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语文
教学
切入点
选择
浅谈语文教学切入点选择
浅谈语文教学切入点选择
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目前,很多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一潭死水, 我认为选择切入点是关键,语文课选择好一个好的切入点 ,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使语文课堂芳草青青,花红柳绿呢?
1. 课文重点处切入, 从主干问题切入 文章都有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处提问,不仅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对课文的重点处加深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那么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课文的关节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现地牵扯到语文课主题和重要观点的语句。弄清这些语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认识有所提高,一些难的课文往往有明显的关节点。而某些浅显易懂、篇幅较小的诗文也同样存在关节点 。
2. 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 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内心世界。
3. 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 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开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那么。教授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4.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开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开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我在教古典小说鲁提侠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并未按照一般的情节开展顺序来讲解,而是一开始就直奔小说的高潮——拳打郑关西的局部,学生纷纷对打斗场面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浓厚兴趣,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就有好问的学生发问,鲁提侠为什么要打郑关西?它们分别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事而大打出手......这样,全班学生就围绕这些问题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文章的情节内容.结构脉络就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了,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地完成。
5. 注重教学内容间的比拟 要想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内部比拟,还可在课文和课文之间比拟,甚至单元和单元之间比拟。在比拟处提问,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获得较大进步。“创造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也是有不少启示的。在教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问:“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谁最冷酷?〞有的说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当她发现卖牡蛎的小贩是于勒时,她用尽各种难听的词骂于勒,并且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还有的学生说是菲利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位哥哥,在他的弟弟变为流浪汉时,却采取了落井下石的态度。在讨论和比拟中,学生洞察了人心的自私、冷漠、贪婪。我又趁机说:“这种人心的冷漠,在别的文学作品中你见识了吗?〞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泼,学生纷纷表达了对别的的文学作品的理解,潜能得到发挥。
6. 从课文细节处切入 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幽析微,细细地加以品味和探究,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为细节充满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它就像一个“隐身的天使〞,我们只有把它找出来并紧紧地抓住它来提问,才能让它发光发亮,照耀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
总之,寻找最正确的切入点,让教学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文本,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教材,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体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从而深深爱上语文课。
收稿日期: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