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洛克
读后感
10
从杜尚到波洛克读后感10篇
从杜尚到波洛克是一本由王瑞芸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杜尚到波洛克读后感(一):喜欢最后的独白
“杜尚在西方艺术家中算是个异人,最让人考究一点是能做到跟一切事物——名、利、爱、欲保持距离。他和古根海姆的感情显然也是他对于女性一贯的策略:他对投怀送抱的女人不拒绝(拒绝是对别人的伤害),但他也不深入(深入是对自己的伤害)。许多人都对杜尚的这个特点印象深刻,正如一个美国女作家笔下描述的:杜尚总像飞鸟掠过水面那样,掠过那些常人必须遭受的烦恼痛苦。而古根海姆女士可以跟杜尚学到艺术的鉴赏力,却断断没有学到这样的智慧。她无法拥有杜尚,只能放下他,继续寻求别的异性抚慰,于是,过去那些同样的剧情再重新搬演一遍,她在其中出生入死,烦恼痛苦,却终身不改〞。
我想,兜兜转转的人生路口里她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曾经怨过恨过伤心过放弃过,都在一层层过滤之后看得通透简单,庆幸的是这个女人还相信爱。
当往事随风,已矣。纵然古根海姆女士在个人生活中有诸般不是,我们恐怕得替她想想,一个凡俗的女子,妇道人家,原一心要好好儿地爱男人,可是没有一个男人肯好好儿地爱她,她不得不尝试各种方法自我保护,或者自我享受。别只看着她极其有钱,可是有谁能体会她内心的孤独感受。她的一个朋友描述:“她是个很奇怪也很出色的女士。算得了不起,但心很苦,需要朋友。我告诉她,别去找那些画家做朋友,正是那些画家把她毁了,她笑起来……分手时,我看着她离去,远远见她把手放在头上,好似她在头痛。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姿势中这女人的苦。她在她的那份生活中活了下来,而生命正在消失,所有的东西不过就是这些了。〞
这样一个拥有巨额钱财家产,同时又拥有无穷烦恼痛苦的生命消失了。人生如轻云易逝,但是一个生命,活着,爱过,毕竟是会留下些东西的。虽说她的男女之爱并没有真正充实过她的生命,可是她爱恋的艺术品却充实了她的脆弱人生。但凡爱,必定是一种能量,一个善缘,必可以有一个善果。因此她这个本是无常的生命因爱艺术而得到保存,并保存了艺术。 她的名字被永久地隽刻在威尼斯那栋白色建筑的大理石上,这个“一味迷恋着自我的重要〞的女士,或许因此而得到了超度。
从杜尚到波洛克读后感(二):看了前面两张自己就感触颇多了
拿到这本书时,是今天中午刚吃完饭,没事就去图书馆看看。本来我以为这本书可能也与大局部写西方艺术家的书一样,枯燥得会使我看不下去,而中午不多的休息时间不可能让我在这边呆上很久,于是就拿来随手翻阅着。
它不是一本很简单,很生硬地去介绍杜尚,波洛克,毕加索等等大艺术家的书,虽然目前只看了前面两个章节,但他将杜尚与中国的老子进行类比,真的很别出心裁;在这里,我只能感慨作者的博学多才,对于西方艺术史学,自不必说,多年的研究早已是这方面的大家,但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等等悉心了解,只能使得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望尘莫及,从而也再次深深感受到,大学里王老师常说的:“学习艺术设计的同学,如果真的想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现在看来,哪里是需要了解,根本就是要研究理解嘛。。。
作者说不能囿于“世道〞看“天道“,孔子关于人之间的一系列理论,是〞人道“,而老子道德经里五千多文字所总结的那么是〞天道〞。杜尚是这种“天道〞的很好践行者,这两个时空差异悬殊的人物,如果不是作者艺术化地总结,恐怕很难有人将两者结合。其实撇开老子暂且不管,真正对我触动的是杜尚。对于自己,我除了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外,更多得是亏欠,我有时候会问,我要的多吗?相信跟很多人事相比,我不多,可是为什么会有不满足,不甘心?但当我看到那句大概含义是:很多人将所谓的’理想,志向,未来,功名’等等过多得加之于自己的肩上时,脚上的步履恐怕同时也会更加沉重。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明白自己不满足,不甘心的原因。如果说一个人的肩上,能力与欲望真的是需要成正比,那我难道就是一个失衡的人吗?这样的疑惑常常让我觉得恶心,我不想要去相信这样的〞谬论“,但有些时候却也不自主得被拉向这里。
杜尚这样的艺术家令我折服,他的一切行为方式没有任何的定义,只尊于自己的心,自己的喜好。但折服归折服,现在的我也只能是停留在这一阶段,没有勇气,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放下所谓的〞理想,志向,未来,功名“。只是想说,如果有一天,自己能从〞天道“中看〞世道“,希望仍能够记得自己来时的路。
从杜尚到波洛克读后感(三):恼人的东方思想
恼人的东方思想
品味的小情趣也可以获得某些文明的精妙。从杜尚到波拉克可算作我任由心性的读物。
这册学者随笔依据文化转型期的中外文艺个例论述现代、后现代之兴衰;就诸类风云人士——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的艺术家、经纪人与活动家,之交游生平、性格,甚至性取向之深究,无疑加甚了读者对处置于历史断代之各种美术流派以充足理解。
如是我闻:1919年“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在达达派杂志上最初的发表,居然是朋友越俎代庖地投稿,那时候杜尚对瑞士那伙达达主义者的态度是:“给你个逑〞;已是美国社会的显赫名士,1950年波拉克的作品依然销售不济;一次被临产干扰了的艺术家的家庭聚会,接生婆发现前几个月刚给比卡比亚的女人接生过,现在又给他的另一个女人接生;等等,等等……
这世界里,有人游戏,有人玩命,有恋爱、恋爱,还有人痛苦、痛苦、死翘翘,是艺术式的悲剧,自己杀死自己。生命传奇,茫茫书海,这一回你该爱上读书。
先说后现代开山鼻祖杜尚,捎带着评叙美国泥瓦匠老头儿罗迪的旧事,开篇高屋建瓴的是“后其身而身先〞。做为撰写过杜尚传的中国学者,但凡思想探讨涉及艺术人生与另辟蹊径,自然会契合到近现代文化所可能蕴含的外乡哲学——老庄和佛陀的意识;此后,即便每篇结局都连带出反诘,你感觉也不过为我族心仪之境界的佐证。
杜尚,罗迪,波拉克,罗斯科,戈尔基,纽曼,普吕东,达达分子,毕加索,古根汉姆女士,格楚特·斯坦;你们的红尘与逸事,碰撞在一部中国学者的艺术随笔。
“西方艺术的价值取向从后现代开始,已经出现类似我们传统文化的内容〞(作者语)。谈到老庄与禅宗,自然不过中国,确切地说是华裔的艺术家;海外的、台湾的、大陆的;一位国产大家被形容为“看到西方艺术家跃不过去时〞 ,“要来做着最后一跃〞。
装置,不是装修——自中国艺术市场火爆以来,不少装修人才进驻当代艺术。“欧美现代艺术大师谱系〞到“东西艺术可能的链接〞,述论兼合,涉及文艺理论,思考标彰却不见诘屈;但因为迷恋距离美和八卦、小道消息,我更喜欢前局部章节传记式的人事。
王瑞芸先生对当代艺术之探本索源——书中表现为对后现代早期文化运动的视角,和伟大的中国传统文明之传播的角度——不言而喻地是希冀为今日风生水起的中国艺术提供一份良方妙剂。
东方精神如何呈现?该书前局部是一条隐含又表彰的暗线,后半局部是表彰而隐涵的解说。格林伯格的现代艺术们的终结成了论据,救赎后现代文明的担子是东方世界的肩负。你似乎可以看见,杜尚,四分三十三秒的凯奇和“垮掉一代〞的凯鲁亚克们,在路上,正走在禅学大道;这里是铃木大拙、寒山子、法性寺六祖指示的风幡,仁者心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自“洛可可〞文艺对远东瓷器繁琐缀饰之趣味的涉猎,以及东方主义的臆想,和“印象画风〞凭货箱衬底的“浮世绘〞之力的历史事实,大鼻子人种的西方近代文化一直为我所用地吸收着诸多他族文明。不知道今天非洲地区以旅游品倾销的木雕工艺,如何看待昔日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启示——此乃我对禅宗就欧美文艺的态度。
依欧美现代诸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反观我等,波拉克、罗斯科等生之所惑并非单一之个人困顿,他们缺憾之美的结局莫非暗含了西方哲学价值中的疑心?远不是咱们华夏人士心戚戚的超然物外者所能释怀,不知其他读者意以何如?
王瑞芸先生字里行间对同胞的艺术的热情和殷切,尤其关于当下中国艺术的思考,掩不住赤子拳拳心。娓娓说道解惑的从杜尚到波拉克,在我国当代艺术学院化、集团化以及快餐制的大潮下,对读书不甚解、遇生字拗口就跳过、却还热心祖国文化事业的诸如我类,算是一本增进视野的普及读物。
不吐不快。可乐汉堡混搭宫保鸡丁,是东西文明暗流下的默契,还是民族情感?哦,那些属于后半卷文字的同胞们;我耳畔隐约浮现的是刘德华天王沧桑的歌声,辞曰: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扬文胜 2023,4,20
从杜尚到波洛克读后感(四):王瑞芸:纽曼的好斗
纽曼的好斗
王瑞芸
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1905年出生在纽约,少年时代喜欢上了绘画,上高中时开始从师学画。可大学里他选学的专业却是哲学,因此他的笔头很利索,后来常给报纸写关于艺术和音乐的评论,还能组织展览,写展览前言。大学毕业后,他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干过两年活。但在1931年,他决定要当一个画家,在纽约和当时的画家们开始来往,后来就是这批画家形成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在成名前,他一直以做中学美术教师为职业养活自己。从1948年开始他画出了一种简单之极的抽象画:在用一种颜色大块平涂的画面上,只画上一两根条子(这种条子被人戏称为“拉链〞)。他便以此确立了自己艺术的特色。从1948年到1970年他过世,这个画家足足画了二十二年的条子。他作品的所有的变化就是让画上的条子或宽或窄,放在中央或放在边上,是光边或者毛边。
在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纽曼以好斗著名,美国美术史家甚至说,在20世纪60年代他好斗的名气超过他绘画上的名气。这里略载他与人争斗的两个例子:
1
一次是与美术史学家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的争执。
帕诺夫斯基是德裔美国学者,在美术史上是大师级人物,他开创了图像学,影响了一代人的研究风气。他的方法是深入研究美术作品中的图像,并参考历史文献、文学等辅助材料去解读它们的意义,通过这样“人文地〞释译美术作品的图像,他可以复原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人心风俗。他的研究揭示了客体(作品图像)和主体(观画者)在历史流程中的互相关系,因此把美术史变成了一个深邃丰富的人文学科,展示了美术这项活动中丰厚的文化意义和人本意义,开创了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研究途径。
帕诺夫斯基和纽曼虽然同在美术领域,却南辕北辙,互相并搭不上话头。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前全无用武之地。对他这个专门研究绘画内涵的学者来说,绘画开展到50年代内容已经越来越空洞,尤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不过,他并没有就此说话,“各人自扫门前雪〞,他犯不着对流行艺术家的创作置喙。可有一次,他俩在一件小事上不期而遇。
1961年4月帕诺夫斯基在艺术新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2月号的艺术新闻上刊登有一篇评价纽曼艺术的文章,其中引用了纽曼的一幅抽象作品(那是在一大片平涂的大红底色上,用不同颜色画了三根细条子),作品名为高迈的英雄汉(Vir Heroicus Sublimus)用的是拉丁文,但其中那个形容词“高迈的〞(sublimus)用错了。然后帕诺夫斯基不无戏谑地说,对这个错误“我面临三种可能的解释:一,纽曼先生不买语法的账;二,印错了;三,不懂拉丁文。让我们从好处想,不妨认为第一种解释最具可能性〞。
一个画家,在拉丁文上造诣不高,出了点小错也不是什么太丢人的事,他不妨正可以借此时机向这位饱学的教授请教一下。可纽曼看了非常生气,立刻在艺术新闻声明说,sublimus一词系sublimis一词之误,他原先写的是sublimis,但被艺术新闻杂志错印成sublimus。然后他指责帕诺夫斯基根本没有事先好好读2月号上提及高迈的英雄汉的文章,只要他读了就应该能看出那错误是印刷上的,不是他纽曼的。鉴于此,帕氏其人“并不如他自己想象的那么博学,他不仅应该从他糟糕的研究中被淘汰,也要从他的学术中被淘汰。像帕氏这么个标榜从研究中发现真理的学者,就他对科学伦理的违背来说,我认为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