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157839

大小:28.44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增加 农民收入 思考 对策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仍属弱质产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寻求农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开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椐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号文件相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限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加大清欠农民工资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近几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但由于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大力推进以开展生产、促进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6元,同比增长19.92%;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57.95元,同比增长12.27%。从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来看,均保持在2023%以上的增长速度。具体构成如下表: 2023年、2023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比照表 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在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双轮驱动下,全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23年,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为1867.8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023.47元,增长12.69%。其中主要在于林改政策的全面落实,林业收入增长较大。据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县农民在林业方面的收入到达218.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2元,增幅为73.26%。渔业收入同期也有所增长,2023年农民渔业收入为77.01元,同比增长11.81%。 (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23年,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756.39元,比上年增加114.46元,增幅为17.83%。其中主要在于外出打工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2023年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为555.95元,比2023年增加116.98元,增长26.65%。政策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一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32元左右;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提高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劳动技能。2023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就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18.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三是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2023年全县农村常住户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到达8万人左右,增长6.4%,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使农民收入人均约增加7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增收奉献突出 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要求,全县各示范村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本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开展特色水产、特种水果、肉牛、毛竹、无公害蔬菜等几大支柱产业。2023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7万多亩,完成毛竹低改面积0.7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6.4万多亩,肉牛出栏稳定在1万头,果业面积达2万多亩。同时,通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民的致富技能得到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23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对农户的覆盖率达68%,依托新农村建设开展主导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2023多元。 二、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农民收入问题,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就我县而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增收的空间有限。2023年以前,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也始终处于低速开展。2023年以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农民出售谷物综合单价为1.44元/公斤,比2023年增加0.29元/公斤,仅此价格上涨就使农民当年人均增收20231.44元。而2023年到2023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根本保持均衡,所以今后几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靠价格刺激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 (二)农产品产量增收的可能性缩小。2023年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第2页 以来,国家1号文件的出台,以及粮食补贴、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增长迅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但由于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和单产的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大幅增产的可能性也不大。2023年以后,农民增收靠播面扩大、产量增加推动的空间极其狭小。 (三)农民从二、三产业经营增收较难。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开展存在一些问题,第二、三产业投入减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二、三产业开展缓慢,是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就业转移的重要原因。由于全县乡镇二、三产业规模较小,吸纳作用不强,且本地打工收入一直不高,从而无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受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势趋缓,影响农民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近两年来,全县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缺乏17%,远远低于沿XX县区(如浙江)的62%。 (四)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由两局部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过去,由于农产品短缺,农业增产就意味着农民增收。如今,由于供求关系、增收结构发生了变化,需求约束增强,农业增产不一定带来农民增收。从产业结构看,我县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直接造成农民收入结构的不合理。2023年,在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58.6%。由于第一产业比较效益低,而且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抑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从产业和产品的层次上看,愈是初级产业和初级产品,其社会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往往愈低。随着经济的开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总是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开展,要求有优质的农产品与之相适应。而当前优质高效农业开展不快,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较少,这就造成优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低档劣质的农产品相对过剩、销售不畅、价值不能完全实现,农民增产也难以增收。 (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上下成正比。我县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根本还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方式并未到达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共同体只是量的形成,没有质的形成。一是农民“失位〞。分散的千家万户由于资金缺乏,信息闭塞,经营规模小,加上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承担市场竞争主体的重任;二是龙头企业“不到位〞。个别龙头企业不仅未能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反而一遇到市场波动,就将风险、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三是中介组织“缺位〞。目前农村缺乏中介组织和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造成市场与农户联系脱节,致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效劳水平较低,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农民主要凭经验、凭感觉经营,农产品品种、品质不能充分适合市场需求,导致销售困难,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七)农民总体应用科技水平低,社会化效劳体系不健全,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由于农民在生产安排和结构调整上没有一个能够掌握市场行情、开展前景的组织来引导,常以当前市场价格信息为导向,误导农民“追涨〞,导致新的结构雷同,产品积压,价格下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向纵深推进,加上社会化效劳体系滞后,生产前,农民需要的生产要素供求,特别是良种良法和市场变化趋势的效劳不及时,不准确,形成调整的盲目性;生产中,对生产经营指导不力,农民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产后效劳跟不上,农户市场化经营缺少必要的“桥梁〞,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流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效劳问题得不到满足,加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八)农业投入缺乏,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开展。一是政府投入乏力。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增长迅速,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迅等根底设施大为改善。但与现代农业的需要相比,还远远缺乏。由于我县属财力弱区,对农业的投入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水利根底设施建设维修、农业科技和良种、病虫害防治、质量平安保障、农村综合组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需求,影响了农业开展、农民增收的后劲。二是金融投入有限。由于受农业自身的弱质性、金融部门的效益性、信贷资金的平安性、农民的诚信度等方面的影响,使农业信贷投入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大面积开展需求;三是农民自身投入能力差。由于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不高,加上子女就学、就医、人情关系、农资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客观上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的投资能力,加之大局部农民受传统的经济意识和经营能力影响,对那些投入高、利益丰的产品涉足甚少或力不从心,同时目前农产品在城乡交易之间存在较大的“剪刀差〞,影响着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也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九)城镇化开展较缓慢,影响农民增收。加快城镇化,统筹城乡开展是实施城市带动战略的重要手段。城镇带动农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为农产品提供更大的消费市场和为农村充裕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时机,找到一条既符合农民“离地不离乡〞的传统观念,又寻找到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方式。但是由于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吸引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存在,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仍然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其结果是农民的非农收入仍不能提高,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晰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尽管影响全县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较多,但增收的潜力仍很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措施、新政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县,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为目标,全面落实“重点在田,希望在山,潜力在水,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要求,挖掘潜力,寻求突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一)推进结构调整,在规模基地、特色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上找出路。结构调整是农业升级、换代、增效的主要途径,我们应立足于建设水产大县、果业大县、肉牛大县,大力开展县域农村经济,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场导向、区域布局、塑造特色、形成规模〞的原那么,着力抓好大水面开发、特种畜禽、高效经济作物,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做好产业开展规划,把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载体上。一是注重规模基地板块开展。在窑头、枧头、潞田、高陂、百加、芙蓉、罗塘等乡镇,应抓好调粮扩经、立体种植,构建以蔬菜、特种经济作物为主的经济作物板块;在韶口、沙坪、五丰、弹前、涧田、武术、宝山等六个库区乡镇,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优势,搞好立体种养,构建以××玻璃红鲤、长吻、鱼为主的水产品板块;在枧头、窑头、百加等乡镇,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开展草食动物,在规模上、经营上、流通上开展壮大,构建以生猪、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板块;在弹前、沙坪等乡镇,充分利用其土壤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