认识的可能性而言,都是不能舍弃的。一方面,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客观经验的根底之上,但是另一方面,认识主体本身也必须具有一套“认识形式〞,这些“认识形式〞是先于经验并且是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之中,认识不过是认识主体通过先天“认识形式〞按照规那么综合统一经验材料的结果。换言之,人类的一切知识必须起源于经验,离开了经验就没有知识,但是如果缺少“认识形式〞对感性杂多的综合统一,就根本不可能形成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康德认为,有两种“认识形式〞与科学知识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一是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其二是知性纯概念即所谓“先验范畴〞。前者在认识的感性阶段中提供知识不可缺少的经验材料,后者在知性阶段中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统一,从而形成知识。实际上,人类只有一种认识能力,那就是知性,而且知性仅在经验范围之内是有效的,绝不能应用于经验范围之外。
基于上述,我们就可以对康德的“综合路线〞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作出概括性的描述了。显然,以某种认识方式超越经验而通达对象一度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最高理想,而康德的认识“综合路线〞那么粉碎了这一梦想,它要为形而上学开辟一条不同的道路。在康德的视界里,要想克服理性的“僭越〞所带来的“虚幻性〞,形而上学必须把以前“丢掉〞的“经验世界〞找回来,把普遍必然的真理“交还〞给基于感官和经验的认识领域,“这时,‘理性’的‘理念’才有权通过‘知性’成为‘经验科学’的一个‘范导性—引导性’的‘科学’,形而上学才能够成为一个没有冲突的‘自洽’的‘推理体系’〞[6]。虽然“认识论只是康德用以拯救形而上学的手段,形而上学才是目的〞[3],但康德不仅为形而上学作出了奉献,也开展了认识论,这是康德的“一体两面〞。一言以蔽之,康德眼中的形而上学,本质上是“基于感觉经验〞的词语逻辑或概念体系,从而区别于“单纯概念〞的、超越“感觉经验〞的“传统形而上学〞。
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与康德的“形而上学〞
〔一〕发生认识论的思想源出:对康德“知性范畴〞的继承与批判
在近代哲学史上,康德的“综合路线〞第一次从主体能动性的角度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主体先验地具有一套“认识形式〞:先天感性形式〔时间和空间〕和先天知性形式〔范畴〕,它们是认识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根底。但是,康德把“认识形式〞看成是“固定的和静止的〞,且无法合理地说明这一结构的科学构成和真实来源。因此,他的“综合路线〞成了一个陷入唯心主义的命题。
皮亚杰极为赞赏康德的范畴思想,认为范畴是必要的,是那个决定“知识何以可能〞的先天条件。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康德的缺乏,康德在其哲学起源之处的这种“预设〞,不是彻底的哲学态度。在这个意义上,皮亚杰超越了康德,认为应该放弃任何预设,“返回〞到“经验〞的领域中去,才能作出正确的答复。他指出,康德的“知性范畴〞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因为它“不过是纯主观先天的一套形式规那么,既不涉及外界事物的过程和规律,也不涉及主体的实际活动〞[1]。皮亚杰恰是在康德的根底上,对康德意义上的范畴进行必要的开展或转换,从而完善了康德式的形而上学的建构。关注皮亚杰的学者多数认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皮亚杰理论的整个体系框架是康德式的或康德主义的〞[1]。正如皮亚杰明确表白的那样,“我把康德的知性范畴拿来重新考察了一番,于是形成了一门学科——发生认识论〞[7]。对此,他的弟子格鲁伯和弗内歇也予以了证实,他们写道,“人们在没有想到康德的情况下不能读懂皮亚杰〞[2]。简而言之,皮亚杰工作的核心,即是对康德没有深究的关于人类何以先天具有“知性范畴〞的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并试图让其走出“形式主义〞。基于自己的心理学背景②,皮亚杰敏锐地意识到,“知性范畴〞不是“僵化的和静止的框架〞,相反,它应该是发生的或生成的。这就是通常所说,认识皮亚杰,必须从康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