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异种
器官移植
演讲
异种器官移植演讲稿
所谓异种移植,是指将一个物种的组织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体内。即把动物的组织、器官移植到人的身上,代替不健康的组织、器官行使功能。第一个异种器官移植:
世界上第一例异种移植手术发生于1905年。当时,法国医生布兰斯多(princeteau)将家兔的肾脏移植给一个肾衰竭的儿童,术后移植肾排尿良好。但16天后,患儿死于肺部感染。
然而这位医生的尝试却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器官移植的新思路。同种移植之外,异种移植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异种间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响要比同种间强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地去研究呢。
临床器官移植的需求一直超过供给。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数量与所捐献的人体器官数量之比是20:1,如果加上那些靠药物维持可以等待但必须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此比值将扩大到30:1。
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大局部公众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少有人自愿捐献器官。再加上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脑死亡标准的法律,很多病人要等到全身器官衰竭的时候,才会确定死亡,但这样的器官已经不能成为可供使用的供体,如此一来,可供利用的器官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即便是在有相对完善的“联合器官共享网络〞的美国和欧洲,每年只能满足约十分之一病人的需求,仍有很多病人因无法及时得到供体而死亡。
所以寻求用于移植人类的动物器官,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新选择。那么移植物的最正确来源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灵长类动物,例如狒狒、黑猩猩、猴子等与人类血缘关系较近。理论上讲,以此作为移植物来源应该是最正确方案。
最著名的异种器官移植案例发生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1984年2023月,女婴费伊诞生。不幸的是,她的心脏存在缺陷,供血能力缺乏,只能维持几周生命。为了拯救费伊,医生将一颗七个月大的狒狒的心脏移植入她的胸膛。遗憾的是,费伊在21天后死于排斥反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斯塔尔医生把狒狒的肝移植到因严重病毒性肝炎濒临死亡又一时无法得到人供肝脏的危重病人身上,术后病人血液多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狒狒的肝所产生的多种凝血因子、补体等蛋白酶类可维持病人生命所需。手术获得成功,病人存活了半年之久。
然而,灵长类动物数量稀少,在国际上大多属于珍稀保护动物;生长周期慢,繁殖率低,饲养本钱较高,很难满足人类器官移植的需求。加上与成年人的体格相比,猴子或狒狒的脏器都显得较小,因此灵长类动物难以成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常规选用的供体。
其实现在普遍认为较为理想的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来源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就是,猪。
猪的繁殖能力强,一胎多产,生长周期短,平均下来饲养本钱较低,器官获取相对容易很多。新陈代谢过程与人类极其相似;易于进行遗传工程改造。更重要的是猪的器官与人体器官形状、大小相似,生理性质相近。那么猪作为异源器官供体需要克服哪些问题呢。
首先当然就是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响。免疫排斥反响可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响、急性血管排斥反响和慢性排斥反响。其中最为凶险的就是超急性排斥反响。这是源自猪体内物质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ggta1)与人体体内抗体和补体联合产生的剧烈排斥反响。一旦发生,被移植的猪器官往往会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血栓、水肿等现象,并最终坏死。
如果能阻止异种供体细胞内ggta1基因的表达,使得人类体内的抗体没有结合的靶抗原,就可以防止这种超急性排斥反响。目前的分子基因敲除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已做到了这一点。基因敲除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图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敲除基因或定点突变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利用dna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基因敲除或使目的基因定点突变的载体,然后转化到动物的体细胞系中;筛选转化的体细胞,建系,别离单个细胞,取出细胞核;采用显微注射方法移入去核的猪卵母细胞中,电融合形成重组胚,重组胚移植到受体母猪,分娩产出的小猪即是敲除基因或基因定点突变的克隆猪,这些猪没有ggta1基因的表达产物。
2022年phelps等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了世界上第1头双敲除ggta1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猪,开启了利用体细胞基因打靶技术生产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先例。此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几个科研小组也相继获得了敲除ggta1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猪。将其心脏和肾脏分别移植到免疫抑制的狒狒体内,移植后的异种器官可以在狒狒体内正常存活2~6个月,最长的个体生存期长达179d。
2022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潘登科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ggta1单敲除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为我国创立器官移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异种器官移植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
它是一种在猪体内正常存在的病毒,已经成为猪基因的一局部。这种病毒对猪无害,但如果猪的器官被移植到人体,这种病毒是否依旧无害呢。2022年6月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发育生物学家布朗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认为致病菌或其他生物的有害基因是不可能直接转移到人体的,细菌不可能直接向人类转移基因,人类也不可能直接从细菌那里获取基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组检查了160名接受过猪活细胞移植的患者,确认无一人受到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感染。这无疑增加了人们对从事猪器官用于人研究的信心。
但反对者认为,其他事例说明某些对一个物种无害的反转录酶病毒在被移植到人体后会变成“病毒杀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在猴体内是无害的,而到了人体内就变得致命。所以其潜在的危害性仍不容无视。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这一技术简单说来,就是让拥有剪切dna链条能力的cas9内切酶在导向rna片段的指引下对特定位置的基因片段进行精确切割,从而人为制造基因的突变甚至失活,之后还能在空缺处参加新的基因片段,人为编辑修改基因序列。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成功率也很高,可以说是整个基因工程界的新锐技术。
2023年2023月初,世界顶级科学刊物科学的新一期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论文。论文作者——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乔治·彻奇(georgechurch)通过使用该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抑制了猪体内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基因,使猪来源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程大大推进。另外,建设超洁净的猪舍原本也是一个瓶颈问题,
因为猪舍内要保证完全无细菌和病毒,猪食用的饲料和水也要经过无菌无毒处理,建设本钱和维护本钱都很高。但现在,这个问题正在慢慢地解决,比方我国的长沙就已有研究团队建好了类似的超洁净猪舍。倘假设国内的研发团队间加强合作,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来推进基因改造猪的培育等各项工作,猪的各种器官、组织作为供体进入临床应用的时间可能大大缩短。异种移植的未来
目前,应用于各种器官移植的基因改造猪的研发和培育还在进行中,因为各种器官的要求不一样,对基因改造的程度也不同。
异种移植为开拓移植脏器来源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多数专家认为,虽然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必要进一步实验和探索,克隆猪的器官移植真正走向临床应用尚有待时日,实现无风险的异种器官移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篇:器官移植器官移植
一、
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迅猛开展、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突破、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器官移植在医疗中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开展,无数曾经无法治愈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器官移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开展迅速,给广阔病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日益远离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在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两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福祉,但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的开展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与此同时,它所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各个方面的深刻讨论,这无疑是其开展中遇到的挑战之一。
二、正文
1.简介
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是将一个人健康的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的复杂手术,目的是替换病人因疾病丧失功能的器官。广义的器官移植还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狭义的器官移植。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免疫抑制药物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肾、肝、心脏、胰腺、小肠移植等相继获得成功,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公认的治疗各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
2.开展史
器官移植的想法由来已久,古埃及建造的狮身人面像和我国古代扁鹊换心的传说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近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健康或生命之所以不能维持,往往是因局部组织或个别器官丧失功能所致,并非机体所有器官都已损坏,因而产生了更换受损组织或器官的设想。19世纪的欧洲,人们为了实现用新的器官替换功能低下的器官的愿望,进行了大量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
角膜移植是最早的组织移植,有近200年的历史。1824年reisinger首次设计出了角膜移植术式,并成功地实施了鸡与兔之间的异种角膜移植。1906年,zirm应用一个男孩因眼外伤而摘除的眼球为一个烧伤的病人进行了全层角膜移植,术后获得了植片永久性透明。1931年felatove首次将尸体眼球保存在2-4℃环境中,于1-3天内使用,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905年法国的carrel创造了血管缝合术,从而促进了后来的器官移植实验开展,使一切临床器官移植在技术上成为可能。1912年carrel由于他所从事的包括血管和器官移植在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而荣获了诺贝尔奖。1923年villiamson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burnet和medamar等进行了针对免疫现象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证明。1927年gayei实施了胰腺移植动物实验。1936年苏联的voronoy进行了最早的同种肾移植。1932年padgett曾报道过同种异体皮肤移植。1937年brown为一对单卵双生子施行了交叉皮肤移植。1947年demioov做了肺移植动物实验[2]。
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布里格姆医院,murry做了世界第一例同卵双生兄弟间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也为其他器官(如肝、胰和心脏等)的移植铺平了道路。1955年hume在肾移植中使用了类固醇激素,使同种移植有了新的进展。1956年,美国的thomas做了第一例骨髓移植,喜获成功。1963年肝移植、肺移植获得成功,
1966年胰腺移植成功实行。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进行了首例心脏移植。1990年murry与thomas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器官移植热潮,并由单器官向多器官联合方向开展。
在中国大陆,吴阶平院士于1960年率先开展第一肾移植,林言箴教授于1977年开展我国首例肝移植,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免疫抑制药物和技术设备落后,早期开展的器官移植都没能获得成功,器官移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留学人员学成归国以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于临床,我国的器官移植工作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开展,移植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大幅提高,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分类
(1)自体移植。供者与受者系同一个体,故对移植物不发生免疫排斥,如肾动脉狭窄患者切除狭窄段动脉后实施的自体肾移植,肝外伤或肿瘤患者切除肝脏经体外处理后移植回腹腔的自体肝移植。
(2)同系移植。移植物取自遗传基因与受者完全相同的或根本相似的供者,如同卵双生间移植或近交系动物间移植,一般都可成功。这类移植在临床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