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面向
工程
管理
测量
工程质量
保证体系
研究
面向工程管理的测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工程测量及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测量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思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分析质量管理系统要素,设置质量管理点,进行质量检查等一系列质量控制管理的思路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根底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测量工程 测绘 质量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6(b)-0155-02
1 测量工程概述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实体,具有根底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点。测绘产品是反映地表上的自然、人工要素及其在地理空间的位置和属性信息的,而这些信息是社会开展和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需要利用和必须依赖的根底。而工程测量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地面的起伏状态,用各种图例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测绘成地形图,或者用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要测绘的地球外表形态以及地物地貌虽然复杂多样,但其形状和大小均可看作是由一些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所决定的。测量工程的主要任务有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线路测量、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工作。
2 测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响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3 测量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根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GB/T19001-ISO9001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良。
4 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符合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方案、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本钱及质量体系等。
系统思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系统工程是用科学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工作在一定时期中取得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这里所指的科学方法是指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以求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便发挥整体优势,力求在这个系统中防止发生损失和浪费。质量的系统控制就是将系统工程应用于质量控制。
4.1 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到达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测量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
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4.2 测量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量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根底,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4.2.1 图形检查
数据在整理,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悬点、缺边等),使得图形在进行拓扑运算的时候出现错误,所以必须进行图形检查。具体的图形检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错误图形记录检查:检查图层中是否存在如悬点、缺边等错误的图形记录:第二,环状图形面积检查:检查图斑的面积和图斑与自身相交造成面积不等的情况;第三,面积检查:检查每个行政区域内部图层的图斑面积与该行政区域面积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其它检查:如重叠检查、缝隙检查、自相交检查和线闭合检查等。
4.2.2 属性检查
属性检查的目的是检查属性数据是否丧失或者不完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表结构检查:检查图层的表结构和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是否相同;(2)字段值非空检查:检查特定字段是否被赋值;(3)重复编号检查:检查某个字段是否有重复的编号;(4)字段值范围检查:检查字段值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5)枚举检查:检查字段是否在设定的枚举表中。
4.2.3 风格检查
图形风格化问题即符号化问题,是数据转化过程中最再棘手的问题之一。不同绘图平台以下列图形数据的符号(如颜色、线宽、线型等)是不能兼容的,这是因为不同软件的符号库和符号化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要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中风格的丧失问题,只有通过要素编码将不同要素对应起来,也就是将符号库对应起来,才能实现风格的转换。风格检查也就是要素编码的检查。
4.2.4 拓扑检查
一些数据模型支持拓扑关系(如Coverage),而另一些数据模型那么不支持拓扑关系(如Shapefile),而且不同软件支持的拓扑关系也可能不一致。当从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向不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拓扑关系会丧失:当从不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向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必须重新建立拓扑关系。重建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所丧失,这些信息都要通过拓扑检查来获得。
4.3 测量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量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测量过程的输入是被测对象,在进行测量之前它们的测量信息或测量数据是未知的或者不是很准确知道的。经过投入资源,例如由有资格的测量人员,利用经过校准或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测量程序,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操作,实现测量过程的转化,由被测对象转化成为具有准确可靠测量信息的产品。
测量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量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测量工程必须遵照规程进行图根控制及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在野外测量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应有操作人员签署,方为有效。测量过程通过自查、校核、审查进行控制,消除测量产品标识记录、数据输入、数据计算、数据输出和绘图中的过失,防止不合格品出现。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测绘过程输入输出的编目、图、表格数值等均有标识和可追溯性。与相关专业互提资料应填写互提资料卡并请接受人签收。控制测量中,输入的是起算数据和工程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GPS控制测量输入的是己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测区中央子午线、独立基线边等。
导线控制等常规控制测量输入的是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所要求的限差等;水准测量输入的是起算点高程、控制等级所要求的各种限差等。操作就是严格依照各项规程由操作员通过仪器设备对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输出的是符合相应精度指标的控制点数据及控制网精度评定结果,包括闭合差、误差椭圆、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中误差等。
碎部测量和线路测量中,输入的是控制测量中输出的控制点成果数据。操作是对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和属性信息获取的过程。输出的是合格的数据和信息。施工放样中,输入的是控制测量中输出的控制点成果数据和放样点数据信息。操作是将放样点在实地标示的过程。输出的是放样点标示结果和复测数据及误差信息。
数据处理和绘图中,输入的是原始观测数据,操作是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过程,输出的是成果数据或图形。各种测绘过程都应按时的填写相关的记录,各种质量记录是测量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实施或运行的主要证据。
5 记录和标识
测量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记录的保存应按填写日期的顺序排列,需要时进行装订,便于以后检索。所有记录,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丧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一般记录的保存期为1~3年。
标识作为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测量设备必须有计量确认状态标识,采用的标识可分为:合格标识(绿色)、不合格标识(红色)和准用标识(黄色)。其次是各种文件记录成果等要做好标识。
6 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分析质量管理系统要素,设置质量管理点,进行质量检查等论述了测量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丁莉东.测绘生产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与探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2(3).
[2]刘永祥,张文军.测绘单位内部管理问题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