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凝血
抗凝
及其
合理
用药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及其合理用药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及其合理用药 血液的构成血液的构成 血细胞blood cells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platelet 血浆plasma 水 血浆蛋白proteins 有机物质organic substances 无机盐inorganic salts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并因此保证了血液的正常流动性。此过程极为复杂,必须在许多成分(凝血因子)的参与下方能进行。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 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因子a。与 、因子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下,使凝血酶原(因子)变成凝血酶(a)。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可溶性纤维蛋白,继而在a作用下成为难溶性纤维蛋白,产生凝血块而止血。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使纤维蛋白(凝血块)溶解。Ca+2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是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影响凝血因子的药物:维生素K、凝血质、酚磺乙胺等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肾上腺色腙、巴曲酶、奥曲肽 代表药物:氨甲苯酸(止血芳酸)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氨甲苯酸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肺、肝、胰、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 术时的异常出血。妇产科和产后出血 肺结核咳血或痰中带血 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链激酶或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氨甲苯酸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70%。tmax为3h,静脉注射后,有效血浓度可维持35h。经肾排泄,t1/2为60min。氨甲苯酸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每次0.10.3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一日最大用量0.6g。氨甲苯酸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用量过大可促进血栓形成。对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一般不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继发的纤溶性出血,必要时,在肝素化的基础上应用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可致继发性肾盂和输尿管凝血,故血友病患者发生血尿时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酚磺乙胺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尚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酚磺乙胺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眼底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和皮肤出血。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酚磺乙胺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注射后1h作用达高峰,作用维持46h。口服也易吸收。酚磺乙胺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预防手术出血:术前1530min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一次0.250.5g,必要时2h后再注射0.25g,一日0.51.5g。治疗出血:成人,口服,0.51g/次,3次/日。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0.250.5g/次,23次/日。可与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0.250.75g/次,23次/日,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酚磺乙胺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毒性虽低,但有静脉注射时可发生休克的报道。与氨基己酸混合注射可引起中毒。右旋糖酐会降低酚磺乙胺的疗效。其他促凝血药 药名药名 药理及应用药理及应用 注意注意 维生素K3 维生素K为合成凝血因子的必须物质,还参与因子、的合成。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维生素K4 与VitaminK3相同,本品为水溶性,无论有无胆汁分泌,口服吸收均良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慎用。偶出现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或肿胀。维生素K1 与VitaminK3相同,本品为脂溶性,胆汁缺乏时,口服吸收不好。注射后作用较K3、K4迅速。静脉注射应缓慢(1mg/min)云南白药 三七为主要有效成分,可缩短凝血时间,具有止血作用。服后1日内,忌食蚕豆、鱼、酸冷等物。孕妇忌服。促凝血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 相互作用的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 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的结果 维生素K 口服抗凝药(香豆素类)产生相互拮抗作用 磺胺类药、奎宁、奎尼丁 可影响维生素K疗效 氨甲苯酸、氨基己酸 避孕药或雌激素类 增加血栓形成危险 酚磺乙胺 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 可增强止血效果 右旋糖酐 降低酚磺乙胺疗效 氨基己酸 混合注射可引起中毒 卡巴克洛 抗组胺药、抗胆碱药 可降低卡巴克洛的止血效果 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 可降低合用药物的疗效 鱼精蛋白 胰岛素 可延长胰岛素作用 凝血酶原复合物 抗纤溶药(如氨基己酸)增加发生血栓并发症的危险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临床主要用于防治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常用抗凝血药: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肝素、香豆素类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代表药物-华法林 华法林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本品对已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无对抗作用,在体内需待已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耗竭后,才能发挥作用。华法林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心肌梗死的治疗辅助用药。华法林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达10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4%,t1/2约为4050h。可通过胎盘。并经乳汁分泌。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由尿和粪便中排泄。口服后1224h出现抗凝血作用,13日作用达高峰,持续25日。静脉注射和口服的效果相同。华法林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口服,第一日520mg,次日起用维持量,一日2.57.5mg。华法林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最常见为鼻出血、齿龈出血、血尿、子宫出血、便血、伤口及溃疡处出血等。用药期间应定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应保持在2530s,凝血酶原活性至少应为正常值得25%40%。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值的2.5倍、凝血酶原活性降至正常值的15%以下或出现出血时,应立即停药。情况严重可用维生素K,口服(420mg)或缓慢静脉注射(1020mg),用药后6h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至安全水平。必要时可输入新鲜全血、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华法林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手术后3天、妊娠期、哺乳期、有出血倾向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脑、脊髓及眼科手术患者禁用。以下情况慎用:恶病质、衰弱、发热、慢性酒精中毒、活动性肺结核、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月经过多、先兆流产等。在长期应用维持剂量期间,如需进行手术,可先静脉注射50mg维生素K1,但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科手术前,应先停药。胃肠手术后应检查大便潜血。抗凝血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药物物 相互作用的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 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的结果 华法林等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 阿司匹林、保泰松、水合氯醛、磺胺类 血药浓度升高,抗凝作用增强 氯霉素、别嘌醇、甲硝唑、西咪替丁 华法林代谢降低,增强抗凝作用 广谱抗生素、考来烯胺 减少维生素K吸收或凝血酶原合成 奎尼丁、甲状腺素、苯乙双胍 促使华法林与受体结合,作用增强 大剂量阿司匹林、水杨酸类、氯丙嗪 干扰血小板功能,抗凝作用更明显 丙硫氧嘧啶、口服降糖药、磺吡酮 增强抗凝作用(机制不明)肾上腺皮质激素、苯妥英钠 有导致胃肠道出血危险 链激酶、尿激酶 导致危重出血 制酸药、轻泻药、灰黄霉素、利福平 抑制华法林吸收,减弱抗凝作用 维生素K、口服避孕药、雌激素 竞争酶蛋白,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