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1179257

大小:27.65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现代农业 建设 实施 意见
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一、背景与意义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根底,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形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中央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根底〞做出了具体部署,为我们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确立了目标,对我市实现“争五冲百〞目标,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位优势。x市是辽东重镇,是通经丹东、朝鲜的咽喉之地,公路、铁路、空运、海运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具备开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根底。 2、突出的产业优势。草莓、西甜瓜、中药材、食用菌、树莓、短梗五加、烟草、生猪、绒山羊等都是我市的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而且局部产业在丹东地区乃至全省都居主导地位。 3、雄厚的科技优势。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0230余个,有科技人员近20230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占45%,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4%,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丹东农科院,省蚕科所也坐落于我市,极大的提高了我市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水平,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应用。 4、完善的根底设施优势。农田水利根本建设进一步加强,中低产田面积在逐步减少,高产稳产田逐渐增加,完成农网结余、后续工程和户户通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电费同网同价,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农村电信、交通等设施逐步完善,新型能源建设得到快速开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根底。 (二)不利因素 一是农业根底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农业根底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仍未彻底改观。 二是农业科技效劳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农业科技效劳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大局部基层推广机构重经营轻推广,农业科技队伍不够稳定,不能有效的开展科技效劳。 三是农业产业化开展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局部企业规模还很小,带动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有待于提高,同时企业与基地与农户产业链条联接不紧。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仅有28个,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应有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合理。目前我市农业生产的比重中,种植业约占生产总值的60%左右,而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比重约占生产总值的40%左右,畜牧业和林业的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产业结构仍显不合理。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全市每年初中毕业生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在700人左右,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村劳动力有专业技术职称占总数的1.54%,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约占农村劳动力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农业人口的4.7%,受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人数只占农业人口的1.6%,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普遍不高,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开展需要。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开展观和统筹城乡开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百里经济长廊规划和“争五冲百〞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手段、现代管理方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农产品名优品牌,形成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开展的农业经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根本转变,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总目标 1、稳定开展粮食生产。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 2、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要由目前的57%提高到6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3、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农产品综合加工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面积由目前的69.8万亩提高到81万亩。 4、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全市机整地面积由目前的46万亩提高到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由目前的5万亩提高到2023万亩。 5、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全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由目前的60%提高到65%,高中以上由目前的4.7%提高到6%。 6、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数由目前的3万户提高到4.5万户,比重由目前的27.3%提高到40%。 7、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由目前的5285元力争提高到8037元。 8、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水平。土壤肥力要到达中等偏上水平;村村通有线电视要由目前的80%提高到20230%,有线电视入户率要由目前的50%提高到65%;村村通油路要由目前的75%提高到20230%。 (二)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要不断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全面推进良种化,加速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要到达95%。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生产,重点开展优质水稻,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花卉、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及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努力搞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继续实施烤烟开展扶持政策,稳固做好7万亩根本烟田保护工程,确保烟叶生产面积持续稳定增加,烟叶质量、市场竞争力、躲避自然风险、烟农和财政收入得到显著提升。重点依托辽东烟草开展,着力抓好大堡、刘家河、石城、东汤等9个烤烟基地建设,使这几大区域的烤烟生产面积和商品量到达全市总数的85%以上,上等烟比例居全省领先地位。全市烤烟生产面积恢复到3万亩,实现产值4500万元。二是在适度增加蔬菜生产面积的根底上,着重在增加良种,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上下功夫,依托丹东玉华和君澳食品,抓好蓝旗、草河等草莓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辽东特色产业工程建设,抓好草河、石城、四门子等8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滑子蘑、白灵菇、香菇等出口创汇食用菌品种,到十一五期末年生产量到达2022万盘,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依托丹东农科院的技术优势,加快陶李、大兴、边门、白旗等短梗五加生产基地建设,到202223年生产面积力争到达2万亩。三是稳步增加水果生产面积,努力提高水果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改善果树产业结构,重点开展小浆果生产。抓好晨星公司和四台子科技示范基地的蓝莓种苗生产,每年以增加千亩的速度递增,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蓝莓生产面积到达3000亩以上。着重抓好草河保卫、凤山大梨树和大隈三个树莓生产基地建设,十一五期末力争生产面积稳定在6000亩,同时抓好寒富苹果大面积推广工作,总面积到达1万亩。四是开展优势中药材生产,重点抓好大梨树、白旗、宝山、弟兄山和赛马等地的五味子生产,使全市五味子生产面积稳定在2万亩。着力抓好以边门和鸡冠山为主的细辛生产基地,以大兴和东汤为主的龙胆草基地建设。五是加快高产高效柞蚕场建设,打造生态友好型蚕业,积极推进中刈树型养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增加蚕场植被,提高蚕场的可更新性,实现柞树管理生态园林化,形成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建立高产高效的柞蚕生产基地。通过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注重开展新、奇、精、美、特产业,建设一批专业化、上规模、上档次、有优势的生产基地,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农业,要积极重视开发城郊型农业和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构建具有x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到达一村一品标准的专业村要占40%。 2、加快畜牧业和林业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开展。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畜牧业开展思路和开展规划,将畜牧业开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单一投入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做强做大五大产业链:一是以丹东耘垦肉禽屠宰加工厂和辽丰禽业为龙头,积极开展肉鸡饲养经济人队伍,把我市肉鸡产业做大做强;二是以丹东双增集团生猪屠宰加工厂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把生猪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开展;三是以草河区蛋鸡养殖基地为中心,以养鸡协会和经济人为纽带,稳步提升蛋鸡饲养;四是以屹龙肉牛屠宰加工厂为根底,力促君澳食品肉牛屠宰加工工程实施,开展肉牛系列产品加工,拓宽肉牛生产市场,挖掘产业开展潜力,使肉牛产业开展更加稳定;五是以天宝羊绒加工厂为先导,加快绒山羊品种改良速度,提高产肉量和山羊绒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目标,适度开展鹿、貂、兔等特种养殖业,着力抓好标准化畜牧业小区建设,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整体竞争能力。要以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开展以采伐限额分配制度改革为主的配套改革工作,引导农民组建家庭合作式林场,开展林地经济。进一步完善林业公共效劳中心功能,健全森林资产评估流转机构,积极开展以林抵押贷款业务。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采取直补到户的方法,让老百姓享受到生态效益带来的实惠。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像经营耕地一样,开展我市林地经济。一是开展以板栗、红松、核桃果材林培育为主的产业;二是开展以落叶松为主的商品用材林产业;三是开展以人参、细辛、五味子等林地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四是开展以银杏、红松、杜鹃等珍稀名贵和乡土树种及花卉为主的种苗产业;五是开展以林蛙及野生动物等为主的养殖产业;六是开展以木材、森林食品、中药材为主的加工产业;七是开展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观光苗圃为主的旅游业;八是开展以刺龙芽、刺五加、大叶芹等山野菜及香菇、木耳、滑子蘑等食用菌为主的森林采育业。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对我市境内高速公路两侧的公益林蚕场和商品林蚕场全面进行封育,使高速公路两侧真正成为绿色景观带。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2023000亩。高质量完成30个村的村屯绿化工作。加快以板栗低产树改造和红松果材林建设为主的经济林建设步伐,完成板栗改造4.2万亩。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使广阔林农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山,可以充分利用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和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于林业,在建设和经营林业中受益,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开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在水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禽畜、经济林等行业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优、拉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以农户为主体,以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工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抓好品牌的宣传、整合、提升、开拓工作,着力创立一批品牌产品,形成品牌优势,促进农业向效益型、集约化、规模化开展。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基地、市场、农户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广阔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标准和完善农业订单,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赢。同时,优先给予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承租农民土地,开展自有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的一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