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doc
下载文档

ID:115153

大小:20.5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健康 人类 不懈 追求
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是人们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就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以至影响工作质量,其严重性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关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战略问题。 1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及人们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正逐渐加大。超负荷的工作量、人际关系的冲突及由此而引发的职业压力,更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徐新华等[1]研究发现,综合医院27.74%的医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医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恐怖因子分外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说明综合医院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高永玲,杨星梅等[2]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其主要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强迫、敌意、恐怖和躯体化。孟坚等[3]的研究得出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部分护士有离职改行倾向的结论。一项对14个国家医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男性医师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群高3~4倍,而女性医师可高达5~7倍[4]。 以上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职业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医务人员缺编情况却未得到改善,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负荷繁重。24h的轮流值班制使医务人员的生物钟紊乱,生活很不规律。他们既要在嘈杂的环境中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还要时刻警惕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大脑的高度紧张和躯体的疲乏使很多医务人员免疫力低下,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如失眠、头痛、胃病、心率失调、易激惹、焦虑、强迫症状等。 1.2社会的压力作为窗口服务行业的医疗卫生职业,更多地受到社会和大众的关注。公众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很高,但医学科学的发展还不能达到挽救所有患者生命的水平,或者不能使患者完全康复,导致一些患者在特定情境下容易出现对医务人员的冒犯行为,医务人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非理性患者及家属对其人身和人格尊严的侵害。社会及舆论倾向于认为患者为弱势群体,而把矛头指向医院和医务人员。“举证倒置”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同时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害怕麻烦上身的心理,影响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1.3不良情境因素的长期刺激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是躯体和心理存在相应障碍的特殊人群,患者及家属痛苦焦虑的情绪,失去亲人的悲痛,这些负性的情境因素导致消极的情绪体验。医务人员在尽了全力之后仍然不能使所有患者转危为安,也可能产生内疚、沮丧、成就感降低等心理问题。 1.4家庭生活事件的影响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但他们也是社会和家庭中的普通人,他们同样也会受到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这些心理困扰不可避免地使医务人员产生情绪不良等现象。因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理素质亟待提高。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在外在因素上进行调整,如增加医务人员编制,改善病区床位配置,减少加床,减轻超负荷工作情况;改革医院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减轻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公平感;加强媒体约束,反对不实报道,提升医护社会形象;增加医务人员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来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等。更重要的是在医院内部建立专门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辅导站,由专业人士适时地给医务人员以心理调适与疏导。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心灵的对话,能够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如果医务人员采取自我封闭或者求教一些不当的方法,反而会使其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以至影响医疗质量,甚至造成悲剧。如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成都市某医院检验科女见习生梁静[5]就是一个惨痛的悲剧。通过及时有效地心理咨询、干预,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切实防止“梁静”悲剧的重演。国内也有研究对建立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进行过论证,温作珍等[6]建议在医院内成立一个由法律顾问、健康教育员、心理医生组成的专门为护士服务的部门,可以为护士提供法律、心理专业知识等不同的帮助和支持。 2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咨询机构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针对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医疗、护理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医院建立专门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机构迫在眉睫。但国内综合医院却鲜有此机构,也有医院进行过初步的尝试,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却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概括起来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2.1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公众对心理咨询的看法仍存在误区,多数人存在对心理咨询的先导性心理障碍,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意味着自己是弱者,感觉低人一等。而医务人员作为助人的群体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异常,即使出现心理问题也羞于启齿,往往通过压抑自己或服药等方式而不愿求助于他人。基于这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建立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是否会有医务人员来咨询成为决策者难以确定的问题。针对以上思想观念的影响,应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纠正医务人员理解上的偏差,打消其思想顾虑,创造和谐的氛围,使咨询机构真正成为医务人员心灵的家园。 2.2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的选择问题专门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机构,其工作人员应该是既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又了解医务人员的普遍心理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为医务人员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服务。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是专业性强的心理学人才还是从医务人员内部选择并进行培训的人员。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需要一支业务熟练、服务态度端正的心理辅导专业队伍,最好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受过正规培训的专门人才。如果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由医务人员兼职,可能会出现医务人员的精力有限,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招收一部分心理学专业人员,也可以在医院内选择有爱心、有创造性、有助人愿望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合格人员可以承担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但要进行专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有效性。 2.3费用支出问题相对于高校中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综合医院中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咨询机构可能会涉及更多的费用支出。高校内的心理辅导站大多由学校的心理老师担任咨询员,由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轮流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免费咨询;而医院内的心理辅导站,除了可以请本院精神科医生担任咨询员外,还需要一系列其他专门人员,如法律顾问、专职心理咨询师,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免费服务,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开支及购买相关的心理测试软件、工具、开辟专门的区域等都可能增加医院的支出,这也成为决策者应考虑的问题。 3咨询机构的任务  3.1职工选拔人的个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陈青萍等[7]用16PF[(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SCL-90(90项症状清单)]研究发现,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主性特质易激发工作热情,易运用宽容、耐心、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应紧张的护理工作,并能用健康情绪感染和影响他人。在医院招聘医务人员时,可以用相关量表进行测查,作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的参考。  3.2岗前培训许多医院把对新职工岗前培训的重点放在掌握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技能训练和操作规范上,目的是使新上岗医务人员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而相对忽视新职工心理方面的需求。要实现从医学生到专业医务人员的角色转变,除了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医务人员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制订计划对即将上岗(包括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与教育方面的岗前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2.1认知训练医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向社会,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继而影响其情绪和行为。有些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工作有过高的期望,“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繁琐的工作和接踵而来的挫折面前没有心理准备,容易产生严重应对不良;有些学生对于独立工作过分恐慌,缩手缩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必要的认知训练可以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知,并帮助他们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以期使其人格发生深刻变化[8],使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工作能从容应对。   3.2.2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医院除了要培养新职工的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信仰,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之外,还应该培养新职工的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3.2.3人际沟通能力培训医学生从单纯的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一员,需要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正确处理医患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问题,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成功应付和解决矛盾。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8]包括反映性静听、冲突解决、倾听等。除此之外,在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还可以进行减压训练、精神恢复指导及时间管理训练等[8]。  3.3建立档案库建立全院医务人员心理档案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整体或抽样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某种问题倾向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干预,应用专业技术如认知疗法、减压和放松训练等,提高其压力应对能力,并对相应心理干预进行前后对照比较,总结经验,提高效果。  3.4免费咨询设立专门的个案咨询室、心理宣泄室、测试室、音乐治疗室,对医务人员进行免费服务。医务人员可以在心理宣泄室通过打沙袋或“橡皮人”合理的宣泄情感。可以在专门区域安装心情信箱,医务人员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困惑、愤怒采取不署名方式写在纸上,放进上锁的心情信箱。江波认为[9]人在愤怒时,极易钻入思维的盲区,越想越别扭,越想越想不开,而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之后,激动、忧郁、愤怒的心理发生转移,就会跳出思维盲区,钻出牛角尖。  3.5心理讲座定期请专家举办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教会医务人员心理调适方法,使他们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保持其身心健康、精神饱满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实现满意的医疗效果。  3.6危机干预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暴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心理学家G·Caplan[10]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危机意味着平衡与稳定的破坏,会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引发危机状态的原因可以是灾难性事件,也可以是个人内在冲突。对于突发事件如医疗纠纷,突发疫情、灾情,可以对当事人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建立有效的干预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应对挫折事件的能力,对于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事态扩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总结   作为人类健康之神圣庄严任务的承负者,医务工作者的沛然活力与人们的身心健康休戚相关。人生是短暂的,晨暮白昼无情地交速更替,在这短暂的一时一瞬,我们希望白衣天使们摒除各种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担当义务,履行职责,挣脱种种羁绊全身心地献身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将是泽润全体人类、惠及一切家园的力量之源。综合医院应该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专门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以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减少医疗纠纷,并帮助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欢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医疗卫生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