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生态学
视域
大学
共青团
思想
引领
探析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探析
摘 要:文章简要概述了教育生态学和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生态内涵,从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所面临的社会、家庭、学校、虚拟这四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解析,并从教育主体、客体、介质和环境四个方面对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生态系统构建进行探索。
关键词:共青团;思想引领;教育生态学;探析
一、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教育生态内涵
〔一〕从无到有:教育生态学概念
上世纪中期,美国劳伦斯教授首倡教育生态学。他强调生态联系性,认为教育结构类比生态结构,在教育各要素和因子互相联系中形成系统,可以运用生态学中的根本原理,以普遍联系来揭示教育规律,解释教育现象,预示教育开展方向。而国内教育生态学探索开始较晚,已经出版的专著主要是偏向于根底教育研究。局部学者还融合社会科学等进行教育生态学研究,也为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根底进行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从虚到实:思想引领生态概念
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立足于高校依托于教育,由具有共青团属性的师生作为教育主体来实施,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众多教育生态因素和现象,构成了教育生态系统。在生态分析看来,该生态系统各因素间具有普遍联系同时产生整体综合效应。同时该生态系统又随时与教育生态系统中其他因素或子系统,不断产生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不仅追求着本系统运作的优化状态,更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平衡。〞
从前述的教育生态学概念出发,能够拓展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意义。一方面,大学共青团是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是其中的一条支流,主要担负着高等学校青年师生思想引领的内容,社会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环境也会对大学共青团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大学共青团身处高校,也是高等教育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局部,所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更将直接影响它的平衡;另外,大学共青团本身也自成生态系统,内部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如方法、机制、人员等也会对其本身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作用。但是,这个系统也会有着各种生态类危机,比方外部环境的恶化,机制的欠缺,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都会造成生态系统不平衡和运行不稳定,影响到思想引领的效果与质量。
二、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生态环境
〔一〕传承与引入:家庭生态环境
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已是成人,且其进入大学后根本剥离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其影响力不大,然而,从思想引领生态运行过程看,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存在着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首先,高校青年学子在价值观形成、确立,社会认知、知识储藏等方面的积累符合教育开展规律即其整体素养的养成长期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是起到一个强化、引导和宏观影响的作用。思想引领正面效果的形成,缺不了家庭教育的延续;其次,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还不能脱离家庭教育这个生态环境独立存在,毕竟大学生在思想意识、社会意识、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等还广泛受到父母、亲人、家庭的深度影响。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只有与家庭生态相结合起来,形成强劲合力,才会真正将现在社会上的诸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负能量〞过滤掉。
〔二〕包容与融汇:社会生态环境
当前,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身处于社会蓬勃开展的大方向之中,处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生态环境中,这种外围的生态潮涌促使思想引领需要紧随时代步伐,要在自身生态系统平衡中认识到社会生态各因子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也要考虑社会生态元素。在新时代中,我们有荣耀也有隐忧,虽然我们正大踏步进入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也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阶段。社会环境开展兴盛的同时,也受到各种来自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现实的冲击与碰撞。思想引领既要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流价值,也要积极抵御社会生态负面因素,从而保证大学共青团系统运行的正常、有序。
〔三〕内在与聚合:学校生态环境
由师生、学习生活的校内外环境组成的学校生态系统是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从大学共青团所处该系统的生态环境来看,主要包括软硬两个方面。软环境方面,主要表达在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厚重传承的校史文化,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课堂气氛等等。硬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校园景观、实训环境、雕塑雕像,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宣传展示等等。这些软硬环境影响着青年的审美情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昂扬向上的价值观。思想引领的校园生态环境也身处“大思政〞格局之中,学生在校园内经历的方方面面都會影响到思想引领的生态系统稳定。
〔四〕延伸与潜移:虚拟生态环境
在教育生态学规律中,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以及信息等,即有明显的迁移也有暗在的潜移,两种状况也使得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面临的虚拟生态环境更加复杂。
时代展的今天,网络新媒体已经十分普及,广阔青年以网络认知世界、接受思想,也以网络参与社会交流,网络传播的正能量影响着青年思想的品质风格,传播的负能量同样会让青年学子产生“共鸣〞。很多时候还有“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更是让青年思想产生“混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任重道远,要高度重视网络虚拟生态环境,只有紧握网络脉搏,不断创新,用“网络语言〞讲述青年易于接受的“青年故事〞才能够贴近青年生活,走进青年内心,到达思想引领效果,让思想引领发挥出最大实效。
三、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生态系统的构建
〔一〕依据社会可控性,提升主体能动
教育的生态系统拥有社会可控性,这要求大学共青团生态系统的优化要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思想引领质量,掌握“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稳生〞的教育生态规律,同时借用规律,促成有利条件,通过协调、控制实现系统内外各因子的合理化、最优化整合。
第一,建立建全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生态的领导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各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科学有效管理,引导形成思想引领生态平衡良好的总体格局。第二,合理选拔配备配足配强思想引领队伍,促使全员参与。融入青年学子群体之中,典范引领,言传身教。在大学共青团改革的根底上,既要努力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也应强化对学生骨干的选拔培养。第三,提高思想引领的力度和广度,整合党团组织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他们与青年学子接触最多、了解最透的生态优势,从入校起就挑起思想引领的担子。
〔二〕依据协同进化性,关注客体培养
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协同进化性,这要求大学共青团生态系统也应遵循该原那么,树立起以青年学子为中心的理念,积极调动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系统间的协调。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理念,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必须转变过去权威或者灌输形象,以被引领者的观点作为思想引领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将青年学子看作为整个思想引领生态系统中最大、最活泼、最个性的变量,采用符合青年学子思想实际,又能被其广泛接受的思想引领生态行为。
其次,应该尊重青年学子的选择性、独立性。从生硬难懂的理论强灌转变为“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取向和道德标准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拟和鉴别的根底上,结合个人道德现状,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的道德取向及遵从或拒斥的道德标准〞。
第三,尊重青年学子的差异性。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本科生和高职生有异。每个青年学生不管是个人水平还是社会认知,知识能力还是教育经历,不管是思维模式还是生活态度等等,各有差异、各不相同。大学共青团系统中也有众多生态因子的微观差异,应充分结合实际,针对各层次青年学子实施一体化分层分类、有异的教育方式,以实现思想引领生态链的上下互动。
〔三〕依据生态链法那么,改善介质功能
大学共青团生态系统要遵循生态链法那么来优化,因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的不同,该系统的生态链既有以能量流的摄取传递为根底,也有智商与情商的富集与会聚。在思想引领过程中要构建并运用合理的载体,不断完善介质的生态功能。长期以来,在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实施过程中,因为收到评价教育效果的体系制约,思想引领的生态介质与青年学子的“零距离〞对接及有效运用还未得到足够重视,较多采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生态介质,造成一方面引领者“满头大汗〞,被引领者“视而不见〞的为难局面。
第一,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深入组织和施行,让思想引领融入到各级各类活动,丰富了思想引领内涵,也能拓展效果,努力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思想引领的品牌载体,以此畅通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生态渠道,形成思想引领综合力。
第二,创新思想引领的网络载体。充分聚合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资源,利用微信平台、微博和贴吧、公共空间等网络媒体开展思想引领活动,构建全面青年网络思想引领平台;增强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附着力和覆盖面;建设分层次青年网络文明团队;构建多级青年网络效劳体系。同时,也应继续发挥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想引领功能。
第三,要科学规划与系统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做好引领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是注重思政教材的编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的生动实践引领高校青年学子感受理论的力量,发挥其作为思想引领的主渠道作用,在尊重广阔师生意见的根底上,从青年学子的理论认知现实出发,紧贴实际,稳固教材的时效性、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
〔四〕依据动态平衡性,完善环境配套
教育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即动态平衡性,要求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在实施中,应注意保持其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用处于动态平衡。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环境配套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处于上层位置,其影响具有同时潜移默化的特点。
首先,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管理部门与实施者要自觉内化教育生态观念,形成符合规律而又新颖的观念意识,并以此为先导,确立高校、科学、标准、有序的生态引领方法与形式,并在实际过程中坚决执行;其次,做好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保障。保证人财物的足额配备,为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青年学子保障充足的开展空间,以坚實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来促使思想引领的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第三,将新型道德标准和多元价值观整合到高校,将理论创新思想、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引入到高校,特别是既符合国家倡导又能够表达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求的相关理念,以此到达与青年学子的思想共鸣。
四、结语
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大学共青团工作,尤其在针对共青团主要职能——思想引领方面的融入与实践,是大学共青团开展的时代要求。把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深化和细化交叉学科的研究可以逐渐发现并处理思想引领在实践中所遇的问题与困难。然而,要构建大学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生态体系并充分运用,还需要不断努力与探索、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2] 李守可,韩冬梅.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2〕:99-103.
[3] 王春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23.
[4]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3〕:10-18.
作者简介:袁道福〔1982.09- 〕,男,安徽肥西人,本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讲师,汉族,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