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十八
三中全会
学习心得
体会
完善
环境保护
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完善环
境保护制度
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容。
一、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的根本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在“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指标,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自然灾害、荒漠化、生态系统退化、海洋环境问题、新型污染物、农村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社会性群体事件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城乡居民生活、物流交换、国内外贸易等。加上这些活动所涉及的主体也非常多:各级决策者、生产企业、社会群众、资源开发者等。对各类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累计起来就会到达极大的数量,庞大而全面,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还涉及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经济的开展,这都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必将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标准性和约束性规定和准那么的总和,其表现形式有正式制度(原那么、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
可见,生态文明制度有“硬〞和“软〞两个方面,而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制度都是写在纸上的硬性规定。事实上,那些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的价值观念的“软性〞规那么,往往起到更坚决、更持久的约束人行为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生态伦理道德这样的制度建设是更根本、更优先的任务。
经常有人把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同起来,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就是防治污染、修复生态,只要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态文明水平就提高了。其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在“文明〞上,更多的是反映人类行为的进步。当我们投入几千亿元治理环境,环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可以说生态文明水平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因此,制度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上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二、制度体系建设的3个层面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须围绕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领导力、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能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等3个主要层面展开,有机结合,互为支撑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总体上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这包括综合评价、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惩机制、空间规划、责任追究、管理体制等,主要是针对各级决策者的。
第二类是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有偿使用、赔偿补偿、市场交易、执法监管、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等,主要是针对全社会各类当事主体的。
第三类是建立内化的道德和自律制度,包括宣传教育、生态意识、合理消费、良好风气等,主要是针对全社会成员的。
三、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
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领导力。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只有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导向,指挥棒的导向正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成为普遍行为。
强化法治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能力。我国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守法本钱高、违法本钱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当前,急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进程,特别是地方人大应加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条例。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司法力量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作用。可以预见未来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将迎来一个快速开展期,力度前所未有。
形成道德文化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对企业家进行环境知识启蒙教育和可持续开展教育,一定要改变人的行为和观念,要使这一代中国人成为最具有绿色意识的一代人。同时,将公民环境权明确地确立在宪法中,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
四、环保体制需在实践中检验
环境管理体制创新,关键是要理清不同主体的不同责任。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才能最好地解决问题,没有唯一标准,要因地制宜,并且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能力支撑缺乏,这是造成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环保工作涉及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保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
当前,环保职能可归纳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平安三块,其中生态保护涉及到环保、开展改革、国土、林业、海洋、渔政等许多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情况,也容易造成管理盲区、产生内耗、降低管理效率。
决定提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我认为,环境管理体制的创新,关键是要理清不同主体的不同责任。对于负责资源开发的开发者而言,必须实现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责任,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对于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者而言,就必须切实维护好公共利益,履行好监管责任。只有职责得到澄清,才能理顺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从而有方案、有步骤、有条件地推进大部制改革,逐渐减少职能交叉分散的现象。
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这对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管和执法的干扰,将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基层环保部门的人财物管理权都要受制于地方政府,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存在“污染企业反成环保部门衣食父母〞的为难。要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需要探索包括垂直管理在内的各种体制模式。
第二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我们预期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这次会议将制定出中国下一轮经济改革的整体规划。社会各界翘首以待,期望改革顶层设计对假设干宏观经济问题能有重大突破。
本报告中,我们将列举出2023点你需要知道的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我们对2023年改革方案整体规划的预计。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新一轮改革方案意义重大,且随着未来数月方案细那么的公布,新一轮改革方案将提振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如果整体规划缺乏新意,无疑将令人失望。
1.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经济政策蓝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在此期间,中央委员会将召开假设干次重要会议(全会),就重大政策决议进行讨论和投票。其中,一些全会主要关于思想建设及宣传领域,而三中全会通常聚焦于经济。
除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大会报告国家现状及党的议程以外,三中全会通常还会通过至少一项有关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这一文件也可能涉及其它领域,同时三中全会有时也会通过政治、法律和民生方面的决议(但这些决议并不总是会公开发布)。这些文件的名称也许并不引人注目,如上一次三中全会(202322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202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的正式准备工作开始于今年年初。准备工作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起草程序,包含数百个机构递交背景资料、初稿以及审核意见。整个夏季,在北戴河会议上,中国的高层领导们或许一直在翻阅并讨论这些关于经济问题的初稿。
2.这是一次党的会议,制定出党的文件
重大决议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即中央委员会做出,中共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后者选举出政治局常委。七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重要决策机构。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会经济文件的起草。涉及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等)全会文件的的起草统筹由党内其他相应的高层机构负责。
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文件指引并形成其后的政府(国务院)政策决策和规划。因此,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于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完全认同并彼此协作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充分的证据说明事实正是如此。
3.某些三中全会影响深远
最常提及的一次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次会议标志着改革的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通过很少具体的决议或改革细那么,其重要意义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在那一年,邓小平(他1975年经济改革方案中的很多内容成为后来改革思路的根底)对华国锋任总理的领导层提出批评,并进行了一定的高层人事变动。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获得了胜利:华事实上偏离了权力中心,一个全新的经济改革战略提出并获通过。随后陈云也参加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抓经济工作,并选择农业(而非工业)作为他的工作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农产品(7.00,0.04,0.57%)收购价格提高,人民公社悄然解散,家庭得以种植自己的土地并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具有争议的政策——允许农民自由耕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中,下面我们还将会提到这一点)。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些重要的全会(如1978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3年11月举行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都在年末召开。让我们共同期盼今年11月份的全会也将依循惯例。
4.某些三中全会令人稍感失望
1978年三中全会因促生了真正的变革而令人振奋,而2022年三中全会却被许多人认为以失败告终。
关于2022年三中全会没有产生真正变革的原因迄今仍在探讨,对于当前执政者而言,可能的教训有三:宏大的政策目标须有详尽的规划细那么支撑;执行机构(国务院领导班子)必须紧密参与;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层之间的相互协调至关重要。
5.我们预期2023年的三中全会将宣告重大改变
2023年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趋向于上述两种先例中的哪一种。我们并不奢望它能够实现1978年那样的根本性转变,也相信它不会像2022年那样令人失望。我们的信心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改革者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如周小川(央行)、楼继伟(财政部)、刘鹤(国家发改委),这应会有助于减轻反对的声音,尽管部门内部可能还会有阻力。
地方政府或会赞成改革议程的某些方面,例如,很多省份眼馋新近宣布的上海金融自由贸易区政策。
6.我们期待全会提出大的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