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费
奥尔罕
帕慕克
伊斯坦布尔
迷人
废墟
范文
天道酬勤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伊斯坦布尔,迷人的废墟
丁海笑
帕慕克见证了伊斯坦布尔现代版的“废墟化〞过程,所以他直言不讳,认为伊斯坦布尔只剩下“失落的繁华梦〞和“昔日传奇梦〞,使得他有时机在废墟之上构建同废墟一样本质与恒久的东西。
我来到了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在清真寺的宣礼声中醒过来,窗外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在我去伊斯坦布尔之前,就已经读过了那本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灰色的书封一度让我以为伊斯坦布尔的天空就是黯淡不明的灰暗。当我从中国搭车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就在眼前。我跨过亚欧大桥,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这一切在我眼中却显得无比的平静。
伊斯坦布尔在历史上声明显赫,无论是希腊殖民者的拜占庭,还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君士坦丁堡,任何一个时期这里都曾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之时,这座城市拥有了“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大到跨越整个地中海,涵盖几大古文明,而伊斯坦布尔一度成为人类遗产的交融和保存之地。兴许有一天人们会给伊斯坦布尔取一个新的名字:帕慕克坦布尔。
帕慕克说他从未离开过伊斯坦布尔,没有离开过童年时代的房屋、街道和邻里——“我的想象力要求我待在相同的城市,相同的街道,相同的房子,注视着相同的风景。〞而我很符合他说的那种“无根〞的旅行写作者——“设法在語言、文化、国家、大洲甚至文明之间迁徙而为人所知,离乡背井,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被视作伊斯坦布尔经典的城市志,在这一本书中,帕慕克将个人的传记与城市的生活、风景交叉书写,书中还插入了被誉为“伊斯坦布尔之眼〞的土耳其摄影家阿拉·古勒〔Ara Güler〕的摄影作品,他们共同用文本、影像展露了这座千年古都的过去和未来。帕慕克甚至在其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里手绘了一幅伊斯坦布尔的旧街道,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充满着不同风格、主题的建筑,无限延伸,而一个男人站在高处俯视这一切。
而伊斯坦布尔对帕慕克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
我来到了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在清真寺的宣礼声中醒过来,窗外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杯咖啡,一刻钟的凝望,一天的冥想。伊斯坦布尔就像亚特兰蒂斯一般,建造在蓝色之中,迎着每日的晨曦和暮色,是一副天堂的景象。我想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想像过去的人
一般,从这个城市出发,到达爱琴海中某一个遥远的岛屿,那里住着诗人,或是相信上帝的人。我们大可以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争辩上帝的存在或荷马史诗中某一段的真伪;在某个出其不意的下午,等待某个人的造访,或去某个陌生的城市做客。这样缓慢的时代已经远去,等待显得毫无必要,世界变得顷刻即至:一条短讯和一张标有精确时间的机票。
伊斯坦布尔变得不再梦幻,你不得不从现实中苏醒,但每当置身于古堡旧巷时,一切又像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了——“偏僻巷弄、被人遗忘的广场、卵石巷和圆顶木屋〞......“破烂的车辆,逐渐沉入水中的桥梁,堆积如山的锡铁罐,遍布坑洞的高速公路〞......“长满青苔的老城墙、雕刻有漂亮字母的老饮水池、饱经侵蚀而彼此斜倚的老木屋〞——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种“断垣残壁的迷人状态〞。
帕慕克所说的一切仍旧存在着:在城市排污口净钩子洗澡的娃,满身污浊的流浪汉,让政府头疼的满大街咬人、拉屎的狗——这里的流浪狗确实又多又大,历届政府上台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狗患。海边的茶摊旁,主人翁吐了一地的瓜子壳,旁边写着“欧洲大陆的起点〞,对面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灯塔。
依旧是鹅卵石路、有轨电车、轨道电梯,载着你从起点到终点,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人们在试图保存着什么,是辉煌的奥斯曼帝国,还是美好的旧日时光?前者成了历史,后者成了艺术。
也许只有穿梭其间的混血儿、来往欧亚度假的游客,过着他们依然欧洲的生活,品尝红茶、瓜子和打麻将的老人,又将人拉回遥远东方的记忆中。是的,这里还有横跨欧亚大陆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伊斯兰与拜占庭风格兼具的蓝色清真寺、蓝白色相间的伊兹尼克瓷砖、迷宫一般的升降地铁,不用我赘述你也一定有所耳闻。
老城里,苍白的古迹屹立在现代楼群当中,城市的建筑师们决定放弃木屋的粉刷,任其自由的腐烂,只将那些褪去颜色的炭黑色阁楼,用作国际打工者和难民们滞留的廉价旅店。人们在清真寺前摆起旧物摊,大件小件地贩售着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巷子中偶尔还能瞧见一家马具店,提醒着人们曾经金戈铁马、号角连营的帝国时代。咖啡店里谈笑风生的情侣和为欧洲足球联赛彻夜狂欢的人们,是对逝去的古老荣耀最好的证明。
格温·威廉斯〔Gwyn Williams〕在他的土耳其历史与导览手册里建议:“花一天看城墙和防御工事,再用几天寻觅城内外的水渠和贮水池,一个星期看宫殿,再一个星期看博物馆,一天看柱子和塔,数周看教堂和清真寺......〞相比之下,我是个不太称职的观光客,到所有的地方匆匆一瞥——码头、东方快车博物馆、剧院、教堂、清真寺、有轨电车站、书店、大学、旧货市场、巴扎、超市、茶馆、美术馆,混在成群结队的游客中,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如此多来自远东的面孔了,竟然会觉得精致小巧的东方少女,远远好看于土耳其的异域风情。
电影摄制组在这里已不再是新鲜事,伊斯坦布尔就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布景,从君士坦丁时期可以拍到当代。伊斯坦布尔拥有两个国际电影节,在城市角落的小剧院也可能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你既可以在伊斯坦布尔见到浓妆艳抹的好莱坞明星,也可以在好莱坞大片里见到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也是有名的艳遇之都,邂逅东方的美人是许多欧洲人毕生的夙愿,但艳遇从来搬不上台面,连帕慕克也不得不成认,奥斯曼帝国的艺术作品从来不像欧洲一样乐于渲染后宫的情事,整个城市有时候显得黯淡无比,特别是在依旧寒冷的春季。
坐渡轮可以跨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船上有舒适的沙发和餐厅,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坐在舱外享受欧亚两岸的美景,但我却总是碰到下雨,透过船舱的窗户,金角湾上错落有致的建筑在雨中不断后移,泡上一杯咖啡,安静的欣赏这一场巨幕电影。在土耳其语里,“博斯普鲁斯〞是咽喉的意思,意为欧亚大陆的咽喉之地,对年轻的帕慕克来说,它就是世界的中央。
在伊斯坦布尔住过两个青年旅社,由于是淡季,旅店总在不停的装修,在享受低廉价格的同时伴随着嗡嗡的电钻声,白天待在房间里总是心神不宁。这里并不是世界背包客的天堂,更像是世界青年难民的集中营,聚集了大量亚非国家的非法滞留者,许多人才刚刚脱离战火纷飞的国土,急于在这里落脚,再中转去西欧各国。
伊斯坦布尔大学附近有许多独立的二手书店,兴许会淘到一本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封面被绘以伊斯坦布尔鲜艳的彩色,以供我们这些游客留存纪念。
阿拉·古勒Ara Güler1928年-2023年新闻摄影记者土耳其最具有国际声誉的摄影师之一
少女塔Maiden"s Tower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伊斯坦布尔最富浪漫情调的象征
阿亚索菲亚清真寺
Ayasofya
旧称圣索菲亚大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