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生障碍性贫血讲课.ppt
下载文档

ID:118186

大小:1.87MB

页数:55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再生障碍性贫血 讲课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徐庆锋徐庆锋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五章第五章 高唐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高唐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2.熟悉本病的病因、骨髓特征性病理改变。3.了解再障发病机制。讲授目的和要求 概述 定义 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 分型 重型(SAA)、非重型(NSAA)2023/2/25 4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学 再障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再障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一)药物因素(一)药物因素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二)化学毒物(二)化学毒物 (三)电离辐射(三)电离辐射 (四)病毒感染(四)病毒感染 (五)免疫因素(五)免疫因素 (六)遗传因素(六)遗传因素 (七)其他因素(七)其他因素 2023/2/25 5 药物因素药物因素 药物性再障有两种类型: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较成熟的多能干细胞,因此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再障可以恢复;白消安和亚硝脲类不仅作用于进入增殖周期的干细胞,并且也作用于非增殖周期的干细胞,因此常导致长期骨髓抑制难以恢复。此外,苯妥英钠、吩噻嗪、硫尿嘧啶及氯霉素等也可以引起与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和剂量关系不大,仅个别患者发生造血障碍,多系药物的过敏反应,常导致持续性再障。,常见的有氯(合)霉素、有机砷、阿的平、三甲双酮、保泰松、金制剂、氨基比林、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砜霉素、卡比马唑(甲亢平)、甲巯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药物性再障最常见是由氯霉素引起的。氯霉素可发生上述二种类型的药物性再障,氯(合)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一个硝基苯环,其骨髓毒性作用与亚硝基-氯霉素有关,它可抑制骨髓细胞内线粒体DNA聚合酶,导致DNA及蛋白质合成减少,也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幼红细胞浆内可出现空泡及铁粒幼细胞增多。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药物停用,血象即恢复。氯霉素也可引起和剂量关系不大的过敏反应,引起骨髓抑制多发生于服用氯霉素后数周或数月,也可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自身免疫直接抑制造血干细胞或直接损伤干细胞的染色体所致。这类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药物停用。凡干细胞有遗传性缺陷者,对氯霉素的敏感性增加。2023/2/25 6 化学毒物 苯及其衍化物和再障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肯定,苯进入人体易固定于富含脂肪的组织,慢性苯中毒时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谢产物所致,后者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并能损害染色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由于不注意劳动保护,苯中毒致再障发病率有所上升。苯中毒再障可呈慢性型,也可呈急性严重型,以后者居多。2023/2/25 7 电离辐射 线、线或中子可穿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障。有报道称全身放射12.5Gy剂量可造成骨髓增生不良,4.5Gy半数受照者死亡,10Gy全部死亡。2023/2/25 8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称为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相关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不到生率不到10,占再障患者的,占再障患者的32。引起再障的。引起再障的肝炎类型至今尚未肯定,约肝炎类型至今尚未肯定,约80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可能为丙型肝炎,其余由乙型肝炎引起。肝炎相起,可能为丙型肝炎,其余由乙型肝炎引起。肝炎相关性再障临床上有两种类型:急性型居多数,起病急,关性再障临床上有两种类型:急性型居多数,起病急,肝炎和再障发病间期平均肝炎和再障发病间期平均10周左右,肝炎已处于恢复周左右,肝炎已处于恢复期,但再障病情重,生存期短,发病年龄轻,大多系期,但再障病情重,生存期短,发病年龄轻,大多系在非甲非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慢性型属少数,大多在非甲非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慢性型属少数,大多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病情轻,肝炎和再障发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病情轻,肝炎和再障发病间期长,生存期也长。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肝炎病间期长,生存期也长。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致染色体畸病毒对造血干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致染色体畸变,并可通过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尚变,并可通过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尚可破坏骨髓微循环。可破坏骨髓微循环。2023/2/25 9 免疫因素 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2023/2/25 10 遗传因素 Fanconi 贫血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贫血多发现在510岁,多数病例伴有先天性畸形,特别是骨骼系统,如拇指短小或缺如、多指、桡骨缩短、体格矮小、小头、眼裂小、斜视、耳聋、肾畸形及心血管畸形等,皮肤色素沉着也很常见。本病HBF常增高,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DNA修复机制有缺陷,因此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10患儿双亲有近亲婚配史。2023/2/25 11 其他因素 罕有病例报告,再障在妊娠期发病,分娩或人工流产后缓解,第二次妊娠时再发,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巧合。此外,再障尚可继发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甲状腺或前(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等。PNH和再障关系相当密切 流行病学 欧美:4.7-13.7/10万人口 日本:14.7-24.0/10万人口 中国:7.4/10万人口 老年人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异 发病机制 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缺陷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缺陷 (种子)种子)包括量和质的异常。包括量和质的异常。CD34+CD34+其其CD34+CD34+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长期培养启动能力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长期培养启动能力的“类原始细胞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造血干(祖)明显减少,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对造血生长因子,对造血生长因子(HGFSHGFS)反应差反应差 。发病机制 造血微环境缺陷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土壤)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化,静脉窦壁水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骨髓基质细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差,分泌的造血调控因胞体外培养生长差,分泌的造血调控因子与正常人不同,基质细胞受损的子与正常人不同,基质细胞受损的AAAA做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易成功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易成功 发病机制 免疫异常(虫子)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多,T细胞亚群失衡,T辅助细胞I型、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TCR+T细胞比例增多,T细胞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IL-2、IFN-TNF)明显增多,骨髓细胞凋亡亢进,多数患者用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多数认为AA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祖细胞量的改变是异常免疫损伤所致。分型 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 1.贫血贫血。2.出血出血 3.感染感染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2.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实验室检查 血象 SAA:重度全血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RC0.01,15109/L,WBC2109/L,N:0.5109/L,L,PLT20109/L。NSAA:全血细胞 骨髓象 多部位增生重度减低,粒、红、巨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小粒无造血细胞,呈空虚状,可见较多脂肪滴 骨髓活检 造血组织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图片1、图片2 再障血象(低倍镜)全血细胞减少,L 再障骨髓象(低倍镜)骨髓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如网、浆、肥大细胞等 再障骨髓象(油镜)以淋巴、组织嗜碱等非造血细胞增生为主 骨髓活检(低倍镜)造血组织明显减少 骨髓活检(高倍镜)以脂肪细胞为主 正常骨髓组织 发病机制检查 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减少 Th1:Th2型细胞比值增高 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TCR+T细胞比例增高 血清IL-2、IFN-、TNF水平增高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 骨髓铁染色示贮存铁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溶血检查阴性 其他检查 主要用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骨髓核素扫描:选用不同放射性核素,可直接或间接判断骨髓的整体造血功能;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细胞集落明显减少或缺如;其他: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液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 诊断 AA诊断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R.C0.01,L 一般无肝、脾肿大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小粒空虚(活检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增多)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AA分型诊断标准 SAA(A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出血。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二项:R.C15109/L;N0.5109/L;PLT20109/L。NSAA(CAA)指达不到SAA型诊断标准的AA 举例:一例SAA患者血常规结果 WBC 1.30109L N 0.36109/L HGB 58g/L PLT 15109L 鉴别诊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Fanconi贫血(FA)又称先天性AA 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如Evans综合征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急性白血病(AL)恶性组织细胞病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PNH 1、相同点:、相同点:全血细胞全血细胞 可呈骨髓增生低下可呈骨髓增生低下 可无血红蛋白尿的发作可无血红蛋白尿的发作 2、不同点:、不同点:典型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史典型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史 溶血试验阳性:溶血试验阳性:ham(酸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cof(蛇(蛇 毒因子溶血试验)、毒因子溶血试验)、mclst(微量补体(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溶血敏感试验)外周血或骨髓可发现外周血或骨髓可发现CD55、CD59的细胞的细胞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MDS-RA 1、相同点、相同点:全血细胞全血细胞 网织红可网织红可 2、不同点、不同点:病态造血病态造血 幼幼RBC糖原染色(糖原染色(+)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FA(Fanconi anemia)又名先天性又名先天性AA,是遗传性干细胞异常性疾病,是遗传性干细胞异常性疾病 1、相同点:、相同点:可全血细胞减少可全血细胞减少 2、不同点:、不同点:伴发育异常;皮肤色素沉着伴发育异常;皮肤色素沉着,骨骼畸形骨骼畸形,器官发育不全。器官发育不全。可发现可发现FanconiFanconi基因基因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 包含包含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和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