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169078

大小:22.26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当前 三农 问题 思考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开展环境最好的时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开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从舆论气氛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年中央号文件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文件,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文件。广阔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把中央号文件誉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百科全书〞、农民致富的“冲锋舟〞,为之拍手叫好。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三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谏言献策,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良言,各级干部也在大声呼吁,基层干部按照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正开始热火朝天的贯彻执行。但是许多基层干部,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中央号文件出台前大家千呼万唤,出台后又猛然不知如何下手抓落实,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中如何科学理解领会中央精神、如何积极主动地落实中央决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大家也感觉到,有两对矛盾需从政策层面解决。一是“三农〞政策与各级基层落实之间的矛盾;二是“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必须表达高效率、低本钱、易操作;在抓落实上,必须是“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学者和研究机构既要有使命感,又要切忌片面性、理想化。实践者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又要防止盲从和畏难情绪。 二、“三农〞问题必须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农〞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合称。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农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三农〞问题急不得、慢不得。因其是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积累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科学、理性,从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瓶颈入手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解决农村问题要三管齐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台了农村三项政策,即土地二轮承包期限三十年不变、减轻农民负担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当前应该急速出台土地“永佃〞,使用权继承、抵押、转让的土地政策,建立一个能使土地迅速流转的平台,如建立农村政策性银行,赋予其经营货币和经营土地的职能。 第二,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革开放二十年,仅城市建设用地一项,城市就从农村拿走增值的万亿。年的年间实行农副产品剪刀差,农村就向城市奉献亿。目前,占全国%的农村人口金融资产缺乏%,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为:,这是建国以来差距最大的时期。因此,政府对农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必须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每年全国人大的例会审议财政预决算报告时,专题审议财政支持农村预决算执行情况。各级人大例会也照此执行,使财政支持农业制度化、法制化,不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领导人的更迭而变化。力争在近年内将财政支持农业资金量由现在的占年度财政收入%左右提高到%左右,到达开展中国家的中上等水平。 第三,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的需要。现有的农村管理体制特别是乡镇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开展,乡镇政府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义务,官僚主义、机构膨胀、收费欲望强烈,因此必须重新构筑乡镇治理机制。现在有一种建议,撤销乡镇政府,从基层的实践来看,这种建议不现实。目前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城乡人口比例:,城乡收入比例:;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大。加之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农村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脆弱,防灾抗灾任务繁重。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机器和政治发动能力,需要基层政府行使职能保护产权、维护法治、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效劳。乡镇治理机制如何设计。中央党校曾业松教授提出的“建立乡镇村一体的自治行政体系〞的设想,很符合农村实际,就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地方行政自治的思路和原那么,使行政体制和自治体制结合起来,使乡镇政府具备更多的民意根底和责任意识。 四、解决农业问题要充分考虑产业规律 正确认识农业是一项产业。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确实是不少地方的实践,但目前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微观层面,还没有从宏观上将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从产业政策上来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更应该把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这个产业不管是弱势产业还是强势产业,还是传统农业状态下的小农产业,它毕竟是一个产业。大局部国家,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开展中国家都是从农业起步的。我们应在认识上树立农业是一个产业的概念,从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角度来研究农业。 正确认识国家农业直补政策。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对农业的直补政策,是对农民“多予〞的一个直接表达,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这只能是暂时性的措施,从长远考虑,应该研究直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目前国家从总量上拿出了一大笔钱,但具体到每个农民头上,补助效益如何,值得深思。农民一亩地国家补上十几元,农民也很快乐,一家三四亩地得几十元补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许多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反而没有能力和资金来解决,比方灌溉用的塘湖堰渠的修缮,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整顿与治理等等,假设政府在这方面对农业产业扶持就大有作为。 开展农业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支持与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根底设施建设,比方根本农田的治理和保护、旱涝保收田的建设、蓄水和灌溉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机耕道路的修建、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再如建立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品牌保护体系,在注册、保护和申报农业产品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这些资金补助和政策性支持并不是对哪一种产品进行的,而是对整个产业进行补助。 开展农业应走产业化的道路。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才能够解决全国亿户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通过产业化把农民组织起来,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才能使我国农产品“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产业的“蜂窝型〞才能“板块化〞。在过去我们对于产业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和干预的形式来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展产业化;二是把产业化限定为农特产品的经营,无视了对大宗农业产品的开展。所以,必须走出这两个误区。 首先应考虑传统的优质农产品,比方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性特产,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开展起来,能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都是被广阔农民所接受的,适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的,也是后来推广开展本钱最低的产品。所以,应从传统优良产品入手,走产业化的道路。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具有比较经济优势的优良产品,迅速整合成产业化开展的模式。比方说山东的蔬菜、沿海的渔业,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等优特质产品。 其三,农业产业化不能无视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比方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的产业化,应迅速用政策催生一局部龙头产业。同时,农业产业化要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现在很多人认为工业化只存在于城镇,而且普遍认为乡镇企业已经垮掉了,工业化道路没法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新时期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怎么走呢。有三条路径:做大做强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工程;从提升传统农业入手,走劳动密集型、资源转化型的工商业。如果在农村也搞高科技,这是一个指导性的误区。应着力开展一头在田间,一头在工厂,产品进商场的产业,特别是千家万户都能上的工业产业。 五、解决农民问题关键要解决好城乡统筹 当前城乡统筹亟待解决的是农民绝对贫困问题,农民的市民待遇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的入手处,出路就是要加大农民市民化的福利建设,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城乡统筹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农民贫困的体制性障碍也就去除了。 第一,建立农村低保体系。农村低保主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鳏寡孤独问题。过去民政部门有一个优抚政策,就是对五保户和鳏寡孤独赡养。当时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补一局部,以群众自筹为主,现在来看这种形式已经很难实施,原因是我们对农民的政策是多予、少取、放活,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实施以后,这一局部的统筹就没有了。从我国目前的资金规模和农民的参保意识上,建立低保体系还存在一些困难,但一笔帐算下来,根本条件还是具备的。据统计,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万左右,如果按照每年每人-块钱的低保额标准,每年需要个亿。农牧业税每年是亿左右,农业特产税亿左右,如果加上各级民政部门配套的对鳏寡孤独的救济金这一局部,然后再从中央财政每年预算用于农村扶贫的个亿中拿出一局部(用于农村鳏寡孤独集中供养设施建设和供给),这局部资金即使不够,也相差不了太多。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平衡了农民之间的贫富差异,又稳定了农村,也表达了党的政策的优越性;既从制度上使农民和市民都能平等的享受低保,又不增加中央财政的支出。 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体系。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民占总人口的%,其中,岁以上的有万人。这局部人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农村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比方方案生育问题,农村家庭的规模虽然逐渐变小,完全核心户不断增多,理论上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由于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迁徙。农村假设建立像城市一样的养老体系,可以参照城市筹措资金的方式来进行。有个人局部,有集体局部,以及中央政府的补助。从操作层面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是可以将万岁以上老人承包的责任田的使用权的假设干年抵押给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既经营货币又经营土地),获取社保资金。如果使用权按年抵押,每年使用费按元计算,可以一次筹集近亿;二是将粮食直补资金和各级承担的粮食风险基金打入个人养老帐户;三是个人缴纳。四是集体收益和社会筹集局部。 第三,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有声有色,国家应该把它制度化、标准化。在解决了低保和养老问题后,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自筹资金,国家适当补助的方式。 六、成立政策性银行为农村金融输血,为农村经济开展提供资本金 目前农村的金融现状是既贫血又失血。邮政储蓄拿掉农村开展资金的一局部,四大商业银行拿掉农村的一局部资金,近年来从农村拿走的资金根本上都没有用到农村这一块,从而使农村开展资金极端匮乏。农民想拿到开展资金,贷款的本钱要占到%左右,即使是这样的贷款还很难拿到。报表上看县域存贷比在%左右,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贷款构成,有人民公社时期转存到乡村的、乡村集体发生的债务、农业开展银行向粮食供销的政策性贷款,新发生、能够发挥效益的贷款量少得可怜。所以,建议金融体制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成立农村政策性银行。改变农业开展银行目前的职能,把农业开展银行改为农村政策性银行,农村开展银行过去是围绕着粮、棉、油的购销而设立的银行,对这种银行进行改造,并把农业银行过去承担的扶贫资金、贴息资金划归农村政策性银行,把现有的各部门支持农业的资金归口到农业政策性银行当中。农业政策性银行可以收购或者划拨现在农行下面的营业所,把它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当兼有经营农村土地的职能,实现土地的流转,把土地盘活。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实行土地私有化,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但可以将农民土地使用权实行继承、转让、抵押等,这需要建立一个中介组织,这个中介组织由农业政策性银行来担任,来行使这个职能。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家开发银行的做法,只给资本金,给政策,不给它贴息,让它自己来进行运作。加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允许集团资本进入农村信用社,允许民间资金参股信用社,扩大规模,增加实力,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的银行。放开农村的金融市场,允许兴建合作金融组织。我国亿户农民,仅仅靠一家农村信用社来解决农村的金融问题是不现实的。应该允许民间金融组织的存在。加强金融监管,成立金融组织保险公司,防范金融风险。 第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