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内涵构成与建设路径生态文明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展望.docx
下载文档

ID:1180115

大小:21.67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内 构成 建设 路径 生态 文明 研究 发展 脉络 展望
内涵、构成与建设路径:生态文明研究的开展脉络与展望   摘 要 国内生态文明研究主要有关注生态文明本身和运用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相关领域研究两种路径。从生态文明本身出发,学界对生态文明的内涵、构成和建设路径等进行了多维探讨。三十年来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了丰富进展,仍需在多方面进一步深化,如增强研究的针对性,提升研究的精确性,加强对生态文明学的元研究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科学 可持续开展  作者简介:吴淑娴、姜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3)03-171-02  生态危机的出现及其解决,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理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的生态文明研究呈现了从无到有、从稳步增长到长足进步的开展态势。自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的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后,2023年生态文明研究明显出现跃升并到达历史最顶峰。2023年以来虽有所回落,但学界仍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并在2023年有所上升。赵东海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情况将2022年也作为生态文明研究的时间界线,指出2022年是两个世纪的分水岭,生态文明研究立足于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酷的社会现实。 从学科维度看,生态文明研究横跨政治、经济、法制、环境等领域中的40个学科类别,其中研究最集中的属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开展、农业经济等。  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有两种路径,一是从生态文明本身出发,宏观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指标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的功能、意义、路径等等。二是关注生态文明理念在多领域的运用,微观聚焦。如从生态文明角度看体制机制改革,阐释如何使体制机制改革更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等等。本文选取了从生态文明本身出发最根底的三方面内容——内涵、构成和如何建设,对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1985年2月18日,光明日报的国外研究动态栏目对刊发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学报·科学社会主义1984年第2期上的在成熟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个人生态文明的途径做出了简略介绍。这是生态文明概念在国内首次出现。而国内最早对生态文明概念做出界定的是生态学家叶谦吉,他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讨论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得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既改造自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 国内学者由此开始关注生态文明的研究,并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对生态文明内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是学者们对生态文明的直接调节对象,即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命题存在着两种争论。一种认为生态文明的主题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如沈孝辉认为,生态文明,即是处理好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高长江从开展哲学的意义上指出,生态文明是指人与物的和生共荣、人与自然协调开展。 谢光前、王杏玲将自然区分为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并在此根底上对生态文明进行了狭义和广义概括。 另一种认为生态文明的主题还兼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如姬振海认为,通常意义上为人理解并使用的是生态文明初级形态的定义,即在工业文明成果的根底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高级形态的生态文明那么是基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包含了积极优化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这种分歧事实上内含了对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的价值判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要直面生态危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系统的文明;更要上升到社会形态建构意义,对如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  二是基于对文明内涵的解读不同而形成了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不同界定。李绍东认为应侧重于文明观和与之相应的文明行为,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及实践引入精神文明建设。 王治河认为,生态文明是新形态的人类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拨和超越。 储大建指出应注重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内涵的不同,在我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家,生态文明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灌注生态导向。 关于文明内涵的不同解读表达了生态文明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开展的理想愿景,又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  总而言之,学界对生态文明内涵问题存在诸多的理解,但受到广泛赞同且引用较多的是潘岳的提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开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开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这种提法既指出了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主题,又特别点出了在文化伦理上的侧重。  二、生态文明的构成  生态文明的构成是关于生态文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界存在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文明的构成进行的划分。姬振海等认为生态文明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意识文明,即生态文明观的树立。第二个层次是行为文明,应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通过行为上的文明解决人类不可持续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第三个层次是制度文明,如成立相关机构,制定法律政策,进而采取相关措施等。第四个层次是产业文明,包括以生态理念导向各大传统产业的开展。  申曙光对生态文明的构成进行了生态文明的哲学根底、生态与科学根底、能源根底的划分。生态文明以“人是自然的一员〞为哲学起点,要求形成同时考量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生态文明要求科技的生态标准化,即按照生态原那么标准科技的研究、开展、管理与应用;生态能源的利用是生态文明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开展的根底。  李绍东那么从纯真的生态道德观、崇高的生态理想、科学的生态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行为等四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的内容。其中,生态道德观包括西方的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与自然和解〞的观念、中国古代朴素生态道德观和目前国际社会表达生态文明观的法规、协议等。生态理想被理解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内容之一。生态文化更多的指生态化的文化内容的宣传教育。生态行为,是指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自然规律的行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