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促进和谐XX建设.docx
下载文档

ID:1164028

大小:33.83KB

页数:2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调解 工作 体系 促进 和谐 XX 建设
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促进和谐XX建设 第一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促进和谐xx建设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促进和谐xx建设 近年来,xx县按照‘大调解'保‘大和谐、促‘大开展'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协调,司法行政、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分别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促进了和谐平安xx建设。202223年,全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2325起,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新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一、落实“三项措施〞强化党政主导 1、强化认识定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纳入全局工作,作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之计,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促进平安建设的根底工程,列入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2、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大调解' 工作,召开全县会议部署,制定有关工作意见。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均成立了‘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大调解'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举办‘大调解'工作培训班,对乡镇场(街道)、村(社区)XX县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3、落实工作保障。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调解'工作,全县‘大调解'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全部由县乡两级财政统筹安排,全力保障。县、乡两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均落实了专门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干部97人,202223年,县、乡两级财政共安排‘大调解'工作专项资金220多万元,做到了‘有人干事、有地做事、有钱办事'。 二、健全“三个机制〞严格工作运行 1、健全协作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那么,把矛盾纠纷调处的责任落实到乡镇、部门、单位,实行‘双线排查、三级负责、一线处置'。同时,根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这三种调解方式针对的对象各有不同、化解方法各有所长 的特点,合理配置三种调解方式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利用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左右联动作用,加强与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的协作配合,形成调解合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2、健全责任机制。‘大调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催促由‘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综治办负责。人民调解由司法局牵头,主体为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由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办牵头,主体为政府行政部门;司法调解由人民法院负责。各牵头部门和工作主体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履职尽责,有机衔接。同时,严格落实调解工作首问责任制,对未履职尽责的,严格责任追究。 3、健全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大调解'工作纳入党政目标管理,作为综治、维稳工作考评重要内容,记入领导干部政绩档案,作为晋职晋级、评先受奖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化解矛盾纠纷‘一把手'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县‘大调解'工作办公室XX县区综治办加大督查力度,实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对因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激化,或引发其它重大事件发生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出问责建议。 三、完善“三个网络〞加强根底建设 1、完善组织管理网络。成立了县、乡(部门)‘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加强本地区、本部门(行业)‘大调解'工作组织领导。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主任由分管政法领导兼任,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县直单位调解室主任由分管综治领导兼任,配备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并设立一名维稳信息员。县综治办担负全县‘大调解'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催促职责,推动‘大调解'工作机制标准、高效运行。 2、完善指导协作网络。县司法局设立人民调解指导中心,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督查、考核和培训;县政府法制办设立行政调解指导中心,负责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督查、考核、培训和重大矛盾综合协调;县人民法院设立司法调解指导中心,负责管辖范围案件的调解,同时负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业务指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定期听取‘大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大调解'工作深入推进。 3、完善矛盾调处网络。县、乡两级建立矛盾纠纷调 解中心,县直单位、村(社区)建立调解工作室,组设立调解员,形成了纵向延伸县、乡、村、组四级,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以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大调解'组织网络。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875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202353人,根本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 四、实行“三个调解〞强化科学调处 1、深化人民调解。建立山林水利矿产权属纠纷、医患纠纷、征地拆迁、交通事故、食品平安、环境污染等专业调解组织,扩展了人民调解覆盖面。一批由各行各业专家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特邀调解员和基层法律效劳工作者组成的调解志愿者,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改善了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促进了由单纯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向矛盾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和社情民意调查员‘三合一'角色转变。 2、创新行政调解。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建立了由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办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新体制,既将行政调解由过去单纯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又 将政府行为落实到了相关部门。28个县直部门制定了指导本部门行政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行政调解领导小组,设立了行政调解指导室,目前,全县共建立行政调解组织212个,配备行政调解员305人,初步形成了上下贯穿、整体推进的行政调解工作体系。同时,延伸行政调解范围,将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争议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行政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纠纷均纳入行政调解的范围,具体包括七类案件,即行政不合理的案件,行政不作为的案件,行政行为存在瑕疵的案件,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法律法规不明确的案件,证据无法查实的案件,涉及面广、范围大、影响重大的案件。 3、提升司法调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制度,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那么,进一步拓展司法调解工作范围,把调解工作从处理民事案件向处理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延伸,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立案、审判、申请再审阶段的调解制度,大力推行立 案调解、行政案件协调和执行和解,积极探索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调解解决新模式,大力推行巡回调解、邀请调解、委托调解、联合调解,最大限度提高调解结案率。加强诉前分流,对直接起诉到法院的案件,积极引导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达成协议,自愿申请确认效力的,县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确认。 第二篇。构建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税由于道德缺失、制度不完善、违信本钱低,我国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问题。税收领域也是如此,纳税人偷逃税现象严重,税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乱纪、谋取私利时有发生,导致税收流失,破坏了税收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原那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税收诚信缺失,构建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税收诚信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税收诚信是诚信征税、诚信纳税和诚信用税的统一。 诚信征税要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恪守依法治税原那么,做到立法、执法、司法公正,不徇私情,公正、公平地对待纳税人,诚心诚意为纳税人提供周到完善的效劳,诚恳地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诚信纳税要求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弄虚作假,不偷逃税款;诚信用税就是财税部门要将公民缴纳的税款高效、准确、透明地用于社会公共事业,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保护纳税人的生命财产平安,为纳税人提供根本的社会保障等。 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根本道德标准,是国家、政府和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那么。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税收诚信有机统一体。 2.税收诚信是税收本质要求,也是税收存在的客观要求。 从税收本质理论看,目前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交换说和公共需要说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而形成,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征税权力与纳税权利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地平衡纳税人、征税机关的关系,要求各利益主体严格遵守共同的契约规定,做到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我国税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所当然在税收工作中要坚持诚信原那么。 二、构建我国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建立有利于诚信的税收立法体系,表达社会公平、公正和透明。 一是税收法律中的实体内容要充分表达科学开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精神,贯彻好税收公平、公正原那么,兼顾社会公共需要和公民税收支付能力。二是程序内容要公开、透明、简洁和明了,明确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三是税收立法过程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 四是尽快制定税收根本法。要把老实信用原那么写入根本法。 (二)建立确保诚信的税收执法体系,推进税收环境的协调、和谐。 1.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推进征税的公正、透明,纳税的方便快捷。 在落实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效劳为根底,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根底上,进一步创新征管方式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在制度设计中,在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的职责分工同时,加强三者之间的制衡。二是在流程设计中要完善岗责体系,监督制衡。 2.增大执法透明度,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增强重点权力、环节的监督。二是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透明度。四是完善税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五是完善外部监督。 3.建立良好的税收效劳体系,促进诚信纳税水平的提高。 除了建立统 一、标准的12366纳税效劳热线,办好税务网站,提供法规咨询、税收公告、检举申诉等综合效劳外,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效劳机制,营造良好的税收诚信气氛和环境。 4.强化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税收诚信意识。 一是完善纳税人信用信息记录系统,便于对纳税人管理和提供效劳。把分散在税务、银行、工商、海关、审计、公安、土管、建设等部门的企业、个人信息收集起来,建立实时的信用数据库记录,及时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效劳。二是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在落实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方法同时,要创新工作方式,使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真正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有效措施。三是完善信用公示制度。依托税收信息网和社会新闻媒体,公布企业信用情况,表彰纳税信誉好的企业,提高企业商誉;同时对纳税失信企业和个案进行曝光,促进其增强诚信意识。 (三)建立奖惩清楚的鼓励和惩罚机制。 一是在税制设计方面要考虑鼓励相容约束,鼓励纳税人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真实的纳税信息并诚信纳税。二是在税收征管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参与约束,迫使纳税人选择诚信纳税。三是加大违法处分力度,强化处分确实定性,真正起到震慑的效果。四是提高违信本钱。 (四)广泛开展税收诚信教育和宣传,促进社会诚信。 (五)建立廉洁、高效效劳于纳税人需要的税款使用体系。 一是合理用税。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