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明代
忠顺
官军
命运
变迁
论明代忠顺营官军的命运变迁
摘 要:忠顺军的前身是由入仕明朝的蒙古、女真和回回等少数民族组成的达官军。明廷把他们安置在卫所里,给以较为优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因民族成分特殊,达官军单独编组,除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外,并不参与日常戍守、承当杂差,显得很“另类〞。嘉靖中后期,由于明蒙关系的变化,达官军开始参与京畿地区的日常防守,并于隆庆二年改称为“忠顺军〞,与内地汉族各军兵种一起入戍京畿、修守长城等,其职责与汉族官军趋同。明清易代后,这批少数民族最终完成了从另类到普通身份的转化,其社会地位与内地汉民族没有区别。
关键词:明代;忠顺营;达官军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3)06—0183—07
在明代中后期的京畿地区,活泼着一支由明中央统一指挥、全部由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力量——忠顺军,官军的民族成份包括蒙古、女真和回回等。忠顺军的前身是蒙元归附明朝的“达官军〞。他们继续和发扬了北方草原民族好骑善射的传统,在保护京师、平息战乱和稳定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身份特殊,这批少数民族军兵在有明二百余年里,经历了达官军时期和忠顺军时期,并最终完成了从另类到普通身份的命运转变。对忠顺营官军这一支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少数民族群体,笔者至今没有发现海内外学者有专门的研究①。在此,笔者就所见有限的材料,对忠顺军建立的背景、忠顺军的组织管理和职掌及其演变等根本史实略加考订,以揭示他们命运变迁的历程及启示意义。不当之处,敬祈望方家示正。
一、达官军:忠顺营的前身
“忠顺营〞之名始自隆庆二年(1568),时任巡抚保定都御史的温如璋奏请:“降夷隶定州、保定、河间等卫者,已经授职给赏,而姓名犹仍达官之旧,非便,请改为忠顺官军〞,得以批准。②据此可知,“忠顺官军〞指原居住在定州、保定和河间等卫所的“降夷〞,原称“达官〞,改称“忠顺〞的原因是“已经授职给赏〞,假设仍以“达官〞旧名相称,实属不便!外表上看,“达官军〞改名为“忠顺官军〞只是一次少数民族官军名称的变换,问题是“达官军〞之名在明朝使用200年后,又为何要变更呢
在明人眼里,“达官军〞是对蒙古、女真、回回,甚至曾降服元朝汉人的统称。③从现存的明代“武职选簿〞看,保定左卫、中卫和前卫中不少达官在永乐中后期至宣德时已在此屯住。如保定左卫的柴拱卜颜帖木儿为该军户二辈袭职人,他世袭的时间在宣德四年(1429)八月;④左卫同为二辈的安失利罕袭职时间是永乐十一年(1413)七月,始祖卜答,原系灵州千户所,至二辈始安插到保定前卫;⑤左卫的典歹失袭职时间在永乐十九年十月,他的伯父里察儿,原系凉州卫副千户,后调高山卫,到他本人时再迁保定左卫。⑥左卫的安台不花原是宁夏卫左所百户,永乐十一年七月袭职时已迁居至保定左卫右所。⑦正统时,保定等地已成为达官聚居区。保定五卫治所均在保定城内,“保定左卫,在都司治西,永乐中建。又有中、前、后及右卫,俱治于府城内〞⑧。千、百户以下的达官及其所属旗军那么散处在真、保、河间等府州县地方,有独立的管理组织,“各置立田产庐舍,居处有年〞⑨。
内地达官军除进行屯种或养马外,还作为本地卫所正军的一局部,参与各地重要军事行动。如景泰年间,协助镇压广东黄萧养起义⑩。成化元年(1465)正月,征伐大藤峡,保定左卫五所的达官军均有参与。保定中所的副千户、山后人带俸达官王禹,祖上曾在凉州卫和高山卫任职,他本人随总兵官、都督同知赵辅和左佥都御史韩雍等人,“征剿两广蛮贼〞,立下战功,当年十一月论功行赏,王禹由副千户升正千户。(11)其他升职者甚众。成化末年,保定达官参加抵御“北虏〞,在威宁海子大捷中数人立有战功,像前卫指挥使王文晋升到都指挥同知(12),前卫中所副千户王昇在此役获功升正千户(13);在“柴荣〞条下有:“成化十六年,威宁海子等处,杀贼一人,自斩首一颗。官校旗人等一百四十一员,保定前卫升一级,署试百户,升实授试百户二员,内一员昔昔耳兔〞,昔昔耳兔,即柴荣二世祖。(14)达官军还参加了正德八年平定江西的变乱。保定、定州和河间等卫达官、舍余千余人,由参将桂勇和都指挥冯安统领,前去征讨,并很快结束了战事。(15)此役,保定左卫中所指挥佥事王祥“斩首三颗,升指挥同知〞(16)。此外,保定等地的达官军还经常、短期到京听调。如“土木之变〞发生后,景帝和于谦调取大量包括达官军在内的军兵到京师,京师平安后,达官军返回原卫所“掺练、屯种,听候调用〞(17)。不过,达官军的征调均属应急性质。无论正军,还是舍余,只在紧急之时才参与战守,战事平息后,便返回驻地。换言之,他们既不承当固定的日常防守,更不承当工作修造等差役性质的杂务,这与汉族官军有明显区别。
达官军不参与日常轮戍是明朝定制。成化年间,在宦官汪直权力张烈之时,他曾强行征调保定等五卫达官军550人到北京参与京操,这些达官军“颇致嗟怨〞,宪宗只好听从兵部的建议,下诏:“罢京操达官,令复原卫〞,理由就是“达官无轮班京操之例〞!(18)嘉靖前期,明廷对达官军不参与日常戍守的态度依然非常明确,“以需调用〞的道理也讲得非常充分:即达官军与汉族旗军不同,不要轻意动用他们,要予以善待,不要随便打搅:“保定各卫达官舍目,虽服王化,夷性尚存。宜令巡抚督率所司加意抚恤,不必拘民常操,而于霜降开操之日,试其武艺,量加犒赏,即有小警,不得辄调〞,这样做的目的有二:“既以消其携二之念,而又蓄其敌忾之勇。〞(19)
与达官军相反,保定、定州、河间等地的汉族旗军却要参与日常性轮流戍守。他们或者参与京操,或者参与到宣、大边地的戍守。由于长期工作役使,疏于操练,战斗力已大为下降。(20)不让达官军参与承平之时的戍守和杂役,显然有保存其“敌忾之勇〞的考虑。
二、忠顺营:建制及其职掌
达官军职能的转变始自嘉靖中后期,由于北边防御形势日趋紧张,北京城的军事防御由京师防御转向京畿(蓟镇)防守,达官军舍余开始固定、周期性地参与到京畿地区的防御、戍守和修筑活动,并最终从达官军转化为“忠顺军〞,这也标志着这批少数民族军人与汉族旗军的进一步趋同。
1.忠顺营建立背景
嘉靖中期,俺达汗部势力大增,北边和京师的防御形势骤紧。早在嘉靖初年,以吉囊为首的蒙古右翼部时常南下进入明西北诸边,嘉靖十一年(1532),吉囊正式向明廷提出开互市,被严辞拒绝。嘉靖二十年,俺答汗屡次派遣使臣请求通贡,均遭拒绝。俺答汗遂采取以武力迫使明廷接受通贡的策略,一面频频发兵边关,一面锲而不舍地请求开放边市。明廷在坚决拒绝的同时,对边镇和京师加紧防守,双方关系剑拔弩张。(21)
嘉靖十五年,大同防御吃紧,达官军和其他汉族旗军、民兵一同被派到偏关防守:“大同频遭虏患,兵弱食少,虑不能支;兼以虏计,诡秘声东击西,难以应援……阅精兵一万二千赴大同,保定兵六千,达官五百,赴偏关。〞(22)达官军踏上了漫长的防御之路。
嘉靖二十年,京畿防御形势紧张,除调取达官正军外,兵部还提议召募舍余参与防御,“保定、河间、定州达官舍余,素称骁健,今达官已调井陉等处防守,其舍余、余丁俱骑射精熟可用。宜遣京堂官一员,同抚按官募其精锐者万余,人给以军资,内以五十人兼营兵助守井陉,以五千人付一才将,统赴临清,设伏防御〞(23)。达官军舍余也普遍参与日常防御。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爆发后,达官军参与边地的日常防御趋于固定。当年,应咸宁侯仇鸾之请,世宗诏令保定等处达官军入卫蓟镇,“诏复选辽东、固原、保定汉达官军入卫。辽东三千人,以宣府副总兵刘大章领之;固原三千人,以原任延绥总兵具瑛领之;保定六千人,以原任宣府参将刘环、游击曹镇领之〞(24)。保定的6000名入卫军兵中,有达官军3000名,他们就是忠顺军的前身。
达官军参与到京畿地区的防御,与明中央北京城军事防御战略转变的总体思路相一致,即从以北京城为中心的防御,转换到以蓟镇为中心的京畿地区防御。这一转变,涉及到一系列改革,如北边原京操班军的大量撤回本地,边镇军兵抽调轮戍蓟镇,以及达官军作为入卫兵的一局部参与京畿的日常防御等。隆庆二年,已经到蓟镇戍守十余年的达官军正式更名为忠顺军,可谓实至名归。
2.忠顺营建制
如前述,“忠顺营〞之名始于隆庆二年八月。从明实录、大明会典和相关方志看,忠顺营建立的时间当无异议。(25)明廷何以会把达官军的名称改为“忠顺官军〞、组建的营伍称为“忠顺营〞呢笔者认为,达官军是由蒙古、回回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组成的,明朝对少数民族统治的最大目标就是忠诚、归顺,即“忠顺〞。在西北地区的哈密,自永乐二年始,其首领即被封为“忠顺王〞,至四年三月,设哈密卫,以忠顺王部下头目为卫指挥、千百户等职,纳入明朝管理。万历年间,鞑靼部三娘子,“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明廷诏封她为“忠顺夫人〞。(26)以“忠顺〞命名达官军,既是对他们长期征战戍守的褒奖,也是对他们的期望与劝勉。
温如璋在奏疏中提到,忠顺营官军的来源除定州卫、河间卫和保定诸卫外,还包括真定卫。不过,到隆庆四年,在蓟镇参与防守的真定、河间二卫的忠顺官军奉命撤回本地防守,“罢真定、河间等卫忠顺官军之戍居庸者,以蓟镇新募奇兵一千五百人代之。先是,总督谭纶委都指挥杨文、指挥孟杰募兵得三千人,即蓟镇练之,至是练成。纶因请分为二枝,一以代忠顺军,一以代入卫陕西兵,升文为游击将军领之,而以杰代文为都指挥领山东班军,报可〞(27)。所以,我们在隆庆四年以后的文献中就只能看到二枝忠顺军,即保定、定州二营。(28)二枝忠顺军分别命名为“保定忠顺营〞和“定州忠顺营〞,他们均属于“真保镇〞所辖的“主兵〞。同时,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到蓟州镇和昌平镇参与日常性入卫戍守,所以,也是蓟、昌二镇的“客兵〞。
忠顺营的建置情况大致如下。保定忠顺营,设都司一员,领中军一员,千把总5员,额兵1500名。(29)根据官军人员,保定忠顺营配备的军器有盔甲1500副,兵器47228件,火器40142件和马骡462头匹;(30)定州忠顺营,设都司一员,领中军一员,千把总4员,额兵1500名,配有马595匹,在入卫蓟镇时另配有马100匹。(31)定州忠顺营未见有兵器、火器等配备。忠顺军分正军和舍余,正军有定额,二忠顺营大体保持在1500人左右,从各个卫所抽调。舍余名额不定,根据防御、征战或修筑等任务的轻重缓急,临时征用或召募。(32)以上装备当然只是大概的数字,不排除某一时期略有增减,但直到万历中后期,上述配备没有太大的变化。
忠顺营的管理体制与达官军有所不同。明朝的军事管理有两大系统,一是承平之时、负责官军日常管理的都司卫所系统。另一管理体制是营伍(营兵)制,带有明显的战戍性质。营伍制下的武官大多由都司卫所世官选派,但属因事而设,随其事务而行止。(33)忠顺营的管理体制属营兵制,其直接的最高管领官是都司,其下设中军、千总和把总等,这些官员全部由卫所的原班世袭达官充任。忠顺营的士兵皆为原世袭的达军子弟。忠顺营建立之前,每卫遴选一名达官任都指挥,总领日常管理和抽调征戍事务;忠顺营建立后,最高管理官是都司。
无论是达官都指挥,还是忠顺营都司,均从达官中选出,报请兵部批准。在保定,嘉靖二十一年时,直隶巡按御史桂荣说:“照得保定达官自先年归顺以来,设有达官都指挥一员,钦降敕谕一道,令其统属管领,如或本官升迁被劾事故,就于达官指挥内另推选一员更代。查得原任管领达官军舍都指挥佥事安淮管事年久,统驭无方,恣肆科取,军士不服,缘事未结,一向久无统领之官。嘉靖二十年八月以后,因虏犯山西,声息紧急,该巡抚保定等府右副都御史刘隅调取保定达官防御征进,见得缺官,率领审据,众达官军众口举保,保定左卫达官指挥使柴芝老成历练,累经战阵,遂暂行管领官军,赴山西征进回还〞,不久,恰巧安淮病故,保定左等五卫达官军舍马昇等连名告,题请由安淮继任都指挥官。桂荣建议,把柴芝和另一位“谋通亦著〞达官指挥同知刘淮一并报上,请兵部考察后,“量升职衔,将原奉先年不坐名勅谕一道,行令交代到任管事,庶统驭有人,军士有赖,而缓急不误矣〞(34)!在此,我们不能发现,保定达官军在嘉靖二十年临时征调山西时,负责统领的最高武官是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