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花鼓
中的
不同
表现
方式
天道酬勤
“情〞在花鼓灯中的不同表现方式
:花鼓灯艺术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淮河两岸的乡情、乡音、民风、民俗熏陶着花鼓灯艺术。热情奔放,诙谐幽默是淮河人民纯朴、乐观的性格特征的表现。它的精髓“情意交融〞贯穿于花鼓灯的音乐、旋律、节奏;表现在舞蹈的身段、步伐、动作、姿态造型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情;“情〞的不同表现方式
1.1动作中的“情〞:
花鼓灯的动作有“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神态媚〞的表演风格。“兰花〞的招牌表演动作有“三回头〞,“向前三步风摆柳,向后三步牡丹开〞,充分表现出农村姑娘谈情说爱时那种腼腆而害羞的神情,那优美的“扭〞姿,那么是观察、模仿村子里大姑、大嫂的走路而形成,特别的“嗲〞。
1.1.1流动中:
流动常用在大花场的图形变化中,在流动的表演时舞动起来要快、要溜,如风驰电掣,行云流水;停的时候要陡,要急促,像急刹车,而且停的要稳。大多有以下套路:二龙出水、双拜门——等二十多种根本队形。其中有些队形还可以组合、派生出多种形式,如:“别篱笆〞可以变化出“长篱笆〞“团篱笆〞“单篱笆〞“双篱笆〞,即可以全体队员在一起“别篱笆〞;又可以分成假设干个组在不同位置同时“别篱笆〞。在每个队形流动转变连接时“兰花〞都会用个人擅长的身段、筋斗,扭、跳、翻、跃,各有个性,各有特点,使整个大花场既丰富多彩,又统一完整。
1.1.2体态中:
花鼓灯体态常运用“比〞、“兴〞手法,充分表现自身思想情感的舞蹈语言。例如从鸟儿在枝头喃喃细语的形象中创作出“凤凰三点头〞;由春风吹杨柳而创作的“风摆柳〞;还有的舞姿和动作有的直接摄取于劳动生活中,如:“簸簸萁〞、“端针匾〞、“摇耧步〞、“单挎篮〞等;有的是在自然界景物中受到启示而创造、提炼、升华,以写意的手法使之舞蹈化,如:风吹荷花〞、“老鹰磨云〞、“燕子试水〞、“猴子摘桃〞等等;有些舞蹈动作那么借鉴了古典舞、杂技、武术和戏剧武功表演形式,如:“摆帘子〞、“小五腿〞、“拧身跃〞〞等。
1.1.3动律中:
安徽花鼓灯的舞蹈动律,很大程度上与舞者脚穿木制小鞋模仿裹足女子行路有关。由于穿木鞋的舞者需将身体重心移向右前方以保持平衡,产生了“单挎篮〞等典型动态。又由于舞者所追随的打击乐常有“休止〞,使得穿“衬子〞的舞者形成了以“梗〞为特征的舞步,由此导致轻、溜、脆、稳的舞步,产生了“野鸡溜子〞、“双拐弯〞、“波浪步〞、“拔泥步〞、“颤点花〞等有代表性的舞步。需要指出的是,安徽花鼓灯舞步的“梗〞促使舞者上身动作出现肩部有规律的左右交替,上下的中度摇晃及腰以上部位略带划圈的前后摆动,这在“风摆柳〞、“平足步〞和“上山步〞中表现的较为充分。“亮相三道弯〞表达在兰花亮相姿态:右脚前交叉点地,身体靠向右斜前方,腰部放松一边顺时单出胯,形成“三道弯〞动态。
1.2节奏中的“情〞:
花鼓灯锣鼓是传统的伴奏乐器,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局部,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歌舞者的动作和情绪。伴奏的乐器有:花鼓、大锣、小锣、大、小镲,等。多打在重拍和煞尾音上,增加强势、表现舞蹈的停顿及段落。艺人中流传着“锣鼓一响,脚底板就痒〞的说法,俗称“半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打击乐伴奏在花鼓灯表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锣鼓点专为配合某一特定的舞蹈动作,成为一种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舞蹈语言,如“凤凰三点头〞。这反映了花鼓灯锣鼓对艺人们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打击乐器的伴奏,是花鼓灯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表演中,演奏者随舞蹈者的感情、步伐、舞姿、节奏等变化,以轻、重、疏、密的锣鼓点和长、短、抑、扬的音色来配合表现角色的感情和舞蹈气氛的变化。
1.2.1重拍的强调:
鼓的演奏技巧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忽而用重击、轻打,忽而用“压锤〞“捣锤〞,突然又打响鼓边,充分调动音响、音色效果,造成声音效果上的差异,有效地发挥锣鼓音乐表情性的特点。多用大锣、大镲表现。
例如:撞四:2/4∣匡匡∣匡匡∣令匡一令∣匡O∣
摆扇子;4/4 [∣:匡令 匡令 匡 丁∣令匡 一丁 匡 丁:∣]表演时速度比拟快,身体与呼吸的配合十分重要,表现了兰花的灵巧、甜美。
1.2.2尾音的韵味:
有的锣鼓点是专为配合某一特定的舞蹈动作,成为一种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舞蹈语言,如“凤凰三点头〞它的鼓点是:O丁| O丁|匡O O丁|匡OO||表演时气息带动身体起伏,强调气息与眼神的收放配合,表现了兰花害羞的情绪。
1.2.3花鼓歌中的“情〞
花鼓歌是花鼓灯的又一重要组成局部,其音乐来自民歌,但又与一般民歌不完全相同。它既具有民歌风格又独具特色。“花鼓歌〞是配合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局部,演员多以“叙唱〞、“对歌〞的方式,说明所办角色的身份,描绘环境,表达情节。从旋律的特点、节奏的变化等方面可以分为2种类型:挎鼓调〔男唱腔〕,旋律朴素,节奏明快,曲调与凤台方言结合得非常和谐,垛句近似吟诵;腊花调〔女唱腔〕,旋律优美抒情,徐缓舒展,表达情感细腻,节奏较自由。凤台花鼓歌演唱调式,属于“宫〞调式与“徽〞调式的占总数的80%以上,这类花鼓歌节奏自由明快,旋律优美,多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及广阔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属于“角〞调式及 “羽〞调式的仅占少数,主要表达角色哀怨、悲愤的情绪。花鼓灯对歌的歌词中,多以“栀子花开〞作为开头。
1.3玩出来的“情〞:
“自娱性〞是表演者从事民间舞蹈活动的感情根底。花鼓灯植根于农村生活,具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正如花鼓灯的一首歌词说的:“小小鲤鱼红红的鳃,上江游到下江来,上江吃的是灵芝草,下江吃的老绿苔。俺不为热闹俺不来。〞因为这种艺术活动可以使他们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所以有时虽然物质生活很艰苦,仍有兴趣从事舞蹈活动。虽然是“玩灯〞 但表演起来也有一定的情节和表演形式,其中最核心局部的就是小花场了。
1.4固定情景模式中的“情〞:
1.4.1对歌抒怀
由一名鼓架上场照例到四门表演再请兰花“下楼〞,兰花不肯轻易“下楼〞,鼓架要见景生情编唱新词妙句表达爱慕之情,打动了兰花才肯下来,下来后打一个照面又会回去,只有鼓架唱得兰花无话可说,这才“下楼〞表演小花场。
1.4.2花场传情:
1.4.2.1大场
大场又名“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演出人数4至24人皆可,男女角色人数相等,第一人为“伞把子〞,其余“鼓架子〞、“腊花〞各占一半。由领伞的率领组合成各种图形。表演时既有统一调度,又有个人发挥,伴以热烈的锣鼓,响亮的口哨,舞蹈场面热烈奔放。大场虽是集体的情绪舞,但表演者又可以根据自己的表演特长,各显神通,要按照统一的套路和节奏,个人的动作不必相同。
1.4.2.2小场
小场又名“小花场〞,是花鼓灯中抒情的双人舞蹈,通过简单的情节,细腻地描绘青年男女赠戏、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爱情生活。演员可以让自己的感情在小花场中任意驰骋,尽情发挥。如果说舞蹈动作是艺人们个人表现感情的语言,那么小花场那么是由“兰花〞和“鼓架子〞共同创作的散文或抒情诗。
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表达感情的艺术,没有情的艺术就没有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咏歌之缺乏,那么手舞足蹈种之〞。因为有了“情〞才有了舞台上生动、热情的花鼓灯表演,它以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涵,反映人民追求美的愿望,展示当代人民的精神风貌,并被一代一代的民族舞蹈艺术家精彩的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