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个体动机对数字鸿沟的调节基于大学生付费阅读数据的实证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
个体
动机
数字
鸿沟
调节
基于
大学生
付费
阅读
数据
实证
研究
教育
教学
专业
个体动机对数字鸿沟的调节——基于大学生付费阅读数据的实证研究
个人动机对数字鸿沟的调节——基于大学生对付费阅读的实证研究
摘 要
知识被认为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必要元素,信息化社会更是如此,信息传播中的“数字鸿沟”,会加剧经济上的贫富分化。本文采用当代大学生对付费阅读调研数据,借助调节效应模型,采用多元阶层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动机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具体来看,采用认知卷入度,情感卷入度,行为卷入度三个动机指标,在动机条件模型框架下研究动机与社会经济地位在知沟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群体而言,当情感卷入度,行为卷入度和认知卷入度较高时,可以从媒介使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缩小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导致的知沟。部分动机指标可以缩小因为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知识获取的差异,这就从个体动机和社会经济地位角度,提供了对数字鸿沟现象产生机制的一种跨层次解释。该研究丰富和扩展了数字鸿沟的理论框架,扩宽了其视野,并对知识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国家的良性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个体动机; 数字鸿沟; 调节机制; 社会经济地位
个体动机对数字鸿沟的调节——基于大学生付费阅读数据的实证研究
Abstract
Knowledge is considered as a necessary element to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 especiall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digital divide"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ill aggravate the economic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is is a dangerous signal for any country or region. At present, the trend of "digital divide" is expanding in many aspect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survey data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with the help of moderating effect model, and use 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is to verify the impact of motivation on the digital divide. Specifical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tiv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gap is studi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otivation condition model by using three motivation indicators: cognitive involvement, 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behavioral involv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groups with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when 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behavioral involvement are high, more knowledge can be acquired from media use, thus narrowing the knowledge gap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Some motivation indicators can reduce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caus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which provides a cross-level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digital divide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motivation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This research enriches and expand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divide, broadens its horizons,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lso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Individual motivation; Digital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 ; Socioeconomic status
个体动机对数字鸿沟的调节——基于大学生付费阅读数据的实证研究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研究的目的 1
2文献综述 3
2.1国外的研究现状 3
2.1.1宏观层面 3
2.1.2微观层面 4
2.1.3跨层次研究 4
2.2国内研究现状 4
3.研究假设的提出 6
3.1研究模型的选择 6
3.2研究假设 6
4 研究对象和方案设计 9
4.1研究对象 9
4.2研究方法 9
4.3变量测量 9
4.3.1控制变量 9
4.3.2因变量 9
4.3.3自变量 9
4.3.4调节变量 9
5.数据结果分析 11
5.1数据结果分析 11
5.2实证数据结果分析 11
6研究结果 16
7结 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 录 20
致 谢 23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970年,蒂奇诺等研究者提出了“知沟”理论,即“随着大众媒介进入到一个社会系统的信息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会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些信息,于是在这些群体之间的知沟将会扩大而不是减小”[① Tichenor, P.J., Donohue, G.A.& Olien, C.N.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0,(2):159-170.
② 董晨宇. 媒体、知识与社会平等——知识社会学视角中的知沟假说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论文,2014.
③ Gaziano,C.Forecast 2000: widening knowledge gaps.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1997:237-264.
④ Ettema,J.S.& Kline,F.G. Deficits,differences and ceilings:contingent conditions for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gap.Communication Research,1977:179-202.
⑤ Kwak,N. Revisiting the knowledge gap hypothesis-education,motivation,and media use. Communication Research,1999,(4):385-404.
]此后,知沟假说最初的论断不断受到诸多的质疑与挑战[2],但它将一种理论层面的想法变成了实证上可测的假设,并由可获的数据加以验证,这本身具有的跨理论和实践意义使得大众传播领域学者不断投身到该假说的检验与研究当中,显示出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当知识没有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间平等分布时,有关知识不平等的研究就变得异常重要。
1.2研究的目的
根据以往研究者对“知沟假说”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很多研究结果都证实了“知沟假说”的存在,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而产生的“知沟”[3],一些学者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从其他角度对“知沟”进行进一步研究。 Ettema和 Kline(1977)指出,信息的成效可以影响信息的接受程度,“知沟”的产生不是因为教育(测量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指标)差异,而是因为个体动机和信息显著性,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假如信息被社会系统的成员认为是有积极作用的,那么基于受众的受教育水平而产生的知沟就不容易出现[4]。近几年的研究,动机条件模型是学者们针对“知沟”的主要研究部分,并且获得许多研究结果的支持。但Kwak(1999)指出,虽然大量的知沟假说研究结果证明动机条件模型是对的,可是动机条件模型并没有得到充分验证。[5]而如何解释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知沟假说进一步要回应的问题,这需要后续的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模式与文化、宏观与微观矛盾的理论解释框架[① 刘海龙.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61.
。
本文对这个时代的新型力量进行研究调查,得出数据。然后比较个体动机与社会经济地位在数字鸿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并对个体动机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到底是社会经济地位还是个体因素对知识水平的差异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因为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教育水平不同从而影响知识水平的差异,那是否可以通过个体动机去缩减这种差异呢?从而从个体动机和社会经济地位对数字鸿沟进行分析解释。
2文献综述
2.1国外的研究现状
知沟假说从刚开始提出时的验证,到有学者正式提出,再到进一步完善理论的过程,在对于知沟假说的研究的过程来看,学者们不断的完善和丰富着知沟假说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向。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对于知沟假说的研究时间比较早且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层次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1宏观层面
1970年以Tichenor为主的明尼苏达小组发表论文提出知沟理论,他们的研究以宏观角度为主,他们认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造成“知沟”产生的主要原因。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在知识接受程度上看也存在差异,当差异日益增大时,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研究内容上,明尼苏达小组认为“知识”等于“公共事务和新闻”,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印刷媒体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主流媒介,如果受众接受并懂得合理运用了所获取的信息才是人们融入社会的必然选择,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在信息获取的程度上两极分化,这样会促进社会矛盾[① 郭志杰. “知沟”语境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及引导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16:170-171.
② 覃泽宇. 信息对称中基础教育的“知识沟”现象与关系重构[J].教育科学论坛,2019:11-13.
③ 徐雪高,沈杰. 农村信息传播中“知沟”现象的可能性及防范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9:11-13.
④ 赵奉军. “知沟理论”审视下贵州民族地区媒体使用效果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学报,2014:115-119.
]。Katzman(1974)在知沟假说的基础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