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民
健身
实施
计划
县全民健身实施方案
XX市全民健身实施方案
(2023-2023年)
为进一步开展我市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XX省全民健身条例和XX省全民健身实施方案(2023-2023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体育事业开展,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我市“全民健身、健康蚌埠〞的群众体育开展战略要求,把开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开展的重要内容,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效劳体系,为建设和谐蚌埠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目标任务
到2023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公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具有蚌埠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效劳体系。
主要任务: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逐步成为更多人的根本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到达或超过全省32%的平均水平。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农村居民、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到达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以上人数(除在校学生)比例到达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到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本要求,其中到达优秀标准人数比例超过20%(国家指标),在校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较大开展。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到达2400个,总面积到达54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达1.5平方米。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市本级建设XX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运开工程12个以上,室外场地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建设1个体育公园,健身运开工程2023个以上,健身场地面积2万平方米。
50%县(区)建有1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8个以上运开工程,建筑面积4000-8000平方米,室内外场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1个体育公园或较大型健身广场(8个以上运开工程,1万平方米)。
50%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片灯光硬化篮球场、1个500-202300平方米的健身操(舞)场和1套不少于2023件的健身路径。
50%城市居委会(社区)建有。1套8件以上健身路径、1个500平方米的健身操(舞)场。
50%农村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一场(水泥篮球场)、两台(两个乒乓球台)。
市、县两级城市的公园、绿地、广场要结合规划,建设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建、改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学校按配建标准建有完备的体育设施。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开工程,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钓鱼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结合实际,形成2-3个蚌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形成遍布城乡、标准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化组织网络。市、县(区)要全部建有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体育总会,普遍建有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老年人、残疾人、农民、职工、妇女等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城市80%的街道和农村60%的乡镇要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设体育健身站点,50%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
(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开展。20230%市、县(区)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到达城市总人口的万分之十(3600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到达250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
(七)科学健身指导效劳不断完善。建成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50%的县(区)建有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并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效劳,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
(八)全民健身效劳业进一步开展。加快建设体育健身、体育旅游、户外运动、场馆效劳、体育培训、体育认证、健身用品等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增加体育健身效劳从业人员,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不断提高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
(九)建立健全创立体育强市工作体制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要求,积极开展体育强市、强县(区)、强镇(乡)创立活动。积极争创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市(区),努力争取各类国家级全民健身工程。到2023年,使我市成为全省体育强市,强县(区)、强镇(乡)比例到达全省平均数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播送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和“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效劳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大力宣
传“全民健身、健康蚌埠〞的全民健身理念,树立体育活动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组成局部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二)大力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各级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根本内容,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点,做好规划,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为社区居民提供根本体育健身公共效劳。实施XX省511城市体育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新建150条全民健身路径、30个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命名300个示范晨晚练点,根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效劳体系。
(三)加快开展农村体育。各级政府要将开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效劳的均衡配置,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民生工程。深入实施XX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新建3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和3个县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雪炭工程〞工程,根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体育效劳体系。多形式组织开展适合农村开展的、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体质测试。幼儿园要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和高中毕业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办好市体育运动学校。加强各级各类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传统工程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建设,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
(五)着力推进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行业性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组织开展工间(前)操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开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六)大力开展妇女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适合妇女、家庭等小型多样的健身活动,普及推广健身秧歌、花鼓灯健身舞,丰富妇女和家庭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的健身意识,营造浓郁的妇女和家庭健身气氛,为妇女和家庭健身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
(七)重视开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市、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效劳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效劳。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机构和体育设施。
(八)大力推广残疾人体育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效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开放并设置无障碍设施等便利条件,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工程。
(九)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开展以民族优秀传统体育为主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力争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继续开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程和民间传统体育工程。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程之乡〞。
(十)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开展达标活动,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积极发挥市、县(区)体质监测中心(站)作用,开展“体质监测送健康〞活动。
(十一)办好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根据“全民性、群众性、群众化〞思路,改进全市运动会办赛模式,将全市运动会和全市残运会同时举办,淡化金牌、重在参与、重在健身、重在健康。举办好全市运动会和全市残运会群体性比赛和单项竞赛活动。各级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应当定期举办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促进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四、措施保障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政府提供根本公共体育效劳职责。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各级政府是开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每年至少要研究一次全民健身工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投入。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将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和根底设施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根本建设投资方案。继续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归留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60%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各级政府不得截留、挪用。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安排全民健身开展专项资金。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局部,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三)有方案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要制定本地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开展规划,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市、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力度。城乡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设计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户均到达1.5平方米以上,并与居住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机关、学校、企事业体育设施。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率到达20230%。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到达50%。建立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增强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责任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提供健身效劳。
(五)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体育健身功能。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和组织开展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