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恺之国画《洛神赋图》的艺术创作及情感表达绘画艺术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1165856

大小:34.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洛神赋图 顾恺之国画洛神赋图的艺术创作及情感表达 绘画艺术专业 顾恺之 国画 洛神赋 艺术创作 情感 表达 绘画 艺术 专业
顾恺之国画《洛神赋图》的艺术创作及情感表达 摘要: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上,绘画艺术成就也是博大精深,其中《洛神赋图》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典画作,充分代表了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体现了当时的美学特征,可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这幅作品以其严谨的内容构图,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艺术结构,展现了灵动的文学美术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绘画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情感 《洛神赋图》的情感来源于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所作的《洛神赋》,顾恺之以独特的绘画视角,将赋中人神之恋的情真意切用柔美的曲线抒写出来,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使得作品的结构和人物形象都表现出一种非凡的艺术美。顾恺之在画中体现了不同时空的情感交织,在山水之间错落有致地行走,展现了虚幻的时空之美。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已经有了深厚的积淀,无论是《洛神赋》原作还是《洛神赋图》画作,都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审美理念和美学理论水平。两位诗画艺术界的大师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自认景色之美和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运笔行文间流露出一种诚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才是最能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关键因素。《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有感于《洛神赋》而作,是文学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曹植诗中的意境被顾恺之用巧妙的笔墨天衣无缝地展示出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情画意。虽然历经历史的沧桑,但是这幅经典的诗画作品却历久弥新,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 《洛神赋图》的艺术创作 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有感于曹植的诗作《洛神赋》而作《洛神赋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诗画结合的典范,也是顾恺之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洛神赋图》摹本现存的仅有四副,分别被北京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甚至有一副流落到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摹本,也是最接近六朝画风的作品。整幅摹本长5.72米,宽0.27米,展现人物多达61个,并精心描绘了花鸟、动物和山石等景色,清新典雅的设色,细腻精致的用笔,可谓是中国长卷画的开山之作。 (一) 《洛神赋图》的来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有感于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中表现的真情实感,而将其用画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完整了举世瞩目的名画《洛神赋图》。《洛神赋图》不仅是《洛神赋》在情感上的传承,也是人物与主题的相互交融。曹植,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第三子,自幼天赋绝学,后成为建安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曹植为怀念甄氏而创作《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据民间流传,甄氏在曹植年少时期的梦中之人,但是阴差阳错,甄氏却嫁与袁绍之子袁熙为妻,曹操灭袁后,曹丕俘甄氏于宫中,纳为妃子。终因皇后嫉妒而被赐死。当年,曹植因受人诬陷,已经即位的曹丕命他进京辩白,曹植于京城见到甄氏之子曹睿,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在殿堂之上,曹丕又赐予曹植甄氏遗物,因而引发曹植对甄氏的无限思念。案情了结,曹植返回自己的封地,途经洛水时天色已晚,人困马乏,故而在岸边夜宿,将睡将醒时忽然看见江面凌波御风而来一翩翩佳人,长相与甄氏极为相似。醒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返回封地之后,他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这一梦境,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曹植在诗中通过对洛神的人神之恋表达了对甄氏的无限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屡遭猜忌,命运多舛的抑郁心情。 (二)《洛神赋图》的主要内容 曹植在《洛神赋》中将自己与甄氏人神分离的情节共分了六个阶段来描写,曹植用“翩若惊鸿”的洛神来象征容貌非凡的甄氏,虽然落花有情流水亦有意,但是人神有别,最终只有无奈分离,只留下无尽的思念与伤感。顾恺之在创作《洛神赋图》的时候也根据原诗的情节将化作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天色将晚,诗人散步在洛水之滨,潺潺江水映着两岸的鲜花,洛神凌波踏空而来,充分表达了思慕之情;第二部分描写的是:诗人终于与洛神面对面站立,然而人神有别,不能共度良宵,只有满腹的无奈、悲伤与哀怨。画家还用一个鲜明的对比来衬托这时的气氛,旁边诸神如女娲、水神、河神、风神嬉戏玩耍,热闹非凡,而洛神与诗人却是四目相对,满腹哀怨却无法言表,周围的景色似乎也被这种压抑的气氛所感染,杨柳停止了摆动,河水不再流淌,观众面对画卷,只能是充满了遗憾与期望之情。第三部分是描写诗人与洛神人神殊途,只能依依惜别,洛神驾云远去,虽然充满了依恋与不舍,无论是天边的云彩还是水中的鱼儿和蛟龙都奔放飞驰,上下翻腾,画面惊心动魄,将整个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深深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第四部分描写的是,洛神已经远去,诗人仿佛突然觉醒,于是穷追不舍,然而佳人已杳,不见踪迹,空留下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 《洛神赋图》中的情感表达 (一) 从诗到画的情感传承 曹植是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为了怀念甄氏而作的《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曹植年轻时对甄氏新生爱慕,无奈甄氏嫁与袁绍之子袁熙为妻,后曹操灭袁氏,甄氏又被曹丕所俘并纳为妃,最终因皇后郭氏的嫉妒而被陷害,被皇帝赐死于京师洛阳,死时年仅40岁。 就在同一年,曹植因被陷害而回京师辩诬,在宫中见到了甄氏之子曹睿,于是勾起了他对甄氏的怀念之情。拜见兄长之后,曹植又收到了曹丕赐予的甄氏遗物玉镂金带枕。睹物思人,这更加深了曹植对甄氏的思念与伤感。辞京返回时路过洛水,人困马乏,遂夜宿于洛水之滨。晚上将睡将醒之时,忽然见江面上一女子凌波御风,翩翩而来,惊若天人。曹植醒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返回封地之后,这个梦境常常萦绕在曹植脑海中,于是曹植有感而发,作《感甄赋》以记。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因感觉名字有讳于生母,于是将名字改为《洛神赋》。一方面是因喜爱曹植的文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被曹植于甄氏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人们遂将甄氏认作洛神,代代相传。 曹植在《洛神赋》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洛神的着装和骑乘,神态容貌以及左右随从,直到与洛神四目相对,曹植又被洛神的美貌所惊呆,他强忍着激动的心情表现出一幅矜持的神态。无论是华丽的辞藻还是超长的篇幅都是为了后面悲剧的气氛做渲染和铺垫,为了表达诗人对甄氏深深的思念而作序曲。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同样也传承了这种悲剧的情感,画与诗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顾恺之在东晋时期非常著名,后人评价他的画作是笔在意先,画有尽而意无穷,同时他还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家,出版了三本绘画理论专著。其画作《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等呗唐宋时期的文人所临摹,得以流传于世,保存至今。先进存世的四个摹本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摹本最接近原作,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也因此而跻身于中国十大传世名作的行列。 我们来对整幅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开篇描绘的是诗人与洛神在洛水边相遇,远处洛神凌波御风,翩翩而来,诗人在水边步履趋前,翘首以盼。直至最后洛神驾云远去,鱼儿、祥龙、玉鸾相伴左右,乘着六龙云车渐渐远去,然而洛神仍然频频回首,一副依依不舍之情溢于画中。清朝时期,乾隆皇帝酷爱此画,将现存于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定为第二卷摹本,在众摹本中,这幅作品的艺术水平最高,画家将原诗也用小楷写入画中,诗画对应,为诗画比较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整篇诗赋中,从“腾文鱼以警乘”到“怅神宵而蔽光”这段共131字是全赋的高潮,悲剧的情感用华丽的辞藻衬托得更加鲜明,将人神殊途,无奈和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这一段也是全画作的高潮部分,洛神驾着六龙云车远去,车的两旁七禽怪兽上下飞腾,仕女扶着洛神,洛神却回首顾盼,一副恋恋不舍之情,这种惊心动魄的画面正是拉开了整幅作品的悲剧。以至于后面的情节中悲剧色彩一直没有褪去,曹植于夜晚时分依洛水而眠,一手伸出,一手后倚,似已进入梦中,又如陷入回忆,即使是身旁侍从的关心都不能打动分毫,浓浓的离愁别绪萦绕心头。 顾恺之用画面展示了洛神与曹植连续几天的相遇情节,诗在画中,画在诗中。曹植在洛水之滨将睡将醒,忽然看见洛神凌波御风而来,他瞬间被洛神婀娜多姿的神态所吸引,为了不惊动天人,他伸手将侍从拦住,但是满目惊喜的神态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再看这些侍从,他们目光呆滞,衣着朴素,对于洛神的到来没有任何的惊讶和激动,这也衬托出曹植的激动心情,强烈的对比极大的烘托和渲染了人神相遇时的兴奋。曹植专注而惊讶的神态,内心激动不已,外表却仍表现出一幅矜持,万般言语也难以道尽此刻的心情。这与当时六朝山水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人物大小的不同使主要人物更为鲜明。整幅画作的高潮部分莫过于洛神驾驶着六龙云车离去时的情景,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顾恺之“高古游丝描”的高超艺术水平。简简单单一江清水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出万千姿态与无穷变化。江中浪涛的律动之美与人物的激动、惊讶、惆怅和不舍联系在一起,渲染了整幅作品的气氛,画家的情绪通过画面传达出来,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二) 传承着时代民族情感 《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的共同之处在于悲剧情感的传承,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中表现出来的悲剧情感,而且还传承了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楚辞汉赋以后,曹植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再创新篇,而作为诗赋的注解,顾恺之用《洛神赋图》作了最好的诠释,无论是内容的吻合还是情感的流露都极为相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基础上,顾恺之将绘画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画面的美感,取得了非凡的审美艺术效果。中国汉代以后,社会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动乱时期,然而政治的动乱和社会的黑暗并没有束缚了思想和精神的自由奔放。由于没有统治阶级的严格管理,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文学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尤其是绘画艺术,堪称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典范。真情实感的流露再加上人生的体验,使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无论是悲剧色彩的人生还是有着深邃文化内涵的人生,都是将艺术与自然万物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涌现出了如著名画家顾恺之、陆探微;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著名雕刻艺术家戴逵戴顒以及流传千古的广陵散,无论是曹植的诗赋还是云冈石窟的雕塑,无不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为闪亮的明星。 结语: 《洛神赋图》作为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这幅作品以空灵脱俗的画风和清晰动人的笔墨开创了中国长卷画的先河。是中国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通过画面,观众可以放飞自由想象的翅膀,去追寻画面之外的意境与情趣。时至今日,再睹《洛神赋图》的真容,我们仍然能感觉到其传神的笔墨神情,能充分体会其作为中华艺术瑰宝的非凡魅力。 参考文献: [1] 熊燕霞.  《洛神赋》与《洛神赋图卷》的审美比较[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03) [2] 朱婷侠,唐星明.  连环之美——论《洛神赋图》卷的连环特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3] 武男亚.  顾恺之与他的《洛神赋图》[J]. 大舞台. 2010(07) [4] 褚天芸.  从《洛神赋图》看中国古代长卷中的意象表现[J]. 上海艺术家. 2006(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