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现代
民主政治
出现
夭折
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出现与夭折
摘 要: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和专制制相对立。中国近现代一共出现了屡次民主化浪潮,包括谋求政体改革的戊戌变法运动、清末宪政运动、共和国的诞生、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与政党的抗争等等。这些民主化浪潮根本概括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开展以及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初步实践的夭折。
关键词:近现代;民主政治;夭折
一、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出现的背景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政治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繁的历史时期。有挑战必有应战。在挑战与应战的循环中,中国政治由此出现了调适,变法乃至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政治运动。经历过鸦片战争战火洗礼的钦差大臣林那么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与林那么徐一起的魏源大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响亮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学习洋人的军事装备、即所谓的“船枪利炮〞,但它并不包含有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内容,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装备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19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开展的前奏。
19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中国政治开展有着直接及间接的关系,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中国政治开展的进程,但是经过由太平天国运动的猛烈冲击,大清王朝原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以后的政治开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于是,探求西方的民主政治历程拉开帷幕。
二、民主化浪潮的出现与夭折
(一)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运动的伟大实践,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民主化浪潮。在洋务运动兴起后,“变法〞一词就开始流行起来,但变法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并且演变成为一场声势颇大的社会政治运动那么是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甲午战争使中国人真正感受到灭顶之灾,空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体制内知识分子及局部官僚的革命热情,于是政体改革无法防止。
虽然政体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族救亡运动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交织在一起,使政治改革承受了巨大的重负。其次,欲速那么不达。再次,晚清中央的权利结构即帝党后党之争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最后,资产阶级自身存在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清末宪政运动
清末宪政运动是第二次民主化浪潮,由立宪派人士发动的国会请愿运动是近代以来爆发的大规模的民主运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不再只停留在观念上,而是以群众运动的形式显现出来.这场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是政治精英人物与民众的第一次结合因而带有群众运动的色彩,它是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朝廷的顽固立场难以满足民众的政治诉求,使得这一次民主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朝廷的政治根底与合法性。从立宪派方面看,请愿无疑成了极有效的政治发动,在揭露清政府专制专制本性的同时也普及了宪政知识,扩大了宪政的政治根底,这也是辛亥革命前一个值得倍加关注的政治变数。另一方面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功也间接推动了革命运动。
(三)共和国的诞生
共和国的诞生是第三次民主化浪潮,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于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宣布诞生.孙中山第一次把人民置于主人,自己置于公仆的地位,向国民宣誓,此举动极大的鼓舞了数千年来处于子民地位的中国人站起来行驶自己的公民权.孙中山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临时大总统宣布书>>中强调了〞五个统一〞。五个统一的实质是政治一体化,建立独立、自主、高效的民族国家,这是中国政治开展的目标。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尽管在法律文本上被赋予了许多权利,但以他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无法提取国家的资源,无法实现对地方行政尤其是军队的有效控制。既无军权也无财权,南京临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政治符号。所以孙中山最后的让位是有其必然性的。
(四)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与政党的抗争
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一再借故延长训政期限,拒绝实施宪政,自由民主力量遂出现越来越强劲的反弹,这就是30年代末40年代初爆发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和1943年至“制宪国大〞召开的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其主要目的是结束训政和一党专政,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和多党制,保障民权。第五次民主化浪潮还包括民主人士在体制内的斗争,即利用合法的舞台——有“战时国会〞之美誉的国民参政会——来扩大民主的空间,演奏高亢的民主乐章。政治参与的普遍程度及政治参与的程序化是一国政权开放程度及民主化程度的反映,追求政治参与也是政治开展的重要目标。中国近代的新型的政治参与与肇始清末康有为为倡导开制度局;民初及北洋时期政治参与的管道以确立民意机关即临时参议院及国会为主要标志。进入南京政府时期,在军政和训政时期,尚无建立在民选之上的立法机关。然而,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大批留学欧美的学者的归国,西学东渐的势头远远盖过清末,民众的自由民主意识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值此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际,民众的就亡意识与参政意识交织在一起,遂导致民众的参政诉求越发强烈,形成了规模空前的自由民主化运动。
三、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初步实践的夭折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初步实践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首先,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开展必须要在国家主权独立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国家主权不独立,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就不可能在正确地方向上开展。其次,经济的开展是一个国家政治开展的必要前提。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开展,都能直接或间接的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经济根底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根底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根底的变更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
参考文献:
[1]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开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8
[2]闾小波,中国近现代政治开展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6
[4]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049),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高金喜,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五种模式,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注释:
1.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202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