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松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调查与建议.docx
下载文档

ID:1152184

大小:35.33KB

页数:2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松滋 资源 枯竭 城市 转型 调查 建议
松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调查与建议 一、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根本现状 (一)专班组建及时 1、组建了工作专班, 2、落实了工作责任 3、启动了根底工作 (二)工作推动扎实 外出考察取经 (三)规划编制科学 聘请了专家学者进行规划编制 二、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干部思想难转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各级干部,包括领导干部普遍存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就是争取国家工程,没有真正把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放在推进科学开展、可持续开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 (二)传统产业难转型 1、传统产业改造难、升级难。 2、培育新兴接续替代产业上找不到抓手 3、在生态、民生开展上难平衡 (三)体制机制难配套 1、转型办机构人员不固定,属临时机构 2、转型办经费缺乏,影响工作推动 3、从事转型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 三、我市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促进干部群众思路转型。 1、营造浓厚气氛鼓励引导转型 2、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助推转型 3、优化政策软环境引领转型 4、专家“把脉会诊〞科学规划转型 (二)工程带动,招商驱动,强力推进产业转型 1、打造产业转型的平台和载体 2、构建接续替代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3、引进延伸产业链条和开展循环经济的大企业 4、推进危水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三)政策引领,三级联动,不断深化机制转型 1、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统领经济社会开展 2、构建助推转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3、省市县联动,各部门互动,形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合力 (四)民生为本,生态为先,和谐推进社会转型。 1、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 2、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 3、生态为先打造宜居松滋 第二篇。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开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且问题越来越突出。鉴于转型工作的复杂性、综合性,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转型经验的根底上,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了系统对策建议。 改善宏观调控 一是成立专司部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问题。德、法、日等兴旺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尽管具体做法不一,但都成立了专门领导和协调转型的机构。我国可考虑由开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共同成立“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与政策办公室〞(也可考虑对国家振兴东北办或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进行职能扩充)。二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并可考虑立法保障。由国家专司转型的权威机构来制定和实施经济转型规划和区域振兴规划。首先,这种高层次机构可以兼顾利益、协调各方采取行动;其次,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制定转型规划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和任期制下出现的非连续性;最后,能突破地方政绩观和地方利益集团的束缚,及早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未雨绸缪。另外,鉴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我国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不只是资源型城市的局部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将转型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障机制。三是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环境生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根底设施等诸多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给予倾斜性支持。鉴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要取得转型的真正成功,必须打政策组合拳和注意措施的综合配套。 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淘汰落后资源产业,即主动退出那些本钱高、环境污染重且没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二是改造传统产业,即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资源产业积极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放弃传统资源产业。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对其改造,使其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将有根底的非资源型产业做大做强成支柱产业,激活存量资产。四是在资源型产业根底上开展接续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当然,还可以考虑对伴生资源、共生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五是在资源型产业之外开展既有国际市场前景又有本地比较优势新兴产业,进行新产业植入。 重塑城市形象与功能 一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过程是“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过程。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先弄清楚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化、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两组概念。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化的区别在于城市化的产业支撑不同:18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开始进入现代城市化阶段;即城市化传统与现代之分界点在于有没有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支撑。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区别在于城市化量与质的区别:近年来,第三产业替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开展新动力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城市开展也由以“城市化〞为主的量变阶段向以“城市现代化〞为主的质变阶段过渡。 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高起点规划,强化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根底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与形象的优化。没有城市形象的重塑,没有城市功能的再造,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转型。 优化产业组织 一是要促进大企业集团的建立,培育地方经济成长的火车头。竞争力强、开展迅速的大企业往往能成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成长的火车头。二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开展,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组织结构。要在积极建立大企业集团和争取大型企业进驻的同时,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效劳,形成产业聚集和企业网络,提高区域竞争优势。企业在初创阶段最需要政策、环境的呵护。因而,为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更快开展,要综合运用诸如提供创业资助、支持技术进步和创立企业园圃等多种政策措施。 深化对外开放 一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和区外资本进入。为配合转型、吸引外部投资,其一可以考虑积极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努力培育工程载体,实施筑巢引凤和工程招商;其二政府应该制定和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扩大开放,吸引外部资本进入不仅会促进产业转型和创造就业岗位,还将极大地推动经济在区域间的横向联系,甚至将推动和深化产业的国际化开展。二是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竞争,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更要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外部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从而促进经济的外向型开展和对外贸易多元化。企业参与国内大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程度加深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扩大产能、改善产品结构的过程,更是塑造企业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过程。 健全科教培训和社会保障 一是要依靠科技教育来放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物质技术动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这一要求,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与资本投入相结合,用科技力量放大经济转型的动力,推动经济转型的步伐。另外,科技创新和教育开展也是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根本标志之一。二是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再就业和再工业化。通过卓有成效的职业培训事业的开展,能提高大批传统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从而能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开展准备条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经济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职工下岗,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这就要求多渠道的分解经济转型压力,在加强职业培训的同时,抓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减轻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负面影响,为转型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奉献很大 XX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XX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观察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土〞、“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工程布点黄石。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开展。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开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202223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2023 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未来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两条铁路大动脉(武九线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三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沪蓉、大广、杭瑞)、三大物流园区(花湖、罗桥、棋盘洲)的交通和物流格局。 (三)黄石的产业根底坚实。19世纪末,两湖总督张之洞在黄石建立大冶铁矿,由此谱写了近代中国冶金工业的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就在黄石集中投资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使黄石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经过建市近60年的建设和开展,黄石已形成包括冶金、建材、能源、服装、机械、化工、医药等14种主导产业在内的工业门类,拥有2家销售收入过20230亿元的企业、5家百年老厂、2023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借壳上市),拥有工业产品5000多种、中国名牌5个、中国著名商标5件、湖北名牌50个。 (四)黄石的历史奉献巨大。据统计,建市以来,黄石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1.9亿多吨、铜精矿(含铜金属)75万吨、原煤7000多万吨、各种非金属矿5.6亿吨;累计产钢3000多万吨、铜300多万吨、水泥1.38亿吨。1990年前,黄石一直是武汉的“粮仓〞,武钢70%的铁矿石和XX市70%的生产生活用煤均由黄石提供。截止目前,黄石累计上交利税270亿元,加上统配价差,黄石工业累计为国家奉献约350亿元左右,相当于国家同期投入的6倍。 二、黄石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积极探索和主要成效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黄石历届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一项工作。早在1998年12月,XX市委就确立了“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开展〞的开展思路,提出了“三大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开展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城市开展由中等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跨越、人民生活由整体脱贫向小康生活跨越。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黄石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开展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构筑多元产业格局为重点,加快开展接续产业,在推进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资源型城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