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风景园林
教育
特色
构建
风景园林教育特色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景观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资源条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面向地方社会开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三个方面,阐述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方性;教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49-0215-0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3年3月8日正式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23年)中公布,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同列为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由此,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以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位一体,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综合的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得到确立。其中,风景园林学科地位的提升,突出反映了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开展目标中统筹考虑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进一步得到落实。学科的开展反映了社会开展的矛盾和需求,解决和满足这些矛盾和需求,首先需要通过学科教育才能实现。2023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在原有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根底上申报开设了5年制工科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面向地方社会开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办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无疑是当前地方风景园林教育需要深入的问题。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景观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风景园林教育特色的构建思路和具体方法。 1 依托并整合地方景观学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1.1 充分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条件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和支撑,其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复合型的。长期以来国内大学专业分工过细,造成教育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学科专业沟通融合不够。相对于中东部兴旺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落后。风景园林教育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向内依托和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向外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促进分散的教育资源重新优化组合,拓宽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空间,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促成学科融合已成为实现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根底。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把景观学专业开设在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建筑学系下,原有相对独立、设施较好的教学楼和各种教学、办公、实验用房、教学实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大幅度节约了办学本钱,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防止重复建设。另外,初步构建起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大科学的整体框架,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 1.2 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云南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为景观学专业教育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国际合作进行科研与教学,与国外著名的建筑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近年来,先后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德国乌德堡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聘请外国专家教授直接对本科生授课或指导毕业设计,还与欧盟和东盟专家共同进行了历史城市研究。近期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行了联合教学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重视与省内设计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办学,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建筑师、规划师为客座教授,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指导毕业设计并参与毕业设计评阅辩论;选择省内有影响的设计机构,建立稳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参观场地和实习条件;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奖励专业学习出色的学生。 2 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的教学思路 199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钱学森“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文章,指出要创造一个促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环境,防止高浪费、低效益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建议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来研究整体性问题。1993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组织的学部委员报告会上,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通过对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开展关系的论述,针对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历了规模空前和速度空前的经济社会开展而带来的空前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人居环境学〞这一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系统,即建立和开展以环境和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为基点,研究从建筑到城镇的人工与自然环境“保护与开展〞的学科群,强调从单一学科走向广义的、综合的学科,其方法论的核心是整体论方法论。 就整体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主导专业,风景园林的教育实践需要立足于这个整体来考虑。云南省高校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和与之相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农林、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进行办学,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在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背景下创办景观学专业,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与云南省内其他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相比,具有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的整体根底,立足原有较为完善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框架,构建景观学教育体系是其教育特色之一。 2.1 构建整体互动的专业教学体系 教学方案强调以设计课为核心,建构整体、有机的教学体系。参照建筑学专业,景观学专业将学生五年的学习分为“2+2+1〞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根底训练〞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根本相同,夯实建筑学学科的根底);第二阶段为“深化拓展〞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分化,强调景观学的专业性);第三阶段为“综合提高〞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又有联合,构筑景观学学科的整体性)。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在各课程的纵向和横向上建立有机的关系。 2.2 强化以设计根本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设计能力训练 教学融入大量的“形态创造〞训练和对美学观念的培养,又强调对景观学根本问题的认识与分析训练,在低年级设计课中强调徒手表现与模型制作等;在一至五年级均设置了相关的调研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人居环境的认知与分析。 2.3 以地域研究为导向构筑特色课程模块 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增加学生今后效劳西部、效劳云南的适应性,比方:古建筑测绘实习与云南地区建筑环境的结合,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增加“云南民族建筑与环境〞的内容,并开设“云南乡土建筑概论〞、“云南乡土景观概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云南自然与人文概论〞、“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等课程,注意在主干设计课及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中结合云南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和指导,如:三年级上学期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山地建筑设计〞和“乡土建筑设计〞进行“山地景观设计〞和“乡土景观设计〞的课程设计;三年级下学期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进行“城市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四年级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强化学生对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分析研究能力训练。 2.4 强化理论教学与社会认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和工程训练,如根据景观学专业特点在二年级、三年级的短学期中安排“城市景观认知调查〞、“景观专题调查〞等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通过实际调研促使学生将特定理念、创意与实践方法、手段紧密结合,在提高动手能力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巧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在二年级、三年级的短学期中分别安排了“城市认知调查〞和“城市专题调查〞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在短学期安排中强化实习的各个环节。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