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oc
下载文档

ID:1171635

大小:19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上海国际 航运 中心 软环境 建设 现状 对策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目前,上海港已吸引国内外70多家船公司加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班的营运,在上海注册的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经营者已达846家。但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港区功能尚无法适应现代综合运输、物流和国土开发的开展要求、港航企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完善航运效劳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措施,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 [关键词]上海;国际航运;软环境建设 一、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和要素 (一)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开展的概念。当前,国际航运中心是指融兴旺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主要有三种类型: 1.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效劳为主,靠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条件形成,如伦敦国际航运中心。2.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效劳为主,即腹地型的国际航运中心,如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和纽约国际航运中心。3.以中转为主,即中转型的国际航运中心,如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 (二)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 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各式联运、集散中转、商务金融、国际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很强辐射效劳带动作用的口岸城市,且大都具有一种或几种要素条件。一是优越的区位优势。二是良好的港口设施条件。三是便捷的集疏运交通网络。四是信息作业系统兴旺。五是综合性的国际航运效劳。六是具有自由、开放、高度市场化的政策法律环境。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以来,上海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实现港口航运业的飞跃式开展,连续5年蝉联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口、第一大港口机械制造基地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等称号,说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环境建设现状 1.港口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从2023年一期竣工至2023年年底,集装箱码头深水泊位由5个升至16个,吞吐能力也从220万标箱升至890万标箱,未来年吞吐量将以每年200万标箱的增幅递增。在洋山港和浦东国际机场之间29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设临港新城,实现“港、区、域〞的整体联动开展。 2.集疏运体系建设已见成效。集疏运体系是保证生产地和市场相互联系、保证货物效劳集中和疏散的交通运输系统,由交接节点、运输通道、信息系统和网络组成。(1)水路运输:加大长江口航道治理力度,长江口航道通航水深到达10米,加快上海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2)公路运输:东海大桥的建成为大小洋山港主要的运输通道之一。(3)铁路运输:到芦潮港的铁路线已根本建成,形成初步的海铁联运模式。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建设现状 除硬件条件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成绩。截至2023年底,上海港已吸引国内外70多家船公司加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班的营运,平均每月开出的国际国内航班已达1996班,其中国际航班到达971班;在上海注册的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经营者已达846家;已有多家环球航运班轮公司将其全球结算中心、全球客服中心、全球单证中心和地区运营中心放在上海;世界著名的船级社均在上海设立了代表机构。此外,上海航运交易所根本确立了中国航运政策研究中心和国际航运信息发布中心的地位;上海“大通关〞平台、上海跨国采购平台、上海出口加工区物流联网监管平台和上海口岸电子支付平台已经建成;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也在国内率先建成。 (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港区功能尚无法适应现代综合运输、物流和国土开发等开展要求,航运贸易、融资、保险、海事法律咨询和船籍注册等效劳功能薄弱。单向效劳、效劳数量少、选择性小是当前上海航运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 2.港航企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覆盖全港的信息平台尚未建成。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缺乏统一的港航信息平台,难以进行协同监管,信息化标准建设滞后,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3.港航领域人才匮乏,高级技工人才奇缺,国有港航企事业单位面临人才老化和流失的双重压力。缺乏企业管理、航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货运、国际经济法等专业人才,其中经济管理人才紧缺,法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安全管理尚存薄弱环节,全港安全与保安水平有待提高;上海口岸的综合管理法制建设滞后,缺乏整体系统性、明显脱节于现实,不能适应国际航运中心的开展。 5.口岸通关效率仍有待于提高。上海通关优惠政策覆盖的企业面被认为还不够广泛,口岸信息化建设呈现条块不平衡,口岸通关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应用程度不高。 邓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对策 〔一〕改善政策环境 由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涉及面较广,必须由政府统筹协调金融、法律、监管、效劳等行业,同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推进政策和机制创新,积极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及配套措施,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障碍。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精神,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开展综合试验区,力争先行先试,系统解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关键性的瓶颈问题,如税收、口岸通关、外汇等政策调整,航运金融、经纪、海上保险、海事法律等航运效劳集聚,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以及“境内关外〞等优惠政策的实施。 〔二〕完善航运效劳功能 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须努力提升现代航运效劳功能,促进航运效劳产业的集聚和融合,形成高增值、广辐射、高融合的现代航运效劳体系,主要任务和措施如下:1.完善航运效劳产业链,重点开展高附加值航运效劳产业,促使航运效劳功能从层次较低、门类较少、各自开展向层次较高、门类齐全、协同开展的方向转变;重点开展与船舶交易、船舶检验、船舶登记、海事处理等相关的各类效劳业;引进和培育知识型、高附加值的效劳项目;开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公估公证、海事法律、海事仲裁、航运研究咨询等效劳功能。2.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及配套措施。通过实施优惠政策,争取国际上历史悠久的航运金融和保险机构落户上海或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争取外资航运金融、法律和保险机构的地区总部、业务总部、主报告行等落户或迁移至上海,或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内金融、法律和保险机构进入航运效劳领域,并将其总部、业务总部、资金运营总部、区域总部以及数据处理中心等落户或迁移至上海。此外,航运效劳业的各项政策应当相互适应。3.加强航运效劳产业集群的形态和制度建设。 〔三〕建设以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应用为一体的上海港航信息中心,为港航行政监管、电子政务和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完善覆盖全行业、保障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增强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各类系统有效联接和信息共享的港航信息标准体系和港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筑为港航信息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根底支撑的港航信息根底网络系统;构筑专用数据库和公用数据库为根底的港航数字化根底数据库系统;构筑为港航行政监管、电子政务、生产管理提供效劳的港航应用效劳系统。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营造吸引高级航运效劳人才的良好环境,构筑上海航运人才高地:1.结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全面推进沪港两地航运效劳人才的交流合作;2.依托海事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完善航运和海事人才培训制度;3.开辟国际航运高级人才交流市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紧缺人才工程建设;4.不断提高现有海事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扩大办学规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为航运效劳产业集群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5.增强航运人才的实践能力,使高层次航运人才在促进航运效劳产业集群创新的过程中,分享创新资源。 〔五〕加强港口安全管理 坚决把好港口经营审核关,分类监管,强化管理,强化上海港码头租赁经营的管理,标准船舶港口效劳管理,认真、及时地掌握港口相关信息,完善上海口岸的综合管理法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体系,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六〕借鉴兴旺国家的经验,推动实施风险管理 推动口岸查验单位的联动协作、强化信息化手段对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的技术支撑、整合优化口岸通关效劳场所、加强通关中介代理效劳企业诚信建设、推动口岸综合管理法制建设、按差异分类建设与推进区域“大通关〞联动协作机制。 四、结论 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要抓好洋山港区建设和运营,使上海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更要着力完善航运开展的软环境,提高港口的效劳功能。着力建设航运效劳集聚区,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航运金融、咨询、经纪、保险等要素市场的集聚,使航运效劳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依托上海客运中心建设,开展邮轮经济,做好规划,形成品牌,拓展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赵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开出港航人才菜单[n].中国水运报,2005-07-18. [2]毛惠明,顾力.国际航运中心要完善软环境[n].中国交通报,2007-07-19. [3]郑越峰,周宏杰.试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之效劳能力缺乏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3(33). [4]胡晓峰.硬件要“硬〞、软件不“软〞[n].中国船舶报,2006-11-24. [5]金嘉晨,真虹.境外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经验及启示[j].水运管理,2023(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