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为了儿子的梦想,我再次投资
梦想改造家第五季
2023
为了
儿子
梦想
再次
投资
改造
第五
[为了儿子的梦想,我再次投资] 梦想改造家第五季
2022年的四川大学医学院,有个很特别的新生――我的儿子吴吴。 之所以说特别,是说吴吴是个26岁并且已经当了爸爸的“高龄〞新生,其次,他曾毕业于另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第三,他在上海曾拥有一份月薪7000元的工作。 这些背景和他现在大新生的身份相比,实在让人充满好奇。而这一切用儿子的话说“都是为了梦想。〞 儿子与梦想失之交臂 上世纪八十代初期,我怀揣着发家的希冀与梦想,从一家国营企业离职后自己开办了工厂。与此同时,我的儿子来到人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事业蒸蒸日上,业务越来越好,积累了不菲的资金。 如同其他家庭一样,对于孩子教育的培养与投资,我只有一句话:“尽量满足。〞 可是儿子不同于我。我时不时地流露出“穷人乍富〞的心态,比方说我给儿子买服装,买的全是名牌,他看过后总是对我说:“爸,我现在不是穿名牌的时候……〞他上学有时天气不好,我开车接送他,他不让,坚持自己骑自行车去学校。 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的一门心思都扑在学习上了,没让我费过心。 孩子考大学了,当填写志愿的时候,他与他妈妈发生了分歧。 儿子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个医生,而他的“医生情结〞源于他的母亲。他妈妈是护士长,他小的时候常常会溜到医院里去。有件事在儿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说:“一个7个月大的早产儿,大家都以为他活不下来,但是,通过医生的努力得救了。虽然第一声啼哭还有些微弱,但那种生命获救的快乐是那样震撼着我〞 那些生命存活下来的欣喜,支撑着他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 但他决定当医生的想法,首先遭到了他妈妈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这份工作太辛苦、风险太大。为此事,我曾经劝过妻子尊重孩子的意愿。 妻子却说:“不让他学医,也是为了你呀。你看看你,都成了什么样子啦,年岁不大,可满头的白发。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你得要有个好帮手。再者说,你就忍心把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拱手让给别人管理让他报考自动化专业,是为了让他将来接你的班……〞 我觉得妻子说的有理,只好劝说儿子。 为了不让他母亲伤心,也为了服从我的意志,儿了违心地填报了自动化专业,他与学医的梦想失之交臂。 儿子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并没有回到我的企业来。当我问他时,他说:“爸,你现在可以给我个安逸的环境,但不能给我个创业的心态。我还是多历练历练,多接触接触社会吧。〞 儿子说的有理,我当初还不是因为有他这样的心态,才能有了今天的生活。 他被上海一家通讯公司聘用,月薪7000元。之后,他结婚生子,生活平静又让人羡慕。我本想在上海给他买套房子,儿子说,“爸,我现在虽然在上海工作,可今后的去向还没有确定,再者说现在房价挺贵的。〞 “这正是投资的好时机,别说买一套房就是买两套,我也有这个实力〞 儿子默不做声,看得出在平静的背后,他依然对没能学医而耿耿于怀。 后来儿子对我说,读大学时候,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对自动化专业有兴趣的人,他时常呆呆地望着在那里兴致勃勃学习的同学,同时想象着自己在解剖室里的情景。大四的时候,儿子偶然认识一位美国外教,他本来是学建筑的,28岁又开始学医,后来又学自动化专业。这位外教的信念是: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当体会不同的生活,特别是要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外教的一番话,把儿子最初想当医生的梦想又激活了。 50万,我觉得值 “工作很紧张,但一有空闲,那个梦想总是像只小猫一样,时不时地来‘骚扰’我。我见过很多在上海‘漂’的人,为了生存,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依然彷徨不安,我不想做那样的人。〞这样的想法,终于使儿子决定让那个梦不再只是梦。 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非本系统人员攻读本科必须脱产学习。儿子经过再三的思考,他决定只有破釜沉舟,重新参加高考,再读大。 当儿子开始鼓起勇气和我、他妈妈及他妻子沟通,诉说自己的痛苦。令我意外的是,原先家里最强劲的反对派――他妈妈,最终倒戈,变成了最大的支持派,因为她不愿看着儿子不快乐。 我倒成了最大的反对派。因为,近几年随着事业的开展,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我希望在这个时候,儿子能接替我掌管企业。 倒是妻子的一番话使我改变了观点,她说:“你的想法正与我当初让儿子考自动化专业不谋而合。可当我看到儿子对他不感兴趣的专业而学习时,你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吗我们现在有钱了,可钱能买来精神上的快乐吗〞 有人帮我算了一笔账,以儿子年薪8万元计,5年的脱产学习加上学费等开支,保守计算,儿子为了完成学医这个梦想,直接损失50万元左右。面对这个数字,我认为,50万元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与儿子实现梦想相比,50万,我觉得值得。 我决定次性付给儿子50万元,让他安心学习。 2022年3月,他向单位提出辞职,在片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参加了高考补习班。只补习了两个多月的儿子参加高考,最终被四川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为了梦想,儿子认为再苦也值得 儿子对我说“从一上学开始,我和比我小六七岁的“小同学〞们一起开始了又一次的大学生活。从月薪7000元的白领到集体宿舍里的大新生,从1岁孩子的爸爸到18岁少年的下铺兄长,这次的大学生活,与前些年的读书生活绝对不样。〞 我曾到儿子就读的大学去看望他,宿舍里是石头砌的地面,分立着4张上下铺的日木床,没有空调,甚至也没有装吊扇。他之前的生活质量和现在的校园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说:“我出钱,给你们宿舍安个空调吧〞他耸耸肩说:“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没有什么不习惯。〞 我要抽烟。他在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紫色的烟灰缸,熟练地给我点燃一支,说:“舍友们在时,我会到走廊里去抽。〞他笑着解释,“只是会觉得孤独。尽管他们觉得跟我没有差异,但我清楚地感觉到了我们之间的代沟。〞他说,有的时候,他更喜欢跟辅导员李老师聊天,作为同龄人,可以聊的话题很多,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接受。 和他一起住的同学对我说,很少能看到我儿子开怀大笑。我问儿子,这是为什么“他们觉得我很神秘,事实上我只是觉得压力有些大。做出这个选择,除了被人质疑,最重要的是影响了家人的生活。我原本可以给自己买房子和漂亮的车子,但是现在,我的费用都是来自您。〞他面带赧色同时又自嘲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己是个“啃老族〞。 “爸,坦白说,当初我已经准备放弃来报到,是我老婆逼我来的。在一起那么久,她一直知道我想要什么。〞儿子说,他对于家人充满感谢。“虽然我暂时不能给你们更好的回报,但是我相信,我给了你们生活会更好的希望。同时,我作为一个父亲,也许我暂时不能给儿子, 您的孙子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但是我身上这种执著追求梦想的精神,勇于改变命运的勇气,是对他最好的教育,或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你放心吧,家中的一切都不用你来操心,何况咱们还有这个实力。现在倒是我对你在学习上的压力、生活的孤独感,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爸,我已经开始承受自己的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 “你不懊悔吧〞不知为什么,我无意识地说出这句话。 “爸,我深信您能体会到多少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时的快乐!〞由于跟以前读书时常常会敷衍了事不同,这一次,他说自己将全力以赴。 对于他的未来,我觉得因为太遥远而不敢做出太多的要求,但是,他却充满底气地说“现在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技术,而我的自动化专业背景将帮助我迅速融入到实践中去,因此会比其他医生更具有竞争力。〞 我说:“现在生活很现实。我认为青年人就应该有为,而不是沉沦在某种环境里:年轻人更应该奋进,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勇敢地和命运做斗争。如果你的事情可以在社会上起到这样的作用,我相信这比我给你的投资,并不期待着回报更有意义得多。〞 儿子却说:“爸,我为拥有您这样一位通达的父亲而感到庆幸,同时,我为自己庆幸的是,我最终听从了自己心灵的呼唤。〞 编者的话 不强迫孩子走他不愿意走的路 吴吴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业选择上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即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迫孩子去学孩子本不喜欢的专业。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有梦实现不了,恐怕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吧I其实,梦想也是一种信仰,是种价值观的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吴吴的父亲认识到自己失误时,他毅然决然地投入重金,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这个故事让人们看到个家长对待孩子教育所走过的个曲折的历程,个中滋味是不言而喻的。 吴吴的父亲事业有成,有条件、有能力改正当初自己的错误决定来弥补给孩子带来的遗憾。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吴吴的父亲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结果会是怎么样呢现实生活中,像吴吴的父亲这样有能力、有条件的又能有多少 我的朋友牛君,与吴吴的父亲犯了同样的错误。他的女儿长的虽然十分漂亮,可并不具有表演天赋,考大学时孩子想报考师范大学,将来做名教师。可他强令孩子去考电影学院表演系,考是考上了,可到大三时孩子就退学了。因为,她的许多同班同学在刚上大时,就“上戏了〞,可她未能参加部影视作品。当我问起她时,孩子神情抑郁地说:“我参加许多角色的试戏,导演们异口同声说我‘根本不会演戏’。您说,我上这个学还有用吗〞至今,牛君的女儿天天呆在家中,不肯走向社会…… 牛君的女儿的经历与吴吴相同,只不过是结局不同罢了。 有鉴于此,我曾经对我的孩子说过“我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希望你能享受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东西,渴望看到你成功时满意的眼神。但对你的梦想与未来,我不会去强迫你去做你不愿意的事。〞 话是这么说,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包括我)仍然是凭着个人的主观好恶去为孩子选择未来。这个故事不啻于给我们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