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系统(生理ppt).ppt
下载文档

ID:11715

大小:4.15MB

页数:71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消化系统 生理 ppt
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第三节第三节 胃胃 内内 消消 化化 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 第六节第六节 吸吸 收收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消化消化(digestion)(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 解的过程。解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有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消化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化学消化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 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吸收吸收(absorption)(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 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一般特性一般特性 1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 3.较大的伸展性较大的伸展性 4 4.一定的紧张性一定的紧张性 5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二二)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 1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50 -60mV,K+的静息电位的静息电位。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 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 2.2.慢波电位慢波电位 在在RP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慢波电位产生机制慢波电位产生机制: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 间的间的 CajialCajial 细胞细胞,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动有关。慢波电位作用慢波电位作用: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在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刺激:刺激CaCa2 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Ca2 2+内流内流AP 。(一一)壁内壁内N丛支配丛支配 粘膜下粘膜下N丛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肌间N丛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血血 管管 平平 滑滑 肌肌 分泌细胞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 消化道内机械化消化道内机械化学和温度感受器学和温度感受器 副交感副交感N N和交感和交感N N 粘膜下粘膜下N N丛丛 肌间肌间 N N 丛丛 (二二)外来外来N N支配支配 1.1.躯体躯体N 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 N支配。支配。2.2.自主自主N N:副交感副交感N N:迷走迷走N N、盆、盆N N 交感交感N N 壁内壁内N N丛丛 壁内壁内N N丛丛 血血 管管 平平 滑滑 肌肌 分泌细胞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 血血 管管 平平 滑滑 肌肌 分泌细胞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 神经节神经节 +-三、胃肠激素三、胃肠激素 (一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1.分布分散分布分散 2.2.数量巨大数量巨大 3.3.分为开放型细胞和分为开放型细胞和 闭合型细胞闭合型细胞 (二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细胞名称 分泌产物分泌产物 分泌部位分泌部位 A细胞细胞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胰岛 B细胞细胞 胰岛素胰岛素 胰岛胰岛 D细胞细胞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胰岛胰岛 胃胃 小肠小肠 结肠结肠 G细胞细胞 胃泌素胃泌素 胃窦胃窦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I细胞细胞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K细胞细胞 抑胃肽抑胃肽 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Mo细胞细胞 胃动素胃动素 小肠小肠 N细胞细胞 神经降压素神经降压素 回肠回肠 PP细胞细胞 胰多肽胰多肽 胰岛胰岛 胰腺胰腺 胃胃 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 S细胞细胞 胰泌素胰泌素 小肠上部小肠上部(三三)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激 素素 主要生理作用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gastrin)促胃窦收缩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胰泌素 促胰液促胰液(水和水和HCOHCO3 3-)分泌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secretin)促胆汁促胆汁(水和水和HCOHCO3 3-)分泌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 (CCK)(CCK)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抑抑 胃胃 肽肽 促胰岛素分泌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GIP)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糖糖 氨基酸氨基酸 (四四)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1.远距分泌远距分泌: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 挥作用挥作用 2 2.旁分泌旁分泌: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 用用 3 3.神经分泌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4 4.腔内分泌腔内分泌:还有一些激素释放后还有一些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从细胞间 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 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一、唾液 (一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成分:成分:水、水、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粘蛋白、球蛋白、溶菌 酶等酶等),无机物,无机物(Na+、K+、HCO3-、Cl-等等)。(二二)唾液的作用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消化作用 2.清洁作用清洁作用 3.排泄作用排泄作用 4.免疫作用免疫作用 咀咀 嚼嚼 味味 觉觉 嗅嗅 觉觉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睡眠睡眠 疲劳疲劳 失水失水 恐惧恐惧 延髓唾液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分泌中枢 副交感副交感N IP3释放释放 cAMPAMP 分泌增加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代谢增加 NENE +-AChACh M M受体受体 受受体体 交感交感N(三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腺 Ca2+释放释放 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 (一一)咀嚼:咀嚼:粉碎、搅拌、混合粉碎、搅拌、混合 (二二)吞咽:吞咽:吞咽过程分三期:吞咽过程分三期:第一期:口腔第一期:口腔咽部咽部(随意动作随意动作)第二期:咽第二期:咽食管上端食管上端(反射动作反射动作)第三期:食管第三期:食管胃胃(食管蠕动食管蠕动)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食团食团扩张扩张刺激刺激 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食管内的压力:食管内的压力:中段中段:胸内压胸内压(两端胸内压两端胸内压)。上段上段:咽咽-食管连接处(食管连接处(13cm)的高压区)的高压区(6.67 10.7kPa)。)。下段:下段:食管食管-贲门连接处上方贲门连接处上方(36cm)的高压区的高压区,内压比胃高内压比胃高0.671.33kPa。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第三节第三节 胃胃 内内 消消 化化 一、胃液及其分泌一、胃液及其分泌(一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性 质质:无色,:无色,pH0.91.5,是体内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最低的液体。分泌量分泌量:1.52.5L/日。日。成成 分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和HCO3-等无机物。等无机物。1.1.盐酸盐酸 来源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壁细胞主动分泌的。形式形式:游离酸游离酸:110:110135mmol/L 135mmol/L 结合酸:结合酸:1515 30mmol/L30mmol/L 总总 酸酸:125:125165mmol/L165mmol/L 分泌量分泌量:基础排酸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空腹时,正常人0 05mmol/h5mmol/h。最大排酸量最大排酸量:202025mmol/h25mmol/h(组胺试验)。(组胺试验)。作用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抑制和杀死细菌。抑制和杀死细菌。胃酸分泌机制胃酸分泌机制: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 分泌小管分泌小管 质子泵质子泵 2.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来源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主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作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特点特点:开始无活性,需要激活;开始无活性,需要激活;最适最适pHpH为为2.02.0,pHpH.0.0则失活;则失活;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胃酸胃酸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蛋白水解蛋白 3 3.粘液和粘液和HCOHCO3 3-来源来源:粘液:表面上皮细胞粘液: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泌 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HCO3 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 成分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具有较高的粘滞 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 PH H值为中性值为中性。作用作用:形成形成胃粘液胃粘液-HCOHCO3 3-屏障屏障,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4.4.内因子内因子 来源来源: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 成分成分:糖蛋白(有:糖蛋白(有2 2个亚单位)个亚单位)作用: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1212的吸收。的吸收。临床: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胞性贫血。特点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促 进进 抑抑 制制 食物食物 蛋白质蛋白质 糖糖 盐酸盐酸 脂肪脂肪 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激素激素 胃泌素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ACTH ACTH 胰岛素胰岛素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抑胃肽抑胃肽 PGPG 缩胆囊素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球抑胃素 -药物药物 ACh ACh 组胺组胺 阿托品阿托品 甲氰咪呱甲氰咪呱 咖啡因咖啡因 乙醇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奥美拉唑(洛赛克)CaCa2+2+毛果云香碱毛果云香碱 -神经神经 迷走迷走N N 壁内壁内N N丛反射丛反射 交感交感N N 肠肠-胃反射胃反射 迷走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 情绪情绪 应激状态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恶劣情绪 (二二)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 1.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蛋白质等););一些药物一些药物(Ach(Ach、组胺组胺、乙醇等乙醇等)和激素和激素(胃泌胃泌素素、糖皮质激素等糖皮质激素等)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