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伤寒
学前
学期
重点
08七年制中医 伤寒论
第一章 绪论
1、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视为现存《伤寒论》的最早版本,并载于卷九、十中。
2、现今通行的《伤寒论》版本有两种:①宋本,现存者只有赵开美的复刻本②南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即“成注本”(第一个全文注解《伤寒论》的版本)
3、 伤寒的涵义: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4、 六经的传变主要取决于:①正气的盛衰②邪气的轻重③治疗的当否
5、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形势
6、 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7、 并病: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
8、 两感:凡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者,称之。
第二章 太阳病辩证论治
第一节 太阳病辩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辨证要点: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意义:太阳病提纲(诊断标准)。凡此后言太阳病者,即具此证此脉。
二、太阳病分类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辨证要点: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饥:外邪袭表,卫不外因,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逼,营阴郁滞。
3、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口褐,不恶寒(或初起轻微恶寒),脉浮数。
病机:温邪犯表,化热伤律,营卫不和。
治则;辛凉解表。切不可辛温发汗,否则易生变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煎服法:①浓煎1次,分3次温服。②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③若不汗,可再服。并缩短服药时间,半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④若不出汗者,可服至二三剂。
辨证要点: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
辨证要点:杂病之自汗及阵发性发热、汗出久久不愈,无明显脏腑病变及其他表里证。
病机:营卫不和。
治法:调和营卫,先其时发汗,方用桂枝汤。 .
意义;:桂枝汤不仅可用于治疗太阳病,也可用于治疗杂病,凡营卫不和者,皆可用之。
(二)桂枝汤禁例:①太阳伤寒证。②内蕴湿热者。③里热盛者。
(三)桂枝汤证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律舒经。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辨证要点: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病机:表证末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治法:扶阳解表。方用桂枝加附子汤。
4、桂枝去芍药汤证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由太阳表邪不解和胸阳不振两组症状组成,其辨证要点是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等。
病机:胸阳不振,表邪末解。
治法:解肌祛风,宣通阳气。方用桂枝去芍药汤。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由太阳表证与胸阳亏虚症状组成,其辨证要点是:脉微、恶寒、胸满。
病机:表邪不解,胸阳损伤。
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复阳。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于汤。
6、桂枝新加汤证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辨证要点:桂枝新加汤证由营卫不和与气营不足两组症状组成,主症为身疼痛,汗后身痛不减,甚或加重,脉沉迟,可伴有恶风寒,发热,汗出等。
病机:营卫不和,气营不足,经脉失养。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和营。方用桂枝新加汤。
二、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本条之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八个症状,是太阳伤寒的主要表现,前贤称之“麻黄八症”或“伤寒八症”。 )
辨证要点:麻黄汤证为太阳伤寒表实证。辨证要点是恶寒、发热、无汗、喘、用身疼痛、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
治法:辛混发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
(二)汗法禁例:阴虚咽燥者、淋家、疮家气血两虚者、衄家阴血不足、亡血家气血虚弱、平素多汗、中焦虚寒者、尺中脉迟营血不足者、误下后里虚,尺中脉微者禁用发汗。
(三)麻黄汤证兼证
1、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辨证要点:葛根汤证由伤寒表实证与太阳经输证组成。辨证要点是项背拘急不舒、恶寒、无汗、脉浮紧,或下利为水粪杂下,无热象或兼下利。
病机: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
治法:辛温解表,升津舒经,升清止利。方用葛根汤。
2、葛根加半夏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背强,呕逆,舌苔白,脉浮紧
病机:外邪内迫阳明,胃气上逆。
治法:发汗解表,兼降逆止呕。方用葛根加半夏汤。
3、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
辨证要点:大青龙汤证出伤寒表实证兼有阳热内郁症状组成。辨证要点是恶寒发热,身痛或重,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
4、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辨证要点;小青龙汤证由太阳伤寒表实证兼水饮内停症状组成。辨证要点是寒热咳喘,痰稀色白,舌苔白滑,脉弦紧。
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
汤证辨析;大、小青龙汤皆从麻黄汤化裁,均属表里同治之方。但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郁热而除烦,以解表为主;小青龙汤发汗解表,内蠲寒饮而治咳喘重在蠲饮。
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皆治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太阳中风表虚兼喘,见有汗而无内饮;麻黄汤证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寒邪闭表,肺气不宣致喘,见无汗且无内饮证;本证为太阳伤寒表实兼喘,见无汗有内饮。
三、表郁轻证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各取1/3旦,按1:1比例合方,或将两方各三合煎液合并。)
辨证要点: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辨证要点是表证日久,证轻邪轻.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红、身痒。
病机: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治法:辛温解表,小发其汗。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技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5)
(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按2;1比例组方。)
辨证要点: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辨证要点是表郁日久,证微邪微,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或伴汗出、身痒。
病机:表郁日久,证微邪微。
治法:辛温轻剂,微发其汗。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汤证辨析: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与桂枝二麻其一汤证均为表郁轻证,症见发热恶寒如疟状。二者鉴别在于,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症状较轻,而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症状略重。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之合方。取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两方之比为2:1)
辨证要点:桂枝二越牌一汤证由太阳表郁轻证兼内有微热症状组成。辨证要点是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
病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
治法:小发其汗,兼清郁热。
汤证辨析: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及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比较。三证病机均为表郁邪微,症状均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治用辛温微汗。但桂麻各半汤证为表郁稍重,表现为寒热一日二三度发,治以小发其汗;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表郁较轻,表现为寒热一日再发,治以微发其汗;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属表郁兼内热.除寒热并见外,尚有轻微里热烦躁,治以辛温小汗,兼清郁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与大青龙汤证比较。两证病机均为外寒兼内热,方用麻黄汤合桂枝汤加石膏衍化而成。本证为外寒内热之轻证,治以小汗;大青龙汤证为外寒内热之重证,治以峻汗。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一)变证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二)辨寒热真假:语音、二便、口渴、舌脉。
(三)辨虚证实证 (四)表里先后治则 (五)标本缓急治则
二、热证
栀子豉汤类证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因无形邪热郁于胸膈,故其辨证要点为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
病机:热郁胸膈。
治法: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栀子汤禁例:虚寒便溏者慎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辨证要点:麻杏甘石汤证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故其辨证要点为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而不恶寒,尚有口渴、脉数等。
病机:邪热壅肺。
治法:清热宣肺,降气平喘。方用麻杏甘石汤。
白虎加人参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辨证要点:身大热、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舌苔黄燥,脉洪大。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津气两伤。
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葛根芩连汤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
辨证要点:葛根芩连汤证以里热为主,挟有表邪,故其辨证要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